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课 题四则混合运算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力目标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导 学重 难 点重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难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导 法引导、讨论学 法练习法、讨论法导学准备电子白板教案来源自撰第1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一的情景:小朋友们都刚过完年吧?那同学们都去买过年货没有?都买了那些年货呢?大家买多灯笼没有?在大门口挂上一对大红灯笼,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的喜气?1、 学生观摩情景图。2、 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讨论都买了那些年货引生入境激发学生兴趣。出示例一1.恩,小明和几个同学在想着怎么样年办的红红火火的,他们想了一方法?是什么呢? 对,自己做的,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节过得热热闹闹的,多好啊!2.但是做的时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大家看看,他们在做灯笼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呢?3.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你们会做吗?会做的话,请大家把你的算式写在课堂作业本上。4.把写一步算式的和两步算式的,三步算的都写在黑板上,让同学区分。那么同学同意哪个同学做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的思路。同学们讨论思路,得出,不管是用一步,思路都是“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下的个数”5同学们都是对的,而用一个算式表达的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6.回过头来看看一步算式,大家能说说在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算?7.老师归纳没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1.他们想的是做红灯笼。2.同学们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3.同学们分两步做出来了,有的同学分一步做出来了,有的同学分三步做出来了。6.同学们分析为什么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每一步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设计思路:学生通过复习和自学,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3、 质疑互学,合作交流。1.在课件上列出如下式子:70750-7156570(750-71565)这两个式子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2.接下来着重讨论第二个式子,70(750-71565)。3.先算括号里面的,但是括号里是又有两个运算符号?应该怎么算呢?4.老师进行总结: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先乘除后加减。5.练习:240-(15+20)3 37818(806-799) 145+(96-1204)四归纳总结: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先乘除后加减。1.同学们进行讨论,得出这两个式子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这样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不一样的。第二的式子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让学生试着做一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吗?3,学生发言说,把括号里面的式子又看做一个独立的式子,还是根据原来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先乘除,再加减。1、大胆发言2、用心倾听别人发言。小组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板书设计】 1.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 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先乘除后加减。课 题课题: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力目标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导 学重 难 点重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难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导 法引导、讨论学 法练习法、讨论法、体验法导学准备电子白板教案来源自撰第2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128-(80163) 280(28014)+44 72-(183) 76+(422)4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做完后对答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直接引入课题。二、自学教材,感知目标。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三,叫同学们仔细读题,用你们现有的知识你能做出这道题吗?2.你们能用自己话概括这道题的思路吗? 3.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最思路进行概括和总结:师徒合作的零件个数师徒两人每小时共做的个数=师徒合作的时间。4.让同学在刚才总结的文字的基础上列出式子:(147-27)(12+18)5.带领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个式子要有两个括号?6.带领学生讨论有两种括号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先做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7.带领学生完成例三的计算8.引导学生对照着计算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三、质疑互学,合作交流。1.通过多媒体课件产生矛盾冲突,引出中括号。“这是什么符号?它有什么作用呢 ?”2.老师直接引出知识“中括号,()小括号,把前面学习的()叫小括号,中括号与小括号的作用都是改变运算顺序,一般来说,在小括号不够用的时候就用中括号。中括号一般放在小括号的前面。”3.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算式里面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计算时应该先算哪个括号里面的呢?4.引导学生讨论例45.随即抽取一名学生,提出问题:第一步如果写成了1800253行吗?如果这样行吗? 1800(15=10)3=1800253=180075=246.引导学生总结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四、分析归纳,教师后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如下: 总结(师生、生生):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拓展延练伸,兼顾差异。1. 课堂活动 22. 课堂活动 33. P8练习一2,4,5,思考题六、总结回顾,评价反思。1、用几句话概括今天的收获,小组交流、汇报。 2、教师总结性评价。1.同学们在仔细读题后应该能够分步列出式子。 2.学生可能要说先求师傅单独做了剩下的,再求两个人每小时一共做了多少?用剩下的总个数除以两人每小时做的。“自学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相互帮助解决。1.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个符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 2.让学生先认识什么叫做中括号。3.让学生讨论,得出他们的结论,最好让他们自己在黑板上列出一个算式来。(注意:括号是相对的,有就一定要有)4.同桌相互说说:计算 1800(15+10)3时第一步算什么?第2步?第3步呢? 独立进行计算 在小组里交流计算和书写格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设计思路: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2、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第一课时课 题乘除法的关系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导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乘除法关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导 学重 难 点重点:乘除法的互逆关系难点: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解决问题导 法引导、讨论学 法练习法、讨论法导学准备课件教案来源自撰第1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书上就有这样一幅游乐园的情景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请大家翻到11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抽生说,老师板书出算式。