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2020年3月第一次模拟大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3384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2020年3月第一次模拟大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2020年3月第一次模拟大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2020年3月第一次模拟大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2020年3月第一次模拟大联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字词书写1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我母亲对我们的 ji j(_)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2)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j s(_)的值年。 (3)似乎优雅风度就是jio ru zo zu(_),是出于无聊。 (4)不一会儿,暴风雨就xi s d l(_)地开始了。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一大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又只能兴叹。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三两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枝头摇了三摇。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2 .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 . 联系上下文,从下面句后括号内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修辞角度)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加点词)4 . 第段说“我”当年摘枣“悻悻离开”,第段又说“不再悻悻了”,结合上下文和你的理解说说各自的原因。5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B第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时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表达了我对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C文章主要写了路过的人们,对枣兴叹;年轻后生扔石打枣;我和朋友爬崖摘枣三件事。D“悬崖上的枣树”启发我们,梦想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鼓舞着我们前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晚霞中的洞里萨湖何鸿旅游公司的大巴车顶着午后火辣炽热的阳光,在柬埔寨西部的乡村公路上疾驰。道路两旁是连绵不断的绿色雨林和沿路搭建的破旧木屋。不到两个小时,大巴车停进了一个河岸码头上。“洞里萨湖?”看着眼前陈旧的一切,我向才从泰柬边境线上接收我们这个旅游团的柬埔寨导游问。他个子不高,穿长裤和短袖衬衣,圆脸长着青春痘,说流利的广东腔普通话。“这条河就如你们中国的黄河一样的,是我们高棉民族的母亲河”他的声音温和有力。远处天空缓缓西坠的一轮夕阳,在洞里萨湖裹挟着大量泥沙的平缓河面和两岸焦土之间,铺下安静而神秘的粼粼金光。裸露的黄土岸后,是一大片绿得发黑的密林;密林外的河岸近处,挂着几间有人居住的屋宅。其实,它根本算不上“屋”,那不过是临时搭建、勉强遮风雨的毡布木棚而已。陈敦有办妥手续后,带我们踏上一艘等待已久的单层游船。这种在我们国内几乎已经淘汰的老式游船,船头需要人撑篙避礁,船尾部需要人驾驶掌舵。一路上,船尾的柴油机发出突突突突的猛烈声响。经过一片树林时,发动机却停息下来,游船安静地向前滑行。“快看,一条蟒蛇!”舱里有人惊呼。湖面不知何时冒出的一只独木船,突突地快速靠近我们的游船。探头一看,那船尾掌控柴油发动机的是一位中年女人,船舱中紧挨坐着一个浑身脏兮兮的男童和一个女童,都只有四五岁的模样。女童小小的肩上负着一条比她手臂还粗的绿纹蟒蛇。她吃力地举起两手将蛇头和蛇尾托高,眼巴巴地抬眼望着我们这条船上的人们,似乎在期待着什么。陈敦有介绍说,在洞里萨湖,到处是这样漂泊在水上的家庭,母亲和孩子;而父亲总是在湖岸上打点儿短工或者到更远的水域捕鱼。他们是一群被柬埔寨社会边缘化的人,有最底层的柬埔寨人,更多的是战争之后留下的越南难民。他们被限制出行,甚至不能上岸,生活也没有多少保障,吃喝拉撒全在一条船上,生存艰辛,活动空间极为有限。我猛地眼眶滚热。为了掩饰些什么,我低下头去张罗着想给小船里的孩子扔点糖果之类吃的东西,却意识到自己的包还在底下舱里,衣裤兜里除了手机什么都没有。装着蟒蛇的独木船跟着游船好一程水路,不少游客趴在船舷上向那个狭窄而黑脏的船舱中扔去面包、薯片和一些钱币。独木船逡巡一阵后,载着那对孩童仰望上空的茫然眼神渐渐远去。“看,前面就是空邦鲁水上村庄。”陈敦有指着前方,有意地大声说道,“等会儿你们可以看到,这里不仅有商店、菜市、医院、加油站、住宅、球场、学校,还有警察局和教堂。这是一个真正的水上社会。”我们乘坐的游船慢慢驶向洞里萨湖上中心最具特色的空邦鲁水上集镇了。和所有来到洞里萨湖水上村庄的游客一样,我们从一排排连接紧密、船舱底部饲养着鳄鱼的船只甲板上小心踩过,走进洞里萨湖的水上人家。我们随意地走进空邦鲁的一家烧烤店,店主是一对勤劳的青年夫妇。我们语言不通,只好看着店里的蔬菜食物和店主指点比划。两个正在店里喝啤酒的柬埔寨青年看到我们的窘迫,便走来帮我们挑选合适的菜品。我们学着柬埔寨人用餐的动作,手中摊开一片薄荷绿叶菜,卷起金黄的烤肉和香甜的米饭,就着水果沙拉,喝起了柬埔寨清啤。两位帮忙的年轻人在离开时,很有礼貌地向我们辞行。两人远远地朝我们双手合十在鼻尖前,微笑着点头致意。我们一众既吃惊又感动,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合掌回礼。