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92769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32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本套试题全部为必做题。第卷 阅读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的,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儒家美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道家美学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禅宗美学以六祖慧能为代表。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其实就是讲和谐,儒家尤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的思想是“入世”,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禅宗的思想是“遁世”。我们可以各列举一位唐代的诗人来说明。儒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他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李白,李白被称为“诗仙”,因为他是典型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禅宗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王维,王维被称为“诗佛”,因为他是典型的禅宗思想的代表人物。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杜甫身上也有道家的东西,李白身上也有儒家的东西,王维身上也有儒家甚至道家的东西。比如,王维进朝做官肯定要按儒家的方式行事,上朝是儒家,退朝是禅宗。所以说,他们每个人身上三种美学都有,只不过是每个人更侧重哪一种。另外,一直讲“儒道互补,庄禅相通”,这八个字概括了三种美学、三种文化相互渗透的特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果大家去过青岛崂山,就能发现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和平相处,互不侵犯。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是什么教派都能留下来。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在中国都有分支,但是谁也不占统治地位。再一个是艺术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空间,尤其是道家和禅宗。刚才讲了儒家是“入世”,但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比如说中国画家中著名的“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清代“扬州八怪”全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家和禅宗里面尽情地遐想。而西方就不一样了,西方很多知识分子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包括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如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名著悲剧的诞生中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尼采自己就没有做完这场梦和演完这幕剧,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反而自杀了,因为他钻研越深入,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茨威格就是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双双服毒自尽的,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越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而中国的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精神的家园,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1下列关于原文“传统美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美学是由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家”组成的。儒家美学以孔孟为代表,道家美学以老庄为代表,禅宗美学以六祖慧能为代表。B就儒家、道家和禅宗“三家”政治思想而言,在唐代的典型代表是:“诗圣”杜甫代表儒家思想,“诗仙”李白代表道家思想,“诗佛”王维代表禅宗思想。C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在我国,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都能保留下来,世界上三大家教在中国也有分支。D中国的文人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由此可见,中国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就是讲和谐。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B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C道家思想是“出世”,禅宗思想是“遁世”,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唯一的精神空间。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一同服毒自尽,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他越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者具有相互渗透的特点,“儒道互补,庄禅相通”就是很好的说明。B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青岛崂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可以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又如王维身上既在儒家的东西,也有道家的东西。C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失意时的精神家园,如中国画家中的“明代四大家”“扬州八怪”等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禅里尽情的遐想。D西方很多知识分子越钻越深,越来越迷茫,缺少研究道禅美学,所以他们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如哲学家尼采就是其中之一。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峡 谷 阿 城(1)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2)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3)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4)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5)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6)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7)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8)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9)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10)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11)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12)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在柜里。(13)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地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14)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15)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16)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17)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18)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5.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3分)6.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莎士比亚传在英国中部、伦敦西北面的沃里克郡,有一个普通的小镇,名叫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就是诞生在这个小镇上。7岁那年,莎士比亚进了镇上的文法学校。除了在学校读书以外,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茂密荒凉的亚登森林从北方一直伸展到斯特拉特福镇周围,莎士比亚在童年时就听说过有关这个森林的许多故事。后来,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这部喜剧里特别提到故事里的英雄罗宾汉。 莎士比亚在童年的时候还听过一些可怕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有几个极其丑陋的巫婆,她们能预言人的未来。后来,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生动地描写了三个巫婆的形象。1575年7月,伊丽莎白女王到离斯特拉特福镇不远的肯尼沃斯城堡做客,欢迎仪式上,许多人装扮成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牧神、海神、河神和其他各种神怪,走在游行的队伍里。11岁的莎士比亚也见到了这次欢迎仪式的盛况。当时英国已经有不少流浪的剧团多次到过斯特拉特福镇。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有很多机会观看戏剧演出。少年莎士比亚对演戏很感兴趣,也许这正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的最初的原因。后来他在戏剧哈姆莱特里满怀亲切之感地描写了流浪剧团的演出情况。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代,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进取的、开放的,许多年轻人都不安于现状,想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莎士比亚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离开他的故乡小镇,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的。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伦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第二时期(16011607年)以写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第三时期(16081613年)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莎士比亚已经逝世300多年了,几百年来,不同的民族都用各自的语言赞扬过莎士比亚,历代的大作家们几乎都将莎士比亚视为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他们都认为莎士比亚是不朽的。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生评价他:“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17世纪英国伟大的诗人、一个真正的清教徒弥尔顿也对莎士比亚推崇备至。17、18世纪的一些古典主义作家,如德莱顿、蒲柏等人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德莱顿语)。到了19世纪,莎士比亚更是风靡全欧洲。雨果、司汤达等人在与古典主义做斗争时,都高举莎士比亚的大旗。18、19世纪的许多大作家如伏尔泰、雨果、屠格涅夫、罗曼.罗兰等都曾或多或少地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模仿,在作品中留下了莎士比亚的影子。到了20世纪,莎士比亚在国际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更加突出,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莎学批评流派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莎剧舞台艺术。