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8690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沙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沙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沙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能写景状物、抒情言志,还能说古道今、褒贬讽喻。对联之美,美在工整。对对联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对应部分的词性、短语结构相同。请你运用所学的词性和短语的知识,给这副对联的下联选出正确的顺序( )南京名园“瞻园”中的一副对联: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顺序已打乱):树边红雨 小苑西回 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ABCD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也有人一不愿服官,二不愿叩头。他具有较深邃的天性,孔子学说未能深入地感动他。孔子学说依其严格的意义,是太投机,太近人情,又太正确。人具有隐藏的情s,愿得披发而行吟,可是这样的行为非孔子学说所允许。于是那些喜欢蓬头跣足的人走而归于道教。孔子学说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而道家的人生观则是消极的。道家的学说为一大“否定”,而孔子的学说则为一大“肯定”。孔子以义为礼教,以顺俗为旨,辩护人类之教育与礼法。而道家呐喊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情s( )蓬头跣足(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知入”与“知出”,回答下列小题。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3 . 本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 . 第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 . 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6 . 鲁迅读进化论书籍的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出于书”“用的透脱”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7 . 现代文阅读理解其实,是一种真相安谅我愈来愈喜欢“其实”这个词语。其实,你看,我禁不住又用上了这个词。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需要依仗“其实”来巧妙过渡,和谐衔接,以至于达到某一种境界的。随着阅历增多,有许多东西越来越看明白了,也放得下,舍得多了。一些真实的面相也随之回还了,清晰了,显得更重要了。我得用几则故事来佐证这一说法,一定会更加准确而又生动的。还是初中时,那时午间休息。我随几位同学在操场闲逛。后来又一齐扒在一楼的窗户往里看。那是紧挨着门道的一个办公室,是体育老师的办公室,一位我素来尊敬的老教师,据说当年他是一位乒乓国手,现在年纪大了,整个大腹便便的模样。此时他直躺在办公桌上睡午觉。已记不清当时是否有呼噜声响起。我们其中一位同学冷不丁说了一句:“像头猪似的。”说完,我们便嘻嘻哈哈就离开了。没过多久,那老师腆着大肚子,摇摇晃晃地走近了我们,他径直走向我们,问道:“是谁这么说的。”他虽一脸严肃,但语气还是带着一点和气。后来,他又以长者的口吻说道:“我也不追究你们,但以后不要这样说,这是不对的。”而说此话的那位同学躲在人家背后,一付若无其事的样子。原本以为这事就过去了,谁料班主任老师在过道碰到我,扔了我一句:“你真的太不象样了。”我一楞,未及理解,也不容我分辩,老师已走了,扔给我一个冷冰冰的背影。我什么都没说,也无从述说,我此刻才知道,被冤枉原来是多么痛苦和伤悲的事!其实,我要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出口不逊的孩子。我不想辩解,不是我怯懦。而是,有这样一种观念,如把同学说出来,那我就是一个叛徒,是被人鄙视的。其实,在委屈和鄙视之间,选择了委屈。其实,还有一件事。那年在工地学工劳动。我的脚后跟踩着了一根朝天的钉子,鲜血直流。我被打了破伤风针,并被送回了家。虽走路一瘸一拐的,但毕竟还可走动,闲不住,憋得慌,就叫了隔壁的一位同学A陪伴。又一起打了公用电话,想把另一位在工厂学工的同学叫回来。电话是那位同学的班主任老师接的,她追问找这位同学有什么事情,我们鬼使神差,竟说道:“他父亲工伤了,让他回家。”这事就有点闹大了。人家父亲好好的呢,这不是触人家霉头吗?同学气不过,料定是同学A使的招,就差点和他斗殴起来。A同学也不多解释,直到自己的父亲把他找回去,好好地教训了一顿。我得说,其实,事情的始作俑者是我,与A同学真的无关,我也是浑浑噩噩撒了一个谎,原只想让同学捞一个假,一同玩耍,却不料惹出了这么大麻烦,冤枉了A同学。此后,我与A同学再无交往,至今,也毫无音讯。只是,我当年留给他的是年轻的创伤吧,那伤疤完全愈合了吗?我在他和他家人的心目中,是否已确定是一个坏孩子的印象呢?小学念书那会儿,全国都在宣传蓖麻籽的功用,也都在大量种植蓖麻籽。教室后面正巧有一片空地,老师就让我们去劳动,种植蓖麻。我从家里拿了工具,是一把精致的小锤子。夜深了,回家后,发现丢了那把小锤子。那可是鞋匠出身的父亲的一件爱物呀。吓得不敢吭声。父亲找不见,又没见到我拿,也无法怪罪我,就嘟囔了几句:“到哪里去了呢?这么好的一件工具?”我心虚,就不敢正视父亲的眼睛。这事一晃就二十多年过去了。直至父亲全身瘫痪,被切了气管,在床上躺了三年。我每每陪伴在他身边,就想和他倾诉。那一天,我就告诉他:“还记得那把小锤子吧。爸爸,不好意思,我现在得承认,其实,是我弄丢的。我是在课余劳动时拿走了它。你能原谅我吗?”我是带着玩笑的口吻说的真相。父亲听明白了。他咧嘴笑了。我明白,父亲原谅了我。忽然,父亲又无声地哭了起来,并引发一阵剧烈的咳嗽。说了这真相,我一阵轻松。但随后,我又在父亲的眼泪和咳嗽里,感受到一种沉痛,无比强烈。是的,为何真实的话,要到了这样的时刻,才终于吐露。我给父亲带来的是轻松,还是刺激了他的烦恼?其实,确实就是真相。尤其是随着岁月流逝,许多事情已成往事,已经丧失了还原真相的必要。因为它毕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之人的生活琐事。但我还是要说出来,其实,说出来,就是一种直面人生和剖析自我的正直和勇敢。因为,路还要走下去,我要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个警醒。