人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虽然暂时水质浑浊、条件恶劣,可是毕竟没有了战乱的恐惧,这些衣鞋破烂、生活艰难的大人和孩子们,能够每天捕鱼、种菜、放牛,甚至读书每个人都带着服从命运的从容微笑,面对世间的一切。正如我眼前的洞里萨湖上空的漫天晚霞,寂静无声,却又壮阔无比。(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4期,有删减、有改动)6 .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记叙的?7 . 文章第段划线句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洞里萨湖的夕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 .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她吃力地举起两手将蛇头和蛇尾托高,眼巴巴地抬眼望着我们这条船上的人们,似乎在期待着什么。9 . 文章第段为什么说“我们一众既吃惊又感动”?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10 . 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三、情景默写11 . 课内文言文理解性默写。(1)欧阳修卖油翁一文中,描写卖油翁见陈尧咨射箭后的反应的句子是_,_。(2)欧阳修卖油翁一文中,陈康肃公见识了卖油翁高超的滴油技术之后的反应是_。(3)木兰诗一文中,描述战场中激烈的斗争场面的句子是_,_。(4)木兰诗一文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行军之迅速的句子是_,_。(5)木兰诗一文中,用兔子作比,形容事情扑朔迷离不易分辨的句子是_,_;_,_?(6)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描述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7)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揭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_,_。四、课外阅读阅读古文,回答问题。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秣陵:指南京。质:抵押。迨:等到。珥:用玉做的耳饰。12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13 .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15 .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6 . 从词中你看出了词人怎样的形象?17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六、名著阅读18 . 名著阅读课文老王讲述了一位三轮车夫老王的悲惨命运。由此,我们会联想到老舍先生相似题材的一部长篇小说。请你说出这部作品的名称,并概括主人公经历三起三落后的性格特征。作品名称:性格特征:。七、综合性学习19 .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根据下面的图表,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项目学段农村体育教师性别比例农村体育教师专职、兼职比例男教师女教师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小学(1-6年级)73%27%19.1%80.9%初中(7-9年级)83%17%82.9%17.1%_(2)根据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写一段话概括如何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当学校的体育课与文化课“狭路相逢”时,体育课让行已经成为常态。学生体有教育空间不足,时间不够都不是主要问题,关健问题是教有观念的偏颇和应试教育的压力,迫使学校领导、老师及家长的体育意识淡漠,对体有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团队精神,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注重規则意识的作用认识不足。青少年本质上是喜欢运动的,体有教育需要的不是把考试当指挥棒,而是一种崇尚体育,爱好运动的校园精种和文化。这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但由于体育课要求学生“动起来”,磕磕碰碰受伤难免,体育课很容易“因噎厌食”。_家长、学校应该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因此排斥运动,盲目降低运动难度和强度。_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材料二: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材料三: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项目上网时间、年龄调查项目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10岁以前“触网”所占比例82.9%70.4%61%20 .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B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C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D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21 . 材料二划线句子“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2 . 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至少写出两点)八、作文23 . 作文。请你以“那一天,我了”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