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在主题图和老师谈话的引导下,学生进入学习状况,仔细观察、思考。引生入境激发学生兴趣。探究新知一教学12页例题1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通过这两个信息我们列出了三道算式,那你知道这三个算式分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教学例题2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数量在黑板上,你能根据上面三个数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吗?请你写在13页上。抽生板演。请大家比较上面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抽生汇报结果并板书。齐读两遍。由此,我们便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做除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独立思考,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互相商量。仔细观察、体会。不必说得很详尽,只要体会到便行。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独立完成。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商量。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探究。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课堂小结课堂活动今天这节可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1、 教材14页第一题,师先示范,然后同桌的互对口令。2、 第2题,先读题,问:从题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请同学们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并写出依据。抽生板演,集体订正。3、 练习三第一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中。4、 第二题和4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求说出依据。第三题,生读题后,先独立思考,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后,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小结练习小节让学生梳理知识,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用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课 题乘除法的关系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导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乘除法关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导 学重 难 点重点:乘除法的互逆关系难点: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解决问题导 法引导、讨论学 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导学准备课件教案来源自撰第2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回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最后齐读。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算式中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学生回忆为引入作准备探究新知一、 教学例题3 把例题3出示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先自己分一分,议一议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后并小结出整除的意义。理解:如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2个书整除。生汇报。(对有错的请旁边的同学纠正)学生先独立思考,也可在小组中商量。生可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说一说,然后可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学生通过讨论和自学,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课堂活动1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知识成系统化。网络化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算法 课 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算法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导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导 学重 难 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导 法引导、讨论学 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导学准备课件教案来源自撰第1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新知一、教学例题一 出示挂图(或小黑板),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抽生汇报、订正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问:象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任意写几个吗?小结:问: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你们能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吗?如果算是中的两个数我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己和他人发言,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二、 教学例题二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在课作本上,后可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重点选择两种解法,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式两边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结合律。完成“算一算、比一比”,感知这一特点。引导:是否具有这种特点的两个算式都一定相等呢?请任意举例验证。抽象概括出语言表达式。注意:要改变运算顺序需要添加括号。三、 教学例题三出示例题三,先让声观察这3个因数的特点,判断能否进行简便计算。让生想想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再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并抽两名生板演。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自主思考后也可在小组中交流。独立思考后可在小组中商量、归纳、概括出乘法交换律。独立思考解决。在小组中交流比较两种算式的异同和观察特点并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发现、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实质。先观察,在思考,最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讨论。)学生通过复习和自学,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有些什么收获?思考作答清理知识脉络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中第一题,让生先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作本上。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1、 练习四中第一题,独立完成在书上,师巡视,重点辅导差生。并抽生板演在黑板上,订正时让生说一说依据。思考练习说是清理思路,练是巩固新知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乘法运算律及简便算法 课 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算法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导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导 学重 难 点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导 法引导、讨论学 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导学准备课件教案来源自撰第2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新知一、 教学例题4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在课作本上,抽生板演。做完可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把两个算式合二为一,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实质。