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以”的用法含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466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以”的用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以”的用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以”的用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的用法【题文】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和意义的虚词。明辨了虚词的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以”是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的虚词,那么“以”的用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和提高警惕的地方呢? (一)介词1. 引进动作所凭借的工具,译为:拿,用,凭着。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3.引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引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三)助词1. 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张衡传)2.作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 1.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日以尽矣2.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七)复音虚词【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把作为或制成。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学以致用】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殽之战)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欲以客往赴秦军(魏公子列传)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且夫:句首助词,引出下文议论,况且、再说B.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奈何:怎么办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以为:认为D.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这样却答案:C(解析:以为:以之为,把作为。)3. 对下列句子中固定结构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哉:“只是吗”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谓曰:“对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为:“为什么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将军之谓也之谓也:的称谓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认为A. B.C. D.4.(2016高考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3400001835)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橧(z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参考答案】(1)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A项,“说”在文言文中多翻译作通假字“悦”。B项,“文”应使用该字的本义名词“花纹”延伸出的动词“装饰花纹”的含义,该项中误用了本义。C项,“疾”表“痛恨”在课内“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中有出现。D项,“宗”根据承接的名词“君”,可翻译作“尊崇”。(2)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D项,都表转折,但、却。A项,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代词,他们。B项,介词,对于/介词,从。C项,介词,拿、用/表目的连词,来。(3)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本题可以依据句式结构相似或相同的特点断句。“冠足以修敬”和“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和“不务其美”结构相同,“身服不杂彩”和“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据此即可正确断句。(4)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B项,“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错解文意。【参考译文】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他们的衣服,居住他们的宫室,却没有益处。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一天下,(并)不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是因为)诚心于爱护人民,果断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恩德,而归服于他们的道义,这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大众高兴的原因。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古人曾有用柴薪搭巢和挖洞穴居而不厌恶的人,给予宫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宫室,而是共同归向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头上戴的帽子足以表示敬肃,而不求贵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使行动干净利落,而不有害于活动。衣服的轻重方便于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后来不居住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的人,是因为要避风雨;不挖洞穴居的人,是因为要避开潮湿。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则是,地下的潮湿,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能装饰花纹,木建筑物不能镂刻,给民众看让他们知道节制。等到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过于足以敬肃的程度,宫室的壮美已过于避开潮湿的程度,使用人力很多,使用钱财很浪费,这是与民为仇敌。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圣王的衣服,不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虽然还没有成就治理,希望还是有益的。如今君主穷尽楼台亭榭的高耸,竭尽蓄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的巧妙,花纹彰显的观看而不厌倦,那么就是与民为仇敌了。就像我的忧虑,恐怕国家的危险,而主公您也不平安呀。主公希望招徕诸侯,不是很难吗?您的话过分了。”景公说:“这样就算了,即使这样,君子难道就不奢求富贵吗?”晏子说:“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国君而后自身,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崇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唯独不想富贵呢!”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晏子回答说:“君王放宽对渔盐的征税,对关市只盘查而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就罚款,如果是该罚款的就免了。这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君王的利益。”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了,派人去问大国,大国之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问小国,小国之君说:“齐不会侵凌我们了。”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