你并非完人。(选自散文选刊2016.12)(1)本文为了佐证自己对还原真相的认识写了三则故事。请分别简要概括。(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的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谁料班主任老师在过道碰到我,扔了一句:“你真的太不像话了。”我一愣,未及辩解,班主任老师已丢给我一个冷冰冰的背影。(3)三件事情,三种伤害。你觉得哪一次伤害最该避免?并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理由。(4)文章开头说还原真相“显得更重要”;结尾却说“许多事情已成往事”,“丧失了还原真相的必要”。你觉得在作者看来还原真相“更重要”还是没必要?请结合全文分析作答。四、文言文阅读8 . 解释三峡文言文加点字。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襄 溯 奔文言文阅读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9 .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其实味不同10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_(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_11 . 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12 . 试说说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五、句子默写13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受任于败军之际,_。(诸葛亮出师表)_,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轮台东门送君去,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人有悲欢离合,_。(苏轼水调歌头)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李煜相见欢中情景交融描画出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独凄寒之感的词句是:“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4 .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六月里一个黄昏西湖的美丽景色。B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发诗人送别之情的,这首诗却以写景代替送人,构思别致。C诗中的“莲”“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D这首诗从大处着笔,着力渲染,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画面。15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的“红”字与杜牧笔下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红”字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16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附加题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7 . 以上著名诗篇作者是_,他的主要诗集有_等等。诗中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_。18 . 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19 .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_河流、风:_黎明:_七、综合性学习20 . 综合性学习江西赣州某校九(11)班开展“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同参加。【活动一:做调查说现状】下面的调查图表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活动二:提倡议共参与】针对调查结果,班委会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议,可你同桌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打电话、玩微信,你应该怎么劝说他呢?【活动三:写书信表情意】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值得你感恩。请给他写一封简短的信,表达出你的感激之情(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80字以内)。八、作文21 .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加油!”简单的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地冲向终点。“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总有一些话使我们铭记,令我们受益终生。有些话语让我们感动,有些话语给我们启迪,有些话语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引。请以“给力的一句话”为题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不得抄袭、套作;卷面工整,叙事清楚,结构合理;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500字以上。(2)请以“,我的最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妈妈、家里的猫咪、故乡的小河、蜘蛛侠运用记叙文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写作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字数不少于500字。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