(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在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完成“算一算,议一议”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并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及字母表达式。引导生从顺、逆两个方向观察等式的特征,理解叙述表达式的含义、书写。二、 教学例题5出示例5,让生先观察算式的特点,是否符合分配律表达式,然后抽生说说计算的过程。最后生独立做在课作本上。订正后,抽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可结合乘法的意义去理解)强调:顺用乘法分配律时,括号里的每一个加数都要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逆用乘法分配律时,必须是两个乘式里都有相同的因数,才能用乘法分配律,并且注意添写括号,同时还要注意把这个相同的因数写在括号外面,并且只写一次。在小组中交流比较两种算式的异同和观察特点并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发现、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实质。观察,注意从顺、逆两个方向去思考。独立思考,也可在小组中交流、商量。比较得出不同从一般得出特殊学习不同的思考方向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思考总结理清知识脉络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一题,先让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最后让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2、第2题,生独立完成,订正后让生说说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练习五中第1题,生独立做在书上,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差生。订正时让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独立思考,试做,体会乘法分配律和运用乘法分配律。说就是理清思路做就是巩固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探索规律课 题探索规律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自己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能力目标并在探求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情感目标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导 学重 难 点重点: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难点: 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导 法引导、讨论学 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导学准备课件教案来源自撰第1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在教学例题1之前先向学生解释扩大倍数和缩小倍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理解掌握引生入境探究新知一、 教学例题1口述例题1中的信息和问题创设情景,学生独立解决中,抽生板演。订正后生自主探索这组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引导生总结概括出规律。 注意:确定一个算式中因数和另一个算式中的因数比较,那么这个算式中的积也必须和另一个算式中的积作比较。二、 教学例题2出示例题2中表格,生独立观察、比较表格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师应引导生说出自己观察、比较的方法,即说出自己是怎样进行观察比较的。同时引导生观察、发现表中相邻的两列,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右往左进行比较。引导生大胆猜想:你还能从表中找出这样的变化规律吗?然后举例验证。如:当因数都扩大时,积一定扩大;当因数都缩小时,积一定缩小,那么假如当一个因数扩大倍,3倍,另一个因数却缩小相同的倍数,猜一猜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积又会怎样变化呢?举例说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后,小组交流、探索。独立观察、比较后小组交流讨论。说出观察比较的方法。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学生通过复习和自学,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思考作答清理知识脉络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解决问题课 题解决问题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导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导 学重 难 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速度不同、方向不同、起始时间不同、相向而行”等信息。难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导 法引导、讨论学 法练习法、观察法、讨论法导学准备课件教案来源自撰第1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出示复习题目)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14小时到达。甲地与乙地相距多少千米? 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如果现在把这道题改变一下,变得更复杂一些,你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学生独立解决题目;2、 说话自己的想法: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引生入境激发学生兴趣。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出示例1的第1图的课件) 请同学们先看看看屏幕,仔细观察,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客车的速度是40km/小时,轿车的速度是80km/小时;也就是说两车的速度不同。两车是对着开的,也就告诉了我们他们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是“相向而行”。客车先开了两小时后轿车出发一起行驶;就说明两车的起始时间不同。象这样一个“两车行驶速度不同、方向不同、起始时间不同”而要求两地之间的距离的问题比起刚才那道题就太难了。你知道怎么解决吗?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同学们以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也就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1、 学生看例1的情景图回答: 客车的速度是40km/小时,轿车的速度是80km/小时; 两车是对着开的; 客车先开了两小时后轿车出发一起行驶; 要求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2、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解决方法。 406+804=240+320=560(km) 402+(40+80)480(62+4)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寻找解决策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1、 练习七第1、2题。学生独立练习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2、 练习七第3题。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旧知。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些什么方法呢?关键是找哪些信息呢?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练习情况。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解决问题课 题解决问题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生通过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导 学重 难 点重点:难点: 导 法引导、讨论学 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导学准备课件教案来源自撰第2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出示例2的情景图和1小题的问题) 同学们都去北碚电影院看过电影吧?你发现电影院的票价分等级了吗?最初北碚电影院的座位是有甲票、乙票之分的。这里有一个小剧院,我们来看看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想想观众人数的多少直接与什么有关?现在知道收入是2300元。而且有甲票、乙票两种不同价格的电影票。什么情况下,观众人数最呢?就要使甲票尽量多卖。那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商量一下。谁能说说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出示第二问)刚才同学们求出了最少有多少人。现在你能解决最多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试一试。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对!同学们知道这一次就要尽量安排将乙票卖光。但是,你们注意没有,(230010100)30=43(人)余10元该怎么办呢?讨论一下。余数10元再卖一张乙票已经不可能了,只可能是多卖一张甲票,他们之间相差20元,所以应该少卖2张乙,多卖一张乙票。