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讲义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36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讲义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讲义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讲义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杜甫(712770),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杜少陵、杜草堂,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与晚唐时的“小杜”杜牧区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生平经历主要有:(一) 读书游历阶段(二)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12745年自幼好学,7岁能作诗。19岁起漫游吴越,历时数年。736年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又开始齐赵之游。其间与李白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二)困居长安十年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46755年赴长安应试,因权相李林甫弄权而不第。为实现政治理想,转走于权贵之门却依然不得志,过着“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的贫困生活。天宝十四年,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省家奉先,刚进家门便遭小儿饿死之痛。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三)战乱流离时期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56757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潼关失守,杜甫率家人逃离。闻肃宗即位,即投奔,途中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757年,冒死逃脱,被肃宗授为左拾遗。后因受房琯案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宣告其政治理想的破灭。春望月夜瘦马行悲陈陶等。(四)漂泊西南时期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58770年随着九节度使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的一条小船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二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代表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著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万方多难”出佳作冯至先生本人曾这样描述自己为杜甫立传的缘由:“我对杜甫的研究,多半是客观环境所促成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同济大学内迁,我随校辗转金华、赣县、昆明,一路上备尝艰辛。从南昌坐小船到赣县,走了七八天,当时手头正带了一部杜工部选集,一路读着,愈读愈有味儿,自己正在流亡中,对杜诗中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一类诗句,体味弥深,倍感亲切。“后来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教德文,课余之暇,颇留意于中国文学。有一天在书肆偶得仇注杜诗,又从头至尾细读,从此形成了自己对杜甫的一些看法。元稹的杜子美墓志铭、新旧唐书中有关李、杜的记载,都过于简略。为此决意给杜甫作传。“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花全部精力来做这件事,所以我的准备工作用去了四五年时间。“我首先做杜诗卡片,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如政治见解、朋友交往、鸟兽虫鱼等。同时,对唐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思想文化诸方面的发展沿革,也做了必要的了解,国内学者如陈寅恪等人的有关著作,也都读了。另外,对杜甫同时代诗人李白、王维等人的生平、思想、创作情况,也有了基本的掌握。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才开始写杜甫传”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为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是真实性,二是文学性。1真实性所谓真实性,是指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虽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做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有相当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或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或人物特写等。2文学性所谓文学性,就是要把人物写活。即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所写的人物应当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而不是干巴枯燥的偶像或只有动作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如司马迁的史记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他刻画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整饬(ch)颠踬(zh)麻痹(b)谄媚(chn)(mi) 狷介(jun) 参谒(y)窘况(jin) 疟疾(n) 别墅(sh)饿殍(pio) 洒馔(zhun) 嫔妃(pn)霪雨(yn) 紊乱(wn) 支绌(ch)邺城(y)2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禁蒙藉 载弄 泥(2)语境辨析法他的眼睛有点模(m)糊,事物的模(m)样一点也看不出来。领导称(chn)赞他,说他们工作很称(chn)职。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度过渡过“度过”指(时间上)经过,经历。如“度过假期”等。“渡过”则指空间上过了一段距离,往往是指从此岸到彼岸。如“渡过大河”等。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济南一用脚作画的无臂少年为了参加山工艺的校考,一直到了除夕,他还在画室里跟着老师学习,在画室中,度过(度过/渡过)了今年的除夕。2反映反应“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是指由外界刺激(包括言论、事物或纯粹的物理刺激)而引起的主体的相应活动。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这名医生告诉记者:“即便是没问题的狂犬疫苗,也有小部分接种者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等不良反应(反映/反应)。”如果有任何不适,可立即联系疾控部门,反映(反映/反应)自身情况。3遏制遏止“遏制”重在“制”,即用强力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使不随意活动。