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0928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基础知识综合1 . 班级举行“寻找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探访“杭州西湖龙井”小组观摩了一场制茶大赛后撰写了新闻稿,请你仔细阅读并完成小题。炒茶师傅那双遒劲(jng jn)的手(甲)(A.一丝不苟 B.轻重有度)地揉搓着,不时从光滑而锃(zng zng)亮的锅里抓起茶叶,手腕轻轻抖动,茶叶又重新掉回热锅里7日,2019浙江省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能大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镌(jun jn)刻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史册中的西湖龙井,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名扬四海。其巧妙绝ln( )的手工炒制加工工艺很为人称道。参加本次比赛的37名选手都是龙井茶炒制高手,其中不乏(乙)(A.造诣颇深 B.颇有建树)的龙井茶王、炒制状元等。根据赛制,参赛选手在统一比赛场地,使用统一电炒锅和统一原料,进行龙井茶全程手工炒制,从手工青锅、摊凉回潮到手工辉锅的各个环节,(丙)(A.妙手偶得 B.一气呵成)。制茶过程中,全靠制茶人的眼鼻口手去感知茶叶气味、颜色、形态变化,多一分味苦,减一分青涩。要修炼出xin( )熟的技艺,必得dn( )精竭虑,长期实践,非十几年功力不可得。最终,评委依据感官质量评分,评出10名“2019浙江省十大龙井茶炒制能手”,并颁发证书和奖金。(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2)请在(甲)(乙)(丙)三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字母)。(3)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4)请写出下面采访提纲中的采访目的和两个采访问题,注意采访目的、采访问题之间的关联性。采访提纲时间1月7日下午地点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能大赛现场采访对象大赛获奖者采访目的_采访方式深度访谈,照片拍摄采访器材纸、笔、照相机采访问题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左建明的竹篾一文,完成下列小题。(1)那是一个想来十分遥远的中午了,炽热的太阳高悬中天。(2)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阴下轻捷地走着。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阴下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在道边上走,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3)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男孩儿的眼睛又黑又亮,可爱极了。他只穿了有个背带的开裆小裤衩,小屁股一撅一撅,跟个小鸭子似的。(4)我还发现,他手里握了根又细又长的竹篾,那竹篾的尾端就在我脚前两三尺的地方游来摆去。这是一根充满诱惑与动感的美妙线条。(5)那一会儿,我突然变得愚蠢可恶:我挪动着脚步,企图踩住那根美妙的竹篾。尽管我只是想跟那孩子逗着玩玩,但仔细想想,人的恶念原来与生俱有。(6)我是终于将那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硬毒辣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条蛇。(7)“啊呀!”老婆婆扳过孩子的手,不禁失声叫起来。我赶紧跑上去,一看,那孩子白胖胖嫩生生的小手被竹篾划了深深的一道伤口,鲜红的血往外涌流。我觉得心脏好像被竹篾一下子刺穿了,浑身打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激灵。(8)那一刻,我惊慌失措,只盼着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噩梦。(9)老婆婆却说:“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10)我长吁一口气,内心的恐惧一下子被安抚了。因为老婆婆不以为我是故意的,我就可以免遭一场责难了。(11)于是我就坡骑驴,顺水推舟,不管表情如何尴尬难堪,我极力装作不留心而误踩了竹篾的神态。是啊,竹篾那么长,后边的人不小心儿误踩上的可能性是挺大的呀!(12)老婆婆急急惶惶地抱着孩子找卫生室去了。(13)那条长长的竹篾刚才还活蹦乱跳着,这会儿却僵直地卧在长满苔藓的小路上。(14)耳边还有那孩子渐远渐轻的哭声。(15)午后,我被一种不安驱使着,到隔壁老婆婆家去看那孩子。孩子的手已经缠上了厚厚的白纱布,他的爸爸妈妈正心疼地皱着眉头。老婆婆见我去了,对小孩的爸妈说:“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16)我低着头,对老婆婆充满感激,但我仍然没敢承认自己是故意的。(17)那时候,我刚上初中,屈指算来,已有30年了。那条长竹篾为我培植了一种生理条件反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更不用说见到)别人一不小心划破了皮肉,我立即会浑身打一个激灵,一种麻酥酥的感觉透遍全身,仿佛自己也挨了一刀。(18)那仅仅是一种生理条件反射吗?(19)多少年来,我眼前常常浮现出一幅美丽生动的图画:一位白发老婆婆领着她的胖嘟嘟的小外孙在前面走,那孩子拖着一条长长的竹篾,在他一撅一撅的屁股蛋后边活蹦乱跳地游来摆去。(20)我干吗要踩上一脚啊?【注】竹篾:竹子劈成的薄片。2 . 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 . “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第段中,老婆婆当时为什么这样说?4 . 将选文最后两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5 .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链接】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竹篾中的“我”和链接材料中的“我”都是顽皮的孩子。他们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竹篾中的“我”:_链接材料中的“我”:_说明文阅读,完成各小题。桌与案马未都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中国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因为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案子上的文件;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吗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我曾遇到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开,手卷的轴一下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轴咣当就掉下去,画被撕破了。如果他在案头上看,轴滚到案的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由于案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小。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桌子在越来越突出实用功能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野。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后来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变成了“木”字,写成现在的“桌”字。(选自读者,有删改)6 . 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桌与案的区别。7 .