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8单元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845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8单元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8单元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8单元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6讲 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点击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人脑的高级功能()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节。2图中有3个神经元。3直接刺激,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属于,不属于)反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膜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外流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内流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4传导方向:双向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图甲中标号代表的结构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填内环境成分)。3图乙中A、B的突触类型:A:轴突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四、人脑的高级功能连一连1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2)兴奋传导是双向的,由兴奋区向未兴奋区传导。(3)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区向未兴奋区传导;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区向兴奋区传导。3突触与突触小体的区别(1)突触小体: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等属于突触小体。(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冲动在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传递方向: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考法一透析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1)分为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和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2)准确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一看是不是“先天性”: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来就形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如果是后天形成的则为条件反射。二看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如果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否则为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构名称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刺激信息转变为神经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的突起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突起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元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接受神经兴奋,发生相应的活动只有感觉无效应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3.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感觉(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外,构成神经节,因此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而中间神经元和运动(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中,构成灰质。(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为,则兴奋传递方向为轴突末梢胞体或树突,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反射正常进行的两点提醒(1)完整的反射弧:反射是完整反射弧进行的活动,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进行人为刺激,尽管能够引起效应器的活动,但不属于反射。(2)需要适宜的刺激:反射的进行需要适宜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视角1以模式图的形式,考查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2016四川德阳一诊)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一般不含有部位的结构B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C只有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神经冲动传到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解析:选D。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所以可以含有部位的结构,A错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B错误;神经递质是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与是否兴奋无关,C错误;神经冲动传到部位时,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正确。视角2以案例分析考察反射的概念及类型2(2016四川资阳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此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不属于反射D某人缩手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其手指皮肤被刺破时的反应是有感觉但不会缩手解析:选C。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感染细胞的清除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此过程为非条件反射,兴奋在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借助于神经递质,所以此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B正确;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某人缩手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手指皮肤被刺破时,其相应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够通过传入神经以及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此人有感觉,但大脑皮层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后,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传到相应的效应器,所以此人不会缩手,D正确。视角3通过图示分析反射弧的组成3下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若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戊乙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解析:选B。图中共显示3个神经元,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甲是效应器,乙是感受器。P点受到刺激后,兴奋将沿丙传到甲,甲会发生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一般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视角4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析4(2016辽宁葫芦岛高三测试)下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解析:选D。该反射弧中皮肤为感受器,肌肉为效应器,兴奋由皮肤传至神经元中枢再传至肌肉,若g以下处受损,不影响皮肤向神经中枢的传递,故f处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若f处受损,会阻断兴奋向肌肉的传递。考法二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兴奋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2膜电位的测量(1)静息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一次偏转。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2)动作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3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de段静息电位。视角1以基础判断或图示分析的形式,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成因分析1(原理判断类)(2016湖北荆州模拟)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浓度分别是140 mmol/L和5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解析:选A。K排出是被动运输,K流入是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元兴奋时,K排出可使两侧K浓度差减小,B正确;静息时K不排出,受刺激后K排出,说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正确;外侧兴奋时由正电位负电位,兴奋两侧还是正电位,D正确。2(曲线分析类)(201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解析:选A。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A正确。视角2膜电位的测定3(曲线与实验装置图类)用下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ab段为静息电位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A BC D解析:选B。静息状态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电位的变化特点结合题图可知,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的变化,正确;bc段是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的,而cd段是由于大量钾离子外流导致的,错误;ab段膜外电位一直保持正电位,是静息电位,正确;将刺激点移到X处,膜外电位依然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回正电位,错误。4(曲线图细胞膜模式图综合类)左图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右图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右图中的图甲可以对应左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右图中的图乙对应左图中的B右图中的图丙对应左图中的C由图可知,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D左图中Na进入细胞中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解析:选C。由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可知,左图中膜电位上升,原因是Na大量内流,对应右图中的乙。时K大量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对应右图中的丙。