心理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新兴的学科都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使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价值。现在全世界有众多的莎学研究机构,每年都会举行世界性的莎士比亚研究会议,全世界还有各种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刊,莎士比亚图书馆等。在电影和电视出现以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更是不断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世界文学史上那些不朽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莎士比亚的戏剧常常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某些本质特征。莎士比亚的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真实性是他遵循的根本原则。莎士比亚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源于生活的材料写进作品,必然会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又是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他常常以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和浪漫的风格,歌颂人文主义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这一点在他的喜剧创作中尤为突出。莎士比亚把现实的世界与幻想的世界相对照,以此鼓励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摘编自莎士比亚传)相关链接莎士比亚独自来到伦敦后,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下(莎士比亚的故事)莎士比亚曾说:“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奋斗一生,可永远长眠。”“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莎士比亚经典名言)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莎士比亚从小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外还广泛接触到校外生活,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B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描写的三个巫婆的形象就是他童年时听说过的非常可怕的故事中能预言人的未来的极其丑陋的巫婆。C莎士比亚受到许多赞扬,古典主义作家德莱顿、蒲柏等人都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D莎士比亚曾在少年时代多次观看流浪剧团的戏剧演出,他对演戏很感兴趣,这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并取得成就的真正原因。E莎士比亚在具有进取、开放精神的时代气氛中离开了他的故乡斯特拉福特镇,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8.文中说“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具体指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9.莎士比亚为什么能成为不朽的大家?请结合材料分析探究其原因。(5分)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11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是礼赞,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西 村 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第一次”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1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演化而来。(2)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 ,_。”(3)使至塞上中,作者以“蓬”“雁”自比,表达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的句子是“_,_。”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国的老百姓即使生活再贫困也不愿意安土重迁,离开自己的家乡。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这本书全面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生存、战争和迁徙,天文地理、人间万象、生命领域、哲学世界无所不至。曾几何时,女性只能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哪里有自己的人权和自由的?盛夏的夜晚,街上灯火阑珊,热闹非凡,时不时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天职。A B C D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国内导演学习国外拍摄影片的力度在增大。如何拍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的影片,这是摆在中国导演面前共同的难题。B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C一些地方会出现对污染企业监管不力的现象,与过于看重这些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环境保护有关。D“二孩政策”自从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很冷静,扎堆生孩子的现象并没有出现。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 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 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 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 白字连篇,出尽“洋相”。A随着 因此 然而 甚至 却是B因为 就 所以 总要 就会C因为 更 然而 只要 就会D随着 更 但 总要 却是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 :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 ,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21阅读下面漫画,在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话。(5分)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六、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日前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这部俗称“好人法”的条例,鼓励和倡导普通市民参与紧急现场救护活动,并且紧急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此条例11月1日起正式实施。针对这一条例,有市民认为发现有人突然病倒、意外受伤等紧急情况,伸出援助之手本是人之常情,无需制定法律条文;但也有人认为就现在的情况看出台这个条例很有必要,出台前述免责条例,让出手相救的好心人免除了后顾之忧。对于以上的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三20162017年度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B项中“就儒家、道家和禅宗三家政治思想而言”一句偷换概念,从原文第二段各列举一位唐代诗人来说明和第一段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可看出。2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作为精神的家国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唯一的精神。”唯一这一修饰词语,与原文理解有误。3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D项中“缺少研究道禅一样的美学”,表述有误,原文“他钻研越深入,越找不到精神家园”4.E(3分) C(2分) A(1分);B、D不给分。5.(3分)“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6.(4分)外形质朴,具有自然的力与美;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每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4分。意思答对即可。7A(2分) E(3分) C(1分);BD不给分(B项表述错误,文中只是说“后来,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生动描写了三个巫婆的形象”;C项“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是德莱顿语;D项,文中说“也许这正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的最初的原因。)8.古老森林及相关故事;丑陋可怕的巫婆;女王欢迎仪式的神话色彩;流浪剧团的演出。 9.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戏剧充满深厚兴趣。自强自立,面对冷嘲热讽矢志不喻。勤劳一生可得永眠。有良好的时代氛围,在进取、开放的文艺复兴时代,受到较好的熏陶。10D 11.C“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错,应为“位于卿之下,士之上”。12D 重点写管仲的贤能,写与鲍叔牙交往是为了衬托管仲。13(1)管仲被重用以后,在齐国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恒公因此成就霸业。 (2)凭着小小的齐国地处海滨,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国家富有,武装力量长强盛。14.A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选项不正确。15.相同点: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都表现了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不同点:山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游山西村更侧重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山村通过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16(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回清倒影 (3)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17.C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过犹不及: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灯火阑珊:阑珊:零落,稀疏。灯火稀少。比喻冷落寂寞的境况。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18.C(A、成分残缺:在“世界眼光”前加“具有”B、重复啰嗦:“堪忧”的意思是令人忧虑或值得忧虑 D、语序不当:把“自”提到“二孩政策”前面)19.D20.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21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父母满足孩子需求时,不能跨越是非底线。 22作文立意可以从对待条例不同态度入手,乐于助人,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好人也需要立法保护,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失望?是啊,发现有人突然病倒、意外受伤等紧急情况,伸出援助之手本是人之常情。救死扶伤是义务,何必要立法呢。从道德面上升到法律层面,让人会不会感觉到社会温暖的一面没了,有的是冰冷的法律条文。但立法也是有针对性的,由于担心遭遇麻烦、被人讹诈,不少人不敢出手相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只是从道义的角度呼吁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效果无疑微乎其微。因此,出台前述免责条例,让出手相救的好心人免除了后顾之忧。相信还有更多的地方会用“急救免责”来破解“不敢救”难题。不过,相关部门还要让更多的人不仅敢救,而且会救。无论伤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好心人”都不希望急救变成“瞎救”,甚至造成新的伤害。所以,“急救免责”需要更多掌握急救技能的志愿者作为支撑。遗憾的是,国内在这方面所开展的培训还不普及,培训效果也不如人意。在此,更期望我们的急救培训工作能让更多的普通人成为“有一手”的急救志愿者。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急救技能,普通人才敢于救人。否则,你再免责,他也不敢救。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