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8250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林冲见差拨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林冲只骂的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嫌小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皆赖差拨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视。”林冲听得呼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差拨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叫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1 .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 .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3 . 对第三段中“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二、字词书写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遇害当天上午。昆明街头。一个清削的身影立于追悼李公朴先生大会的现场。他须髯飘飘。铁骨铮铮。他慷慨激昂。对凶手无情控诉言辞犀厉。引得听者血脉偾张。那一刻的先生。就是一个战士!一个为正义而战的战士只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精神抖su的战士已经挨饿了几日。物质的贫瘠消瘦了战士的身躯。却难以消蚀战士的意志。(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须髯(_)铁骨铮(_)铮抖su(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正确写法是“_”。 (3)“慷慨激昂”中“激”的意思是 (_)A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B(感情)激动C使发作;使感情冲动D急剧;强烈(4)在文段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独立判断(西班牙)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杰出的研究者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既兼容并包,又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他们不会迷信前人和自己的导师已经做出的定论,而是细心观察、敢于提问。天才人物如哈维(他纠正了盖伦的解剖学理论)、哥白尼、开普勒、牛顿、惠更斯(他完全推翻了古代天文学的观点)等人无疑都是卓越的思想家。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野心勃勃、严格谨慎的个人主义者,拥有非凡而大胆的批判洞察力。性格驯服恭顺的人里面可能会出圣人,但很少出现学者。我相信,过分尊重传统、固执地因循科学陈规的人,不是懒于思考,就是希望借此掩盖自己的错误。一头扎进书本却长久保持沉默的人最为不幸。对书中内容的极度崇拜把他本人的个性吸干殆尽,像乌云一样遮蔽他的理解力,使其不假思索地接受那些未经证明的假设、无视亟待用真理辨明的问题。我敢肯定,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中发现错误与不足之处的。过度的推崇,就像所有情绪化的想法一样,阻碍人们做出客观的评判。如果我们在阅读深思一番之后感到精疲力竭,那就休息几天,然后带着一颗冷静的脑袋和沉着的判断力读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渐渐地,书中的缺点和薄弱环节便会清晰可见,貌似精妙的设想也失去往日的权威。我们不再受到原书风格魅力的影响,简而言之,我们产生了自己的理解。大家不会再去做盲目的崇拜者,相反变成一位评判该书的法官。真正的研究工作始于此刻,通过逐一考察和评判每一个细节,更为合理的设想将取代原作者的假设。分析法相当于一架显微镜,将研究对象放大,像展示挂毯上的粗糙之处一样揭示它们的瑕疵。当我们清楚地发现刺绣上的做作之处和设计缺陷时,错误的观念自然消失。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时代已有太多的偶像被赶下王座,太多的幻觉被打破或者遗忘,所以没必要强调什么批判力和怀疑精神。当然,过去比现在更用得着这些东西,但是,旧习惯总难根除许多杰出人物的学生还是经常不惜耗费精力与才华捍卫老师的错误,而不是运用它们解决新的问题。还应该注意的是,在这个流行肆意指责、价值观频繁转换的时代,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学校中校规独断专行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是最有创造精神的个体也遭到了压制,还有正在成熟的原创思想也被扼杀。而据我们所知有许多聪明热情的知识分子成为“杰出人物”的学生,这可以说是他们的不幸。尤其值得在此一提的是,这些善良、懂得感恩的学生,虽知道如何寻找真理,却由于害怕分走导师的名誉而不敢行动,然而所谓的一些名气迟早会被那些不怎么讲究谦逊之道的对手推翻,因为它们建立在错误之上。杰出研究者的温顺的随员们(他们容易动摇、懒散而且坚持错误)的任务永远都是取悦天才并为他们的错误鼓掌。