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两个问题,解决时我们是怎样去分析思考的呢?对!一定要从题目里关键的字词入手来进行分析才行。1、 这场电影的票房收入还是2300元,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两种情况外,观众人数还有别的可能吗?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发现?1、 学生观察例题,获取信息。2、 理解“最少”是什么意思。3、讨论、解决问题。 3、 学生试着解决第2问后反馈。4、 讨论余数10怎么处理。5、 学生独立探究其余可能。6、探究规律。引生入境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活动课堂活动 第3题。1、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问题后反馈同学们讨论一下,买月票什么条件下合算,什么情况下与单程车票的价格相同?什么条件下不合算?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讨论什么条件下买月票“合算、相等、不合算”的规律巩固练习练习七第4、5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全班反馈学生练习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角第一课时课 题确定位置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1 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3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导学目标知识目标 1 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能力目标2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情感目标3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导 学重 难 点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导 法谈话法、演示法、创造导学法、学 法练习法、讨论法、体验法导学准备教案来源自撰第1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介绍自己的位置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小伙伴,(课件出示主题图)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教师:哪位同学能给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位置?教师有的同学用第几组第几排这种方式介绍位置,其余同学能继续用这种方式来向你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2、揭示课题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同学们已经学过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确定位置。学生:想!学生可能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或第几组第几排来介绍自己的位置。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向自己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引生入境激发学生兴趣。二、进行新课1、了解用“列”、“行”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指着多媒体课件上的小红教师:你们是怎么找到她的位置的呢?教师:生活中我们习惯先横后竖的观察,把横着排列的说成“行”,竖着排列的说成“列”。行。教师:再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呢?引导学生回忆原来找位置的方法后回答:我是先数第几组,再数第几排这样找到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主题图上先闪烁第3组的前两个小朋友,再闪烁第2排的左边3小朋友,最后闪烁交点小红。你能用“列”和“行”说一说小红的位置吗?引导学生说出:小红在第3列第2行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想象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2探究在方格中用“点”来表示位置(1)从主题图中抽象出方格及小红的位置。(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小红的位置在方格中用第3列第2行的交点来表示。教师: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点的呢?小红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这个点可以用数对(3,2)来表示。板书(3,2)能说说(3,2)表示什么意思吗?(2)教学用“点”表示小娟、小强的位置。教师:试一试在图中用“点”表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方格中标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然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课件上闪烁小娟和小强两个“点”的位置。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好。学生用“列”和“行”说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在介绍位置时都用到了第几列和第几行。表示一位同学的位置通常用两个数,第1个数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列,第2个数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行。学生回答:在方格中先找到第3列,再找到第2行,然后用它们的交点(课件闪烁这个点)表示小红的位置。引导学生回答:前一个数3表示第3列,后一个数2表示第2行。学生1:小娟在第5列第4行。学生2:小强在第2列第5行。(1)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第29页课堂活动,完成后集体订正。(2)练习九第1题、第2题。小组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板书设计】第二课时课 题位置的确定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1 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导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导 学重 难 点重点: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导 法谈话法、演示法、创造导学法学 法练习法、讨论法、体验法导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张棋盘、一盒黑、白两色棋子、一幅象棋、一张表格。2在本节课上课之前,用体育课的时间请体育教师配合教学生下象棋,至少要学会象棋的基本走法。教案来源自撰第2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一、引入课题教师:同学们,上一节体育课学习了下象棋,大家学会了吗?教师: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比赛没法进行呢? 教师:怎样才能把棋子的位置说清楚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的问题确定位置。学生在下面说怎样走棋,老师用多媒体上的象棋游戏软件进行演示;学生有可能不能选择准确的语言表达棋子的位置,妨碍比赛的进行。直接引入课题。二、进行新课1学生用行、列表示棋子的位置教师:怎样在棋盘上确定位置呢?我们可不可以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呢?(多媒体出示第29页例2图)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我们的棋盘和上节课我们的位置图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教师:竖着的线也称为“列”,横着的线也称为“行”。现在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来清楚地介绍每个棋子的位置了吗?教师:为了我们研究方便,请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棋盘上的“列”编上序号,再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在左边把“行”编上序号。2学生用数对表示棋子的位置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教师:谁能用“列”和“行”介绍“”的位置?教师:你觉得该用哪一个数对来表示“”的位置呢?教师:为什么呢?教师:你能分别用数对来表示“”、“”、“”在棋盘上的位置吗? 3探究用数对表示生活中的位置教师:你是怎样用数对表示棋盘上棋子的位置的呢?教师:其实在还有很多东西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比如,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三、巩固练习教师走棋,抽学生说棋子的位置。四、课堂小结五、延伸课外教师: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不是还有一场象棋比赛没有完成吗?剩下的时间我们就请两位同学上来参加比赛,其余的同学当评委。学生:他没法说清楚棋子每步走的位置。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在上节课学习的位置图上,“组”用“列”来表示,“排”用“行”来表示,也就是说竖的表示“列”,横的表示“行”。在这个棋盘上也有竖着的“列”和横着的“行”。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也可以用“列”和“行”来表示棋子的位置。