由图可知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中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考法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与类型(1)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2)主要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2兴奋传递的过程3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去向(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2)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3)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高考中常以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为信息载体,考查对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情况作出判断以及原因分析的能力。重点掌握以下几点:(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可能的原因有: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体的酶活性丧失,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视角1以图示分析的形式,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2015高考江苏卷)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选D。A项,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B项,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项,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项,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该神经元膜外侧Na大量内流,从而导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Cl内流会使神经细胞受到抑制,两者不能同时发生。视角2以实验分析的形式,验证兴奋在突触中传导的机理2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递质释放减少,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下图甲中AD表示相应神经元,构成突触;图乙表示相关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在神经元D上所测得的膜内电位变化情况。分析回答:(1)图甲中结构称为_,结构处的液体为_。(2)在图甲箭头处给予一次适宜的刺激,则刺激部位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此兴奋可传导到神经元D,但不能由神经元D传导到神经元C,这是因为_。(3)从图乙可知,同时刺激神经元B和C比单独刺激神经元C在神经元D微电极处测得的膜内电位变化峰值低,这是由于_。解析:(1)图甲中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为突触后膜。(2)在神经纤维上给予适宜刺激,受刺激部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最后再恢复为静息电位,在这一过程中,刺激部位膜外的电位变化为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由图乙可知,神经元A、C构成的突触为兴奋性突触,神经元B构成的突触为抑制性突触。由于神经元B兴奋,使神经元C兴奋性降低,递质释放减少,因此同时刺激神经元B和C比单独刺激神经元C在神经元D微电极测得膜内电位变化峰值低。答案:(1)突触后膜组织液(2)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元B兴奋,使神经元C兴奋性降低,递质释放减少 误区补短易错点1忽视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点拨(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易错点2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量方法不清楚点拨检测是否发生兴奋,电表的两个电极都应该放在神经纤维膜表面;检测静息电位的大小时,需将一个电极放在膜内,另一个电极放在膜外;检测动作电位的大小时,需将两个电极都放在膜外。易错点3突触小体突触点拨(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易错点4对神经递质认识不足点拨(1)产生:位于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小体中,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2)释放: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完成的,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作用结果: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阳离子(如Na)内流,则使突触后膜兴奋(膜电位:外正内负外负内正);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阴离子(如Cl)内流,则使突触后膜抑制(膜电位仍维持外正内负,但电位差发生改变)。作用后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会被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如果因某种原因神经递质不能失活,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微观清障1判断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叙述(1)(2015上海卷T13D)感受器的功能是将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转换为神经冲动并产生感觉。 ()(2)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其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3)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答案:(1)(2)(3)2判断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与传递的叙述(1)(2015全国卷T3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不属于胞吐作用。()(2)(2015山东卷T4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3)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4)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5)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6)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7)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8)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9)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答案:(1)(2)(3)(4)(5)(6)(7)(8)(9)3判断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1)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某人不能正确写字,可能是由于言语区的W区受损造成的。()(3)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4)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答案:(1)(2)(3)(4)能力培优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典图分析图1图2信息解读(1)图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图2在神经元之间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强化训练1(2016江苏启东模拟)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解析:选D。a点受刺激时,膜外由于Na内流导致其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2如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解析:选A。曲线图中所示为指针偏转1次所测得膜电位的结果;图B、C中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图D中不能测到指针偏转。考点一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2016河北邯郸摸底)下列有关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C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导方式相同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导学号29520452解析:选D。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错误;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突触的传导方式为化学信号,C错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D正确。2(2016广东揭阳模拟)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暴露其屈腿反射的反射弧(如右图),图中的1、2、3表示神经元,、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元1属于传入神经元B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元3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引起后肢屈腿,属于反射活动D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观察到后肢屈腿而无电位变化导学号29520453解析:选C。由图可知,1属于传入神经元(有神经节),A正确;低级中枢会受到高级中枢支配,B正确;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引起后肢屈腿,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观察到后肢屈腿而无电位变化,因为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D正确。考点二兴奋的产生与传递3(2016安徽合肥质检)下列哪项检测方法可以测定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导学号29520454解析:选C。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示C选项电流表的一极放置在膜外,一极放置在膜内,符合测定标准。4(2016江苏镇江模拟)如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和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B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和实现相同的信号转换C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上的特异性受体有关D中的物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导学号29520455解析:选B。图中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二者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A正确;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突触前膜先兴奋,突触后膜后兴奋,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有关,C正确;是突触小泡,其含有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考点三人脑的高级功能5(2016河北衡水联考)右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婴儿经常尿床的相关中枢是B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C某人因撞击损伤了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D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和中的某些中枢导学号29520456解析:选A。由图可知是下丘脑,是脑干,是大脑皮层,是小脑,是脊髓。