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2)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8 .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的案腿部非常夸张,衙门里使用的案则翘头非常高。B桌最早指木质的桌子,侧重实用功能。后来写成卓越的“卓”,表示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C案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家具,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D在作者看来,“拍案而起”和“拍桌子砸板凳”这两种情绪是有高下之分的。9 . 第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三、句子默写10 . 请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朱自清春)(2)只恐双溪舴艋舟,_。(李清照武陵春)(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陶渊明桃花源记)(4)次北固山下中“_,_”蕴含了丰富的哲理。(5)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用“_,_”直抒胸臆,表达了报国之志。(6)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_,_”有异曲同工之妙。(7)请写出表达乐观精神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_,_。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 上:指唐太宗 。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11 .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莫不/得之于艰难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12 .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胶鬲举于鱼盐之中B已而之军细柳(周亚夫军细柳)C故知创业之难D春冬之时(三峡)13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1)行拂乱其所为(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4)征与吾共安天下14 . 翻译下列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15 . 从乙文中找出能表达甲文观点的语句,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五、名著阅读16 . (题文)阅读水浒传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3分)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说这段话的人物是谁?简要概括与这段话有关的故事情节,并结合这个故事情节说出该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人物:_故事情节:_ 性格特征:_六、综合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材料二: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可以主要从以下六点加以判断:实践活动是否持续并富有活力;基本实践方式,如手工技艺之于某些传统工艺项目,是否得到保持;基本文化内涵是否得到尊重;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是否得到弘扬;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及再创造权利是否得到尊重;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非遗保护工作有一个重要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国剪纸技艺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不是因为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剪纸图案,而是因为剪纸深深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成为很多地方社区和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至于是沿用过去的图样,还是创作新的题材,是传承人或爱好者在公序良俗规范下的文化表达权利。材料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的记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这样活着的文化,在新的时代应有新的内容,非遗也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西方的圣诞节之所以风行于世,就在于产业的力量,让商家广泛参与。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形象符号,圣诞歌和圣诞礼物的仪式营造,都成为商家“圣诞大餐”的内容,既调动起人们参与的兴趣,也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在互联网时代,非遗也要与时俱进,用好网络传播工具,让“传播”与“传承”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活态存在的生命力。17 .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关键是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B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C非遗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因此新时代非遗也应有新的内容。D在非遗保护中,政府要找准角色定位,积极地引导,并且尽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18 .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剪纸是沿用过去的图样,还是创作新的题材,传承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B非遗虽然仍存活在我们当代生活中,但是缺乏生命力,在新的时代难免消亡。C政府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是非遗保护传承中最重要的力量。D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新的时代也要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七、作文19 . 以下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1)以“给自己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2)洁白的雪,在柳宗元眼里是“独钓寒江雪”的孤寂,在毛主席眼里是“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的雄壮;在徐志摩眼里是“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的浪漫2018 年的第一场 雪,在你的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请以“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a.题目自拟。b.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c.书写工整规范。d.不少于 500 字。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