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辅导,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学生:“”的位置在第8列第3行学生:应该用(8,3)这个数对来表示“”的位置。学生:因为“”在第8列,第3行,所以用数对(8,3)来表示。学生用数对表示后,选一个喜欢的说给同桌听,然后全班汇报多媒体出示:车(8,3),马(3,3),象(7,5),士(5,2),将(5,1),炮(8,5),兵(1,4)。学生按要求摆棋,教师巡视辅导,然后抽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集体订正。我们规则还是参赛的同学只能在下面说,另外再请两位同学来分别按照参赛同学的要求帮他们走棋。同学们开始进行精彩的象棋比赛。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课 题位置的确定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1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动点运动后的位置。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动点运动后的位置。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 学重 难 点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 法谈话法、演示法、创造导学法、游戏导学法学 法练习法、讨论法、体验法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来源自撰第3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板书课题)。学生观察活动引入新课。质疑互学,合作交流。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3多媒体出示例3。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情景图,用列和行说说小方家的位置。教师:现在小方家从向东行到学校,每分行50 m,她8分就能到学校,如果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50 m,请你在图上用点标出学校的位置。学校的位置应该在图上第几列第几行?为什么?教师:小方行走到现在的位置也就是学校的位置第9列,第3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呢?2教学例4多媒体出示例4情景图及相关问题。教师:两只兔子同时向森林的家中跑去,速度一样,它们能同时跑回家吗?为什么? 当灰兔跑回家时,白兔应该在什么位置呢?你能用列和行说一说吗?教师:能用数对表示吗?教师:用多媒体闪烁白兔的位置,并在方格上标出(8,6)。教师:同学们真行,能仔细观察,准确的表示出白兔的位置。三、巩固练习生:小方家在第1列,第3行。同桌可以互相讨论。学生可能回答:学校的位置是第9列,第3行。学生:(9,3)同学们把表示学校位置的数对填在书上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问后,再抽学生说一说,灰兔的位置和森林的位置,特别是森林的位置,要让学生看清楚。小组议一议。学生:白兔在第8列,第6行。学生:能,白兔这时的位置是(8,6)。让学生动手动脑更易理解分析归纳,教师后教。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1练习八的第6题,学生独立思考后画出12条行走路线,同桌互相说出行走的线路,再在全班交流。2完成思考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指导完成。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板书设计】第四单元三角形课 题认识三角形主备人导 者课 型新授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导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主题情景图,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培养学习兴趣。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底与相应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认识生活中图形导 学重 难 点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特性难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特性导 法引导、讨论学 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导学准备课件教案来源自撰第1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主题引入激发兴趣(一) 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1、 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过三角形?2、 出示P45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 三角形物体的图片)师:三角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在建筑和日常生活中有有很大的作用。在主题图和老师的谈话引导下,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引生入境激发学生兴趣。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例2 三角形的底和高一)认识三角形1、观察这些物品,它们有个共同特征是什么?(实物隐去,显示三角形) 这些图形都叫做三角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 三角形的认识)2、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角形的意义的重点词语),验证:屏幕显示首尾没连接的三角形提问:这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那么三条线段要怎样放才能得到一个三角形呢? (动态显示)引导学生得出: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3、 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做练习九第1题(二) 三角形的特征(板书:特征)1、 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显示)三角形有几条边?2、 每两条线段相交于一个点(闪烁),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显示)三角形有几个顶点?3、 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三个顶点,还有三个什么?(三个角显示) 顶点 角 边 边 顶点 角 角 顶点 边2、操作;P48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相互检查(三)三角形的特性1、日常生活当中如桥梁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我们来做个实验?(P47做一做,试一试)。拉三角形的筐架,四边形的筐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的特性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2、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长方形的形状和大不改变呢? 验证: 现在老师在这个长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线段,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3、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折三角形的高1、 先看书P47例2后,拿出锐角的三角形,按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折完后互相检查检查方法:折痕的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为两段,折后这两段完全重合。2、观察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说明折痕与三角形的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系?3、打开被折三角形,介绍高和底 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的这条边就是三角形的底4、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也可以作三角形的底吗?可以折出它的高吗?请折一折,然后把你折出的底和高介绍给同学认识。想想:一个三角形共有几条高?5、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教师示范画高的方法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6、在方格纸中画出三角形底上的高 强调:高和底互学生发现物体外形都是三角形认真观察后回答教师的问题概括三角形的定义: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完成练习九第一题,并说明理由判断并说明理由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学生实验:发现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长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线段强调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学习现场中找,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照书试折三角形的高检查直角三角形折痕与三角形的的一条边互相垂直在折的三角形中标出底和高操作中发现三角形有三条高观察讨论中发现高和底互相垂直。独立完成,板演,集体评议通过实物到抽象图形巩固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