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20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1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82121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2020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1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沈阳市2020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1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沈阳市2020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1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市2020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1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自己开门其实,无论你小时候想成为怎样的人,英雄也罢,凡人也罢,首先要确立的,就是拥有独自面对任何挫折的勇气。那年我5岁,那晚大风呼呼。已经记不清到底因为什么惹父亲发脾气,只记得他一怒之下把我拎到了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大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站在黑暗中,所有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歇斯底里地叫起来,我“哇”地哭了出来。以往,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只要我一哭,奶奶就会护着我,我以为这次我的哭声依然能招来奶奶,让她用温暖的棉袄把我抱回去,但是我的嗓子都快哭哑了,依然没有听到奶奶的脚步声,只听到父亲的吼声:“就会哭,今天没人给你开门。”父亲的话让我明白哭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奶奶已经被父说服,那么家里已经没有人敢给我开门了。想到这里,我止住哭声,开始使劲推门。那时候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条小缝,伸手就能碰到门闩( shun)。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小姑已经走到了门后,母亲因为此事和父亲吵了起来,但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帮助,他说:“让她自己开门进来。”也正是那晚的独自开门,让我渐渐独立起来,也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1 . 第段的“只记得他一怒之下把我拎到了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一句中的“拎”能换成“拖”吗?为什么?_2 . 下列关于文中第段画线处“我”哭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门外漆黑一片B邻居家狗叫的声音让“我”更加害怕C我被父亲打了一顿D我年龄小,想到其它可怕的事情3 . 第6段开头说:“想到这里”,“我”想到了什么?请用“”画出相关语句。4 . 下列对短文表达方法的分析,对的打“”,错的打“”。(1)第段中“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大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这是环境描写,反衬出“我”当时的愉悦心情。 (_)(2)第段生动地刻画了“我”开门时的动词,再现了开门的过程,说明“我”为开门所做的努力。(_)5 . 第6段中的“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此时奶奶和父亲会想些什么?奶奶可能在想:_父亲可能会想:_从前,东非地区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他的医术很高明,不过从来不肯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别人;后来他年纪大了,才答应只收一个学生,而且这个学生必须是个哑巴。在医生居住的那座城里,有一位贫苦的女人。这一天,她对自己惟一的儿子说:“孩子,妈妈没有钱供你念书,你装成哑巴去学医吧,学好了医道,好为人们解除病痛。记住,不论医生怎样考验你,你都要克制住自己,万万不可以说话。”孩子答应了母亲的要求,第二天就去求拜医生。医生问孩子的母亲:“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哑巴吗?”“是的,医生。”母亲回答说。医生收了孩子,可他仍不放心,便用各种方法进行试探,但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最后医生确信这是一个“哑巴”,便开始向他传授医术。“哑巴”学生聪明伶俐、勤奋好学,老师感到很满意。几年过去了,孩子学到了很多“绝招”,不少疑难病症他都可以独自处理了。一天,来了一个病人,说他头痛得很厉害。医生诊断后对病人说:“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病人同意了,脑壳被揭开以后,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里面寄生着一条白蠕虫,虫子一动,病人就痛得要命。于是,医生拿出一把细钩子,打算把虫子钩出来。“哑巴”学生像往常一样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老师的动作。这时,他突然想到:这样的手术很危险,万一钩不出虫子而上了病人的脑子,后果十分严重。应该采取别的办法才好。可是,如果我说出自己的治疗方法,就会暴露我不是哑巴,欺骗了老师,他会赶我走的。想到这儿,他急得直冒汗,再一想,“如果我不说,病人就会发生意外,造成他终生痛苦,这样不但没尽到医生的职责,还会坏了老师的声誉。”“哑巴”学生终于说话了。“老师,”他平静地说,“你这样做太危险了。”说完,他接过老师手里的钩子,放在火上烤了烤,拿过来挨近蠕虫。蠕虫被炙热的钩子烫着了,开始蠕动起来,很快就爬出了病人的脑子。医生听哑巴学生突然开口说话了,惊奇万分,但他还是允许学生做完了手术。“你不是哑巴。为什么欺骗我?”手术后,老师质问了自己的学生,并打算赶他走。这时,学生坦然回答说:“是的,老师,我欺骗了您,很对不起您。不过那是为了学到医术。可现在,看见病人受到死亡的威胁,作为一个医生,我不能再沉默了。如果老师一失手,不但病人会有生命危险,而且还损害老师的名声”老师听了很受感动,说:“我的孩子,你做得对,我名声倒是小事,病人的安危才是大事啊!”6 .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职责(_)全神贯注(_)7 . 请给文章起个合适的题目:_8 . 仔细读文后填空。在关键时刻,“哑巴”学生开口说话是为了_,也是_9 . 针对老医生对头痛病人的治疗方法,结合“哑巴”学生的言行和心理,你认为“哑巴”学生是个怎样的人?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度地集中在脸上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上一副墨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一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色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我没有赶得上看,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它已油渍斑斓。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发在我的头上。他在讲台上来回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10 . 用文中原句回答。“我”至今不能忘记先生的原因是_。11 . 先生给“我”的印象主要是从_、_、_、_、_等方面来刻画的。12 . 用横线画出描写先生外貌的句子。13 . 眼镜成了先生最显著的特征,这说明( )A先生知识渊博B形象滑稽,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C突出先生的“凶”D既点明先生的特征,又说明其知识的渊博14 . 先生说的“一眼望到底”的意思是_,加引号的作用是_。阅读理解。上课上课了,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15 . 根据意思填词语。(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_)(2)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_)16 . “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A动作B语言C神态D心里17 . 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_),把自己比做(_)。A园丁B红烛C花朵D小树苗18 .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A比喻句B拟人句C排比句19 . 请把你喜欢的句子用“”在文中画出来。20 . 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_21 . 短文二:“煮书”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 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 B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 C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2)阅读短文后填空。 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 )。 “我”认为“煮书”是( ) 。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 )。 “煮书”的好处是 ( ) 。 (3) 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