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调节,相关中枢是和,婴儿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造成的,A错误;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正确;脑干中有呼吸中枢,故损伤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C正确;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能支配低级的神经中枢,D正确。考点四神经生理的研究方法及相关题型分析6(2016北京大兴模拟)如图是某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b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C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应D图中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导学号29520457解析:选C。据图分析,图中有3个神经元,为感受器,为效应器,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作出相应的应答,A正确;刺激b处,引起效应器反应,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B正确;不同的感受器有适宜的刺激种类,不能对各种刺激都能发生反应,不同的感受器也有不同的刺激值,刺激强度太弱,不能引起感受器的兴奋,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速度较快,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时由于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信号转换,时间较长,速度较慢,D正确。7(2016浙江衢州质检)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导学号29520458解析:选D。图1中B为动作电位,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错误;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则适宜条件刺激下,膜外钠离子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中C点下移,B错误;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一定强度刺激,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C错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D正确。8(2016福建厦门高三联考)如图所示为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图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与融合,将释放到的过程需ATP供能B与特异性结合并将其运进细胞C在中能够长时间存在且持续作用于D在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导学号29520459解析:选A。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通过突触,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需ATP供能,A正确;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并传递相关信息,没有将神经递质运进细胞,B错误;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不能够长时间存在,且不能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C错误;兴奋以神经递质化学信号形式到达突触后膜转化为膜电流形式,在处可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9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香草酸受体位于突触后膜B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C上述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导学号29520460解析:选A。香草酸受体位于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上,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不属于突触后膜;由题意可知,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形成热觉、痛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由于高温也能刺激香草酸受体,因此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10(2016北京房山入学摸底)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导学号29520461解析:选C。题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反射弧为ABCDE,痛觉在大脑皮层(甲处)形成,而不是脊髓(乙处)。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电位是外正内负。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11(2016河北衡水调研)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图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c点将降低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C图甲、乙、丙中c、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高于细胞膜内侧D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导学号29520462解析:选C。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的,因此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膜两侧Na浓度差变大,甲图的c点将升高,A错误;由图中乙和丙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向可知,图乙中表示形成动作电位过程,发生Na内流,图丙中表示动作电位恢复过程,发生K外流,B错误;形成动作电位时,当达到Na平衡电位时,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但此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C正确;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通过的是K通道,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12(2016福建四校联考)如图是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各项中,不会引发异常膜电位的是()A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B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未及时分解C部分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受阻D该神经突触处于低Na溶液中导学号29520463解析:选B。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少,对后膜的刺激减弱,进而影响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A错误;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未及时分解导致的作用是可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没有引发异常膜电位,B正确;部分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受阻,进而影响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引发异常膜电位,C错误;若神经突触处于Na溶液中,动作电位的幅值会减小,引发异常膜电位,D错误。13(2016江苏南通调研)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下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1)牵张反射属于_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同时兴奋也经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 _调节。(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和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_,其生理意义是_。导学号29520464解析:(1)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牵张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肌肉受牵拉时肌梭产生的兴奋,通过一定路径的传递经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说明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或反馈)调节。(3)大脑发出的冲动通过脊髓才能作用于和传出神经,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4)依题意可知,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传出神经的活动受到抑制,导致相应肌肉舒张,以防止肌肉受到损伤。答案:(1)非条件脊髓(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正反馈(或反馈)(3)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4)舒张防止肌肉受到损伤14(2016苏北四市模拟)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非蛋白类毒素,通常少量TTX就可以致人于死地,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死亡。研究者为了研究河豚毒素的作用机制,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 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 min后656510 min后502515 min后400(1)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可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_,由表中数据可知,将神经组织浸润在河豚毒素中后,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分析原因是_。(2)突触前神经元通过_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应该是因为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减少,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作用。(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与河豚毒素相关的其他实验。(所用实验材料与上实验相同) 在未用河豚毒素浸润时,刺激c点0.6 ms后观察到肌肉收缩,若刺激a点,在不考虑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需要时间的前提下,至少需要_ms才能观察到肌肉收缩。若要证明某种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应选择的刺激点为_点,放药点分别为_点。(填a、b、c)导学号29520465解析:(1)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浸润在河豚毒素中的神经组织,其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推断河豚毒素可能会抑制Na通过神经细胞膜。(2)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表格中、组数据可知,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降低,可能是因为河豚毒素抑制了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导致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减少。(3)依装置图可知,a、c点之间存在2个突触,结合表格数据,兴奋通过一个突触需要0.5 ms,故至少需要0.620.51.6(ms)才能观察到肌肉收缩。要证明某种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刺激部位应在突触前,即图中的a点,药物作用部位应分别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即b点和c点。答案:(1)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河豚毒素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2)胞吐受体神经递质的数量抑制(3)1.6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