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0327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解元(ji)挑剔 (t)诲人不倦(hu)面面厮觑(q)B亲家(qng)拙病 (zhu)前仆后继(p)锲而不舍(qi)C狡黠(xi)怔怔 (zhng)咬文嚼字(jio)喃喃呐呐(n)D少顷(qng)勾当 (gu)拈弓搭箭(nin)孜孜不倦(z)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汶川大地震,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它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D为了防止震后灾区不会发生疫情,卫生部调集了大批专家赶赴灾区,指导防疫工作。3 . 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选出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上面的三幅图属于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B“喜花”是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C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D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常常会贴“囍”这个字,喜庆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就像贴“福”字一样,“囍”字人们也会正着贴、倒着贴。4 . 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空白处,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只因为它“一辣二麻三鲜”,。只要在襄阳,每天早晨都得来一碗襄阳牛肉面 襄阳牛肉面被襄阳人偏爱不论是腰缠万贯的商贾,还是奔走江湖的伙计开启一个充满活力与能量的早晨才能开始一天的忙碌还在于它的热辣鲜香能在短时间内提供高热能量ABCD5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B王老师的一席话如暮鼓晨钟,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C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D“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6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翘首(qio)燥热深恶痛疾(w)诚皇诚恐B黝黑(yu)狼籍屏息敛声(bng)因地制宜C倔强(ju)喧嚣不折不饶(no)连绵不断D濒临(bn)嶙峋摩肩接踵(zhng)殚精竭虑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习题为什么不读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 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作者:彭程。有删改)7 . 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B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C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D本文的认证思路是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8 . 下列与本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指出人们不读经典的原因,最后号召人们有了认识之后,行动要跟上B人们不读经典的主要原因是现代人生活浮躁,匆促的生活节奏,没有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细细品味C作者在第段中例举曹雪芹“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是为了进一步论述经典本身是纯粹的,作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D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会对经典产生隔膜,他们无缘分享出来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9 . 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偷书贼(澳)马克斯苏萨克/著 孙张静/译内容提要:1939年的德国,9岁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帕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在养父汉斯休伯曼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们。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全体犹太人都到达后,他们的脚步声震动了地面。他们瘦削憔悴的面容上的那双眼睛尤为显眼。还有尘土,他们都被尘土包围,在士兵的推搡下,他们的脚步踉踉跄跄落在后面的囚犯要被迫跑上几步才能赶上这支营养不良的队伍。莉赛尔注视着这一切,她相信这些人是活着的人里面最可怜的灵魂。他们因为所受的非人折磨而拉长了憔悴的脸。他们一路受尽饥饿之苦。一些人只顾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好避开围观者的目光;有些人哀求地看着赶来欣赏他们受辱的人们,这是他们死亡的前奏;还有人渴望着能有人,随便什么人,能走上来抱住他们。不管围观者是带着骄傲、鲁莽还是耻辱来看这场游街,都没有人走上前打断它,目前还没有。有时,一个男人或女人不,他们不是男人和女人,他们只是犹太人会在人群中看到莉赛尔的脸。他们会回避她的目光。偷书贼只能无助地望着他们走远。她只能希望他们能够读懂她脸上深藏的怜悯,并且能意识到这是真切的悲伤,不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前进的队伍里,有个人的年纪比其他人都大。他留着胡子,衣衫褴褛。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极度的痛苦。虽然他的身体轻飘飘的,但他的双腿还是承担不了这一点点重量。有好几次,他都倒了下去。她的半边脸贴在地面上。每次都有一个士兵站在他身边。“站起来,”他冲着老人吼道,“站起来。”老人跪着站起身,艰难地向前走去。每次,他刚刚赶上队伍的尾巴,就会失去动力,再次摔倒在地。他后面还有很多人足足有一卡车的人威胁着要超过他,把他踏平。他的手臂颤抖着想支撑起身体,那痛苦的样子惨不忍睹。他们又一次让开,然后他站起来,又走了几步。只要再给他五分钟,他一定会掉进德国人的阴沟里死去,他们对此听之任之,眼看这一切即将发生。这时,有一个人。汉斯休伯曼走过来。一切在瞬间发生。老人挣扎着前进时,那只紧握着莉赛尔的手松开了,她感到自己的手一下子打在屁股上。爸爸走到校车胖,拿出一样东西。他推开围观的人群,走到路中间。那个犹太人站在他面前,准备接受另一番羞辱,可是他和旁人一样,看到汉斯休伯曼像变魔术似的递过来一片面包。犹太人刚接过面包就倒在地上,他双膝跪地,抱着爸爸的小腿,把脸埋在中间,感谢爸爸。莉赛尔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幕。她的眼里满含着泪水,她看到老人又向前滑了一点,把爸爸向后推,伏在爸爸的脚踝边哭起来。其他犹太人从他们身边走时,看着这桩不可思议的小事。他们鱼贯而行,如同一片人潮。一个士兵走过来,发现了这起罪行。他审视了跪着的老人和爸爸一番,又把目光投向围观的人群,然后稍加思索,就从腰间取下鞭子,开始鞭打。犹太老人被打了六下,鞭子落在他的背上、头上、还有腿上。“你这头肮脏的猪!”鲜血从他耳边滴下来。接着,轮到了爸爸。又有一只手握紧了莉赛尔的手。她惊怒地朝旁边看去,鲁迪斯丹娜(莉赛尔的伙伴)紧张地咽着唾沫,目瞪口呆地看着汉斯休伯曼被当众鞭打。鞭子的声音让莉赛尔头晕目眩,她估计爸爸身上肯定被打得皮开肉绽了。他被打了四鞭子,随后倒在地上。那个犹太人最后一次爬起来,继续向前走。他飞快地回头看了一眼,朝独自跪在那里的人最后投去悲哀的一瞥。因为挨了四鞭,那人的背还在火辣辣的痛,他的膝盖也跪疼了。不过,这个老人会带着尊严死去,或至少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死去。(节选自偷书贼第七章P265267,略有删改)致中国读者的信亲爱的中国读者:谢谢您阅读了这本偷书贼。我小时候长听故事。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厨房里,把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的哥哥、两个姐姐和我,我听了非常着迷,坐在椅子上动都不动。