智力平庸的人乐于仅凭动动嘴巴就博得天才们的欢心,因此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常与错误而不是真理为伍了,因为前者非常容易获得,而追求后者则需面对严酷的考验。(选自致青年学者: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5 .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6 . 从全文来看,作者为什么认为“性格驯服恭顺的人里面”很少出现学者?请概括理由。7 . 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1)分析法相当于一架显微镜,将研究对象放大,像展示挂毯上的粗糙之处一样揭示它们的瑕疵。(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2)智力平庸的人乐于仅凭动动嘴巴就博得天才们的欢心,因此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常与错误而不是真理为伍了,因为前者非常容易获得,而追求后者则需面对严酷的考验。(这里的“前者”和“后者”分别指代什么内容?)8 . 结合下面这句名言,为本文补写一个结尾,总结全文。(60字左右)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法)笛卡儿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稗子不会躲开每年端阳一过,母亲就会下田扯稗子。 稗子这东西,是个假聪明。开始时混在稻秧里,偷偷争水争肥。母亲天天从田边走过,也没发现它。但过了端阳,它就憋不住了,使劲蹿个,冒出头来。要是它能再憋上一段时间,说不定母亲就去干其他事情,把它忘了。等她干完事情回来,它已经扎稳了根。再去扯,会一扯一个大坑,连旁边的稻秧也跟着扯起来。那时母亲也许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它长下去。可惜,它就是憋不住。 那段时间,阳光和雨水交替频繁。母亲没扯几根稗子,天就下雨了。她披上一张白油布,继续扯。雨滴砸在秧叶和稗叶上,溅起一层水雾,好像要把稗子藏起来。母亲摸着稗子,从秆一直摸到根。然后分开五指,像个筢子,往上一捞,稗子就被扯掉了。扯了七八根,拴成一把,丢在田坎上。一块田,能有十多把。母亲将它们装进背篼,背回家去。 也可能烈日当头。母亲分开稻身,汗珠滴进水田里,叮当有声。水田光亮如玻璃,能照见她的皱纹。母亲常说:我老了。是的,她就是在那些稻谷和稗子中间变老的。 我家有三四亩田,母亲要忙两三天,扯完稗子,她会生一场病。小腿病,牙齿痛,头也痛。这几样病,每年都在那几天等着她。她一次也没躲过。哎,吃了那么多次亏,她也不吸取点教训,想个办法躲一躲。 我心痛她,给她打电话。别扯了,让它长算了,我说。少收几斤稻谷算个啥嘛,我还说。进城多年,我早已习惯不把稻谷和稗子当回事。母亲答应了。可放下电话,又下到田里。弄得我在电话这头干着急。 我向妹妹求援。她住在县城,跟母亲只隔十几里路。她带母亲逛街,上超市。吃不吃榴莲?妹妹逗母亲。母亲点头。比屎还臭,还吃不吃?吓得母亲赶紧跑开了。这是美国苹果。母亲睁大眼睛,睁得和找稗子时一样大。那是肥牛肉。肥在那里呢,她问妹妹,咋一点看不出来?又带去挑选花衣。老都老了,别挑花了眼,妹妹提醒她。 挑花了眼才好呢。眼花了,就看不到稗子了。第二天早上,她收拾好新买的花衣。回去扯稗子了,她说。头也不回地走了。 每年的情形,大致都是这样。多年下来,母亲的花衣装满了一柜子,但她还是把稗子看得清清楚楚。 我和妹妹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几个暑假,我回去看母亲。那时稻谷和稗子快熟了。机耕道两边,一眼望去,高的是稗子,矮的是稻谷。我扯起一根稗子,量一下,它比我还高。稗穗沉甸甸的,有半尽长。看得出来,它长得不错。大多数田里,稗子都长得不错。田的主人,像我一样进了城,没时间扯掉它们。爱咋长咋长,能收多少收多少,他们大多这样想。对于那些长得热热闹闹的稗子,他们已经没有多大兴趣。 我家田里的稗子,在樯里算最少的。那是母亲用一场病换来的。扯掉稗子,今年又增产了,母 亲笑着对我说。她脸黑,不笑还好,笑起来更见苍老。但母亲是真的高粉,为那些即将成熟的稻谷,也为那些被扯掉的稗子。可我实在高兴不起来。因为我的欢乐,早让城市带走了。我让母亲, 在她的城里儿子面前,显得好孤单。 有一天吃中午饭时,我问,年年,还是很多吗?多,不扯不行,母亲回答。看来,她这一辈子,算是和稗子耗上了。一个生命,一个送命,像对仇人似的。其实,母亲和稗子是完全可以不这样的。母亲不扯稗子,起码可以少生病,多活几年。至于稗子,随便找个地方,都比长在家田里强。如果这样,那多好。 吃过饭,母亲去沟里洗最后一次扯回来的稗子。洗得干干净净。稗子一身绿,比长在田里还水灵。嫩一点的,母亲细细切碎,拌上米糠,捧给猪吃。但两头大白猪吃惯了父亲煮的稀饭,只吃了两口。母亲又捧给鸡,鸡也不吃。母亲只好把它倒进粪堆。过了一二十天,种秋豆要肥,她拿木棍扒开一看,稗子还是绿的,还是稗子的样子。不得已,她又把粪堆封好,打算再过两三个月,拿来种冬麦。 老一些的,母亲扔在院坝里。晒几天,稗子轻飘飘的,能飞起来。有一天,我在灶上做菜,母亲帮忙烧火。她塞了一大把稗子在灶膛 里。稗子不易燃,弄得满屋是烟。我躲了出去。过一阵转来,稗子燃了起来,慢慢化为灰烬。母亲让烟熏出了泪,坐在灶下揉眼睛。她像是为了某种特别重要的东西,她和稗子始终在较劲。她没输,它也没赢。到底是啥东西呢?我也不清楚。但肯定不只是那几斤多收的稻谷,也不只是那几根多长的稗子。 今年,母亲满七十岁。她也许是村里最后一个扯稗子的人。但她还会扯下去。稗子也会长下去。 吃了稗子几十年亏的她,不会躲开。 吃了她几十年的稗子,也不会躲开。 倒是我们这些人,好像吃了多大亏似的,躲得远远的,给自己母亲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家,给稗子留下一个空荡荡的村庄。9 . 文中第(2)自然段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稗子?