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6818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省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省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从结构上下列短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报纸杂志改革开放油盐酱醋斗志昂扬B外国朋友热烈欢迎放下包袱更加坚强C老师讲课我们高兴大家唱歌阳光灿烂D出现故障热爱祖国喷出火焰放松下来2 .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B二则作者是刘义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轶事。C皇帝的新装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夸张,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写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二、基础知识综合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xi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目不窥(_)园兀(_)兀穷年无xi(_)及此(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3)“兀兀穷年”在文中的意思是_;“沥尽心血”中的“沥”的意思是_。(4)文段中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习惯的力量韩福翠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一位远房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大增,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多大的影响,它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继而形成稳定的习惯。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追求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所以,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国南宋诗人陆游笔耕不辍,一生写下了近万首诗篇,其中他晚年所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成为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来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在50余年间取得了数百项科研成果。 由此可见,习惯决定着你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也决定着你的成败。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4 . 请概括出本文的论点。(不超过15个字)5 . 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 . 请你为第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正面或反面的事实论据。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济南的秋天(节选)老舍。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儿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7 . 第自然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8 . 如何理解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9 . 第自然段中写秋山的颜色,先写_,再写_和_。连用了六个“忽然”,有什么作用?10 .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句子默写11 . 河中石兽(纪昀)(1)_,固颠;_,不更颠乎?(2)文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_,_,_,_?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鷹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2 .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1)唐雎不辱使辱:(2)大王加惠惠:(3)秦王怫然怒怫然:(4)长跪而谢之曰谢:13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B安陵君其许寡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C徒以有先生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由是则可以辟患而不为也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15 . 第三段中,唐雎为什么要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历史事实?16 .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六、诗歌鉴赏17 . 阅读纳兰性德的这首词,完成小题。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注释)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忆江南 B、天净沙 C、如梦令 D、沁园春(2)这首词抒情真切感人,毫无雕琢之感,纳兰性德的抒情方式有何高明之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名著阅读18 . 阅读名著:(一)“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西游记请阅读以上两段文字,根据情节内容对对联:上联:_,保尔写作抗命运。下联:机智勇敢,_。八、综合性学习19 . 请你仿照示例,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主题,就你最关心的问题,设计二个采访的问题。示例:采访对象:同学采访问题:你曾经有过什么烦恼?你是怎样摆脱烦恼的?采访对象:采访问题:(1)(2)九、作文20 . 请你以不虚此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