他们提到整个城市被大火笼罩,炸弹掉在他们家附近,还有童年时期建立的坚强友谊,连战火、时间都无法摧毁的坚强友谊。其中有个故事,一直留在我心里我妈妈小时候住在慕尼黑近郊。她说她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听见大街上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她跑到外面一看,发现有一群犹太人正被押解到附近的达豪集中营。队伍的最后是一位精疲力竭的老人,他已经快跟不上队伍的脚步了。有个男孩子看到老人的惨状后,飞奔回家拿了一片面包给这位老人。老人感激地跪下来亲吻这位少年的脚踝。结果有个士兵发现了,走过来抢走了老人手上的面包,并用力鞭打了老人。随后士兵转身追赶那个男孩,把男孩也打了一顿。在同一时刻里,伟大的人性尊贵与残酷的人类暴力并存。我认为这恰好可以阐释人性的本质。听了这些故事之后,我一直想把它们写成一本小书。结果就是偷书贼的诞生。而偷书贼这本书对我的意义,远远超过我当初的想象。对我来讲,偷书贼就是我生命的全部。不管别人怎么看这本书,不管评价是好是坏,我内心明白,这是我最好的一次创作。身为作者,当然会为自己“最好的一次创作”深感满意。再次感谢您,并致以诚挚的祝福!马克斯/苏萨克2007年7月27日10 . 致中国读者的信放在偷书贼(孙张静/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正文之前。你认为作者写这封信有哪些用意?11 . 阅读致中国读者的信,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 )A作者使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价自己这部小说的。B偷书贼这本书对作者与读者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作者当初的想象。C作者十分在乎别人对偷书贼这本书的评价。D作者认为偷书贼是他生命的全部,是自己最好的一次创作。12 . 致中国读者的信写道“在同一时刻里,伟大的人性尊贵与残酷的人类暴力并存。”小说中莉赛尔、汉斯休伯曼和纳粹士兵的行为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请概括小说节选内容的相关情节,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伟大的人性尊贵残酷的人类暴力莉赛尔真切怜悯那些犹太人,并希望他们能读懂她的悲伤。_13 .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她的眼里满含泪水,她看到老人又向前滑了一点,把爸爸向后推,伏在爸爸的脚踝边哭起来。(“满含”一词足见莉赛尔情感的强烈,请分析她满含泪水的原因。)其他犹太人从他们身边走过,看着这桩不可思议的小事。(其他犹太人为什么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小事?)14 . 汉斯休伯曼给犹太老人递面包,并不能改变老人的命运,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15 . 下面是两位文学爱好者阅读偷书贼节选内容和致中国读者的信后的对话。请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同学甲:小说创作的灵感往往来自现实生活。读了致中国读者的信,我发现选文情节就是在信中故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很多内容是虚构的。同学乙:没错,这样的加工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往往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节更曲折生动,主题更鲜明深刻。就拿偷书贼节选内容来说吧,。16 . 偷书贼讲述了“一个文字喂养人类灵魂的故事”(封面语),节选内容表现了汉斯休伯曼妇女善良品质。那么,他们的善良和文字的力量是否存在关联呢?请联系一下其他章节的节选内容,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内容一)莉赛尔首先庆幸的是爸爸发现了那本书(掘墓人手册),其次,她为汉斯休伯曼在她的教育中所起作用而感到无比骄傲。她写道:“但不久我就了解到,文字和写作正将拯救过他(指汉斯休伯曼)的生命”(节选自偷书贼第一章P40,有删改)(内容二)纳粹兵头目决定要用文字来统治世界。德国成为了一片被“思想”统治的土地。接下来,他的人民被文字武装起来,人人都兴高采烈。但是,最优秀的撷取文字的真正力量的人。有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指莉赛尔)就是这样的人。她被誉为那个地方最优秀的撷取文字的人,因为她知道如果没有文字,一个人该是何等脆弱。(节选自偷书贼第八章P301302,有删改)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上海是怎么来的?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繁。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暴,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17 . 第段介绍了下列信息:(1)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2)_(3)_18 . 第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19 . 第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B说明这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C说明这些商品都必须聚集到上海,然后才能出口。D说明上海处于中国南北之中,拥有重要贸易地位。20 . 根据上下文,第段不能与第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三、句子默写21 . 名句名篇补写。(1)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2)我报路长嗟日暮,_。(李清照渔家傲)(3)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4)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5)微动涟漪,_。(欧阳修采桑子)(6)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朱敦儒相见欢)(7)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_。(8)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的诗句是_,_。(9)杜牧的赤壁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郁之气的诗句是_,_。四、课内阅读22 . 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_)(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_)(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_)(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_)(5)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释: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23 .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 作者是_(朝代)诗人,和_并称为小“李杜”。24 . “远书归梦两悠悠”中 “悠悠”二字的表达效果。25 . 简要赏析“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一句。六、名著阅读26 . 名著阅读题。(1)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2)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传第十回)_七、综合性学习2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i”。材料二: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i”6人认为读“f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i”,在“绯红”中则应读“fi”。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1)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种错误?写出两条。八、作文28 . (2016年中考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