其作用是什么?10 . 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11 . 文章题目为“稗子不会躲开”,文章却花很多笔墨写母亲,矛盾吗?为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12 . 请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四、情景默写13 . 默写填空。(1)关关雎鸠,_。(诗经关雎)(2)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3)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醉里挑灯看剑,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用“_,_”的诗句,展现了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8)中秋节,在异乡求学的李明,用苏轼水调歌头中“_,_”的诗句,编辑短信,发给父母,表达美好祝福。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满 江 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4 . “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运用典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说说作者这样用典的表达效果。15 . 作者在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16 . 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诗歌画线内容简要分析。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周勃,号绛侯,沛人。文帝即立,以勃为右丞相。上以诏列侯就国,乃免其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有删改)注释:国:封地。冒絮:头巾。狱辞:案件的供词。17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断句(两处)其 后 人 有 上 书 告 勃 欲 反 下 廷 尉 逮 捕 勃 治 之18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军霸上_(2)常被甲_(3)乃谢_(4)于是使使持节赦勃_19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2)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20 . 从文中看,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共同特点是_;文帝在对待父子两人的态度中也有一共同点是_。七、语言表达21 . 下面材料在词语、表达及标点等方面存在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4分) (1)换用号:(2)增补号: (3)删除号:(4)调位号:有媒体评论莫言的作品“粗俗”,著名媒体人朱伟表示,质疑是因为没有认真地看过莫言的小说,莫言的作品深入挖倔人性,深刻寓意。朱伟是莫言小说红高粱的责任编辑,同时也是电影“红高粱”的编剧之一。他表示,小说的价值在于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莫言的作品用一种残酷的写作方式商量了人性的弱点,如果不认真阅读,就没有办法理解莫言小说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朱伟认为,莫言恰恰是用写“丑”的方式去探讨丑与美之间,“丑陋”是莫言作品的表面现象,而表象背后则是关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八、综合性学习22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材料二: 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材料三: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35%的森林草原火灾集中在4月份。其中,很大一部分灾情与清明祭扫时的烧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有直接联系。因此,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提倡“无火祭扫”,鼓励和推广网上祭奠、植树祭奠等安全的祭扫方式来祭奠已逝亲友,有效减少“火”的隐患,让清明更加安全。(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以“文明祭扫”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九、作文23 . 按要求作文阳光,是奔跑的方向;奔跑,是青春的激扬。朝向阳光,灵魂不会附入黑暗;努力奔跑,生命一路芬芳。请以“朝着阳光奔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提示与要求)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可以大胆地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会影响你的成绩。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