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7099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昌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昌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 )A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问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B敦煌市承办首届丝路文博会的各种展馆都在改善建设及改造的进度。C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0000多件。D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2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D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大家qpn_已久的技能培训班开班了。讲课的是一位知识yunb_的中年人。他讲起课来很有气势,却不dudubrn_。他毫不lns_地将自己掌握的技巧讲给学员,让大家收获很大。三、现代文阅读善待挫折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4 . 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 . 第4段引用科学家贝佛里奇的名言论述了什么观点?6 . 简要分析第自然段所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7 . 第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8 . 阅读下面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下列各题。凤凰花开(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凤凰花开得如此灿烂,我们却要注定分离。(2)那一天,和任何一个夏天中的日子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凤凰花的花香更加浓郁,似乎也为我们的分别而悲伤,三年前,命运之轮的转动使我们这一群意气凌霄不知愁的少男少女分到了同一间教室,有过吵闹,有过不和,有过嬉戏,有过谈笑,然而在凤凰花开落了三次之后,一声再见终究要说出口,模糊的脸庞也挽留不住,那一半向左一半向右匆匆的脚步。(3)转了一圈终究回到彼此陌路的起点,只有校园还记忆着我们共同的过去,这里的风吹过我的脸庞,这里的雨打湿了你的衣裳,这里的阳光照耀着他的眼睛,这里的花香沾染了我们的衣襟,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说英语,道函数,讲古今纵横,为了一个电路吵得不可开交(A),直到他人丢来一个赞赏的眼神。(4)从当初的陌生到如今的熟悉,仅仅一千零九十五个日夜,就已经贪恋上那样的温暖。再也不习惯独来独往,唱忧伤的歌,而习惯了在凤凰树下捧一本课本,邀三两个好友以学习出去说笑打闹,那样的香气,已从衣襟染到了我的心底。他们的陪伴给当时三点一线平淡、乏味的生活,添上了一抹馨香。(5)我们谁也回不到过去,就像我们谁也无法阻止日子从一百一十三变成一十三,想要回到起点,却发现它已被三年的时光磨得踪影全无,微笑着面对也许已成了唯一的办法。(6)三年的日子终究像针尖上的一滴水蒸发在七月的阳光下,哪一个人说过大家一定要幸福?(B)哪一个人说过其实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哪一个人说过希望永远不分开?那么平常的日子,却都在时光的催化下,发酵成一坛醇酒,愈久弥香。(7)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那些日子,索然无味(C),却始终沾有凤凰花的香气,明明平淡的日子,此时想来却如此温馨美好,虽然这是梦,那就让我永远不要醒来吧(D)淡淡的日子,馨香依旧。(1)文中加点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_A句应改为“模糊的泪眼也挽留不住,那一半向左一半向右匆匆的脚步”。B句中“赞赏”应改为“责备”。C句应改为“邀两三个好友以学习为目的出去说笑打闹”。D句中的“虽然”应改为“如果”。(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和评价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_A文章的标题可以改为“淡淡的日子也飘香”。B第(4)段在段首加上“三年了”。C第(5)段和第(6)段位置对调。D第(7)段删去最后一句“淡淡的日子,馨香依旧”。四、文言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注释: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意谓:心里认为。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邪:同“耶”。举:抬起。9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2)彼竭我盈,故克之。_(3)何以致泣_(4)元帝异之。_10 . 翻译下面的语句。(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具以东渡意告之。11 . 划线句子划分停顿。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12 . 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13 . (甲)(乙)两文都主要以_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五、句子默写14 . 挥手自兹去,。(送友人)六、课外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惆然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条干:枝条树干。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惘然:失意的样子。15 . 解释加点字(1)并(_) 穷绮丽(2)尝以(_)一珊瑚树(3)世罕其比(_)16 .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_17 . 联系原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七、语言表达18 . 请根据横线前的语句仿写。亲情是如此神奇,它能驱散生命中的阴霾;_,_;_,_。八、名著阅读19 .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B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C孙权劝学中“卿今当涂掌事”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班级开展“开启科幻之门,探索自然世界”名著阅读推介活动。请你说说海底两万里中最吸引你的一个情节,并评价一下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答:_九、作文20 .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