适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还可指敌人或某种力量。“遏止”重在“止”,即用强力使停止,不再进行。适用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5年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发展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遏止/遏制)。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1)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卫衡建议尚未找到签约工作的毕业生要珍惜机会,不要好大喜功,更不可持观望态度犹豫不决。()请说明理由:“好大喜功”是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形容浮夸的作风。而大学毕业生签约或求职往往是眼高手低,故应改为“好高骛远”。(2)张居正作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柄政十年,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危机四伏的明王朝重新一振,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被誉为“救时宰相”“旷古奇才”。()请说明理由:“励精图治”指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用在此处合乎要求。(3)这位作家为人忠厚,平易近人,与人交流时,总是低声下气。()请说明理由:“低声下气”形容说话声音很低,恭顺小心的样子。此处犯了褒贬误用的错误,可改为“和颜悦色”。(4)晚唐诗人陆龟蒙的七绝新沙通过官府对海边新淤沙地征税所引起的新奇想象的描写,尖锐地讽刺了当时官府横征暴敛的丑恶面目。()请说明理由:“横征暴敛”指向人民强行征收苛捐杂税,进行残酷剥削。(5)国家的领土是不容侵犯的,面对外敌入侵,我们要尽最大可能调动各方力量,穷兵黩武去打退敌人。()请说明理由:“穷兵黩武”指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不符合语境。(6)应该承认,微博里流行焦虑,与现实的社会情绪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信息严重不对称,人们就像站在墙外的观望者,总是试图看到墙里面的一些东西,却往往无济于事。()请说明理由:“无济于事”指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济”是补益、帮助的意思。此处可改为“徒劳无功”。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叙述了诗人杜甫“困守长安时期”、“流亡时期”和“西南漂泊时期”的经历,描写了诗人在安史之乱前后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局中经历个人苦难,体会人民苦难、民族苦难的过程。诗人在现实中分别解决了仕进与归隐、忠君与爱国的矛盾,在君主行为与国家利益不一致时将爱国与忧民置于首位,表现出对国家人民的强烈使命感。他的诗歌直录历史,忧国忧民,开辟了诗歌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完成了人民诗人的责任。文脉梳理文本层析一、阅读从“玄宗在751年(天宝十载)正月8日举行了三个盛典”到“同时生产力也就衰落下去了”,回答问题。1选段开头部分交代杜甫求仕遇到的挫折,其作用是什么?对应考点:把握作品的结构思路_【答案】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揭示当时乌烟瘴气的政治环境,暗示了杜甫仕途不顺的社会原因,也为下文杜甫不幸生活的开始做了铺垫。2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叙述751年秋天杜甫生病一节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对应考点: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_【答案】作者在叙述751年秋天杜甫生病一节时运用了细节描写。作者选取了门外连绵的阴雨、倒塌的墙屋、门外积水中的小鱼、床前地上的青苔等具体的事物,展示了当时杜甫贫困交迫的生存状态,衬托出杜甫的失意和郁闷。3文中引用了杜甫与友人共登慈恩寺塔时的诗作。请简要说说杜甫诗与友人诗作的不同之处。从中可以看出杜甫怎样的性格特征?对应考点:分析传主的性格特点_【答案】(1)其他人的诗作大都表现出一种出世之感,而杜甫的诗作没有出世之感,反而是“登兹翻百忧”,并且明确表明自己并非是“旷士”。(2)从中可以看出不管个人的际遇如何,不管遇到多少挫折,杜甫对人民、对国家(主要表现在对太宗的怀念和对玄宗的惋惜。古代的忠君和爱国是一致的)的深厚情感始终没有变化,展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对应考点:概括内容要点_【答案】当时乌烟瘴气的政治背景、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遭遇和杜甫穷困潦倒的人生际遇。二、阅读从“从757年11月到758年6月”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他揭露了这个朝廷的种种缺陷”,回答问题。5如何理解“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又一天地变得狭窄了”?对应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意_【答案】长安城里的杜甫过着唱和同僚供奉皇帝的闲散又可怜的生活,在政治上发挥不了儒家入世谏臣的积极作用,事与愿违;脱离了战乱中的人民的生活使他认不清时代的苦难,创作也进入狭窄的天地,空虚浅薄没有分量,以前对现实民生关注、对民族强大渴望的创作也陷入困顿甚至消亡殆尽。如果他不从人民的角度去观察社会所谓的安定,他的创作将会一蹶不振。6作者为什么提到杜甫瘦马行义鹘行的创作行为?对应考点:把握作品结构思路_【答案】说明杜甫创作圈子的缩小使他不能直接接触苦难的人民和战斗的将士;说明杜甫很清楚人世的困顿,始终同情苦难百姓,希望将士充满斗志,国家强大;这种思想的根源也为他以后由皇帝的供奉官到人民诗人立场的转变做了铺垫,打下了思想基础。7怎样理解作者对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段生活的叙述和评价?对应考点:把握作品的文体特征_【答案】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作者对杜甫是充满景仰之情的,但他的叙述本着忠于历史的原则,保持历史的本来面貌,把杜甫作为有血有肉的人来写,尽了作家应尽的责任,因此,作者对杜甫这一阶段低回的生活给予冷静客观的历史评价。这种犀利的评价里包含的担心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杜甫深沉的爱。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其原因是什么?试加以分析。对应考点:把握文章内容_【答案】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主要是说他的诗歌反映历史,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这可从他的一些主要作品中体现出来。诗作所反映现实“长安十年”的作品写出了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兵车行,继此还写了对侵略性战争提出疑问的诗前出塞九首。春望月夜北征等这些诗表现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三吏三别等以三吏三别为代表的诗歌,不只单纯地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这矛盾是在封建社会里一个爱人民、爱祖国的诗人,在人民与统治者中间感到的剧烈冲突,这时,他除了替人民诉苦外,还不得不考虑到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严重危机。9.“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具体例子,说说冯至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求的。对应考点:把握文章内容【答案】历史局限举例说明屡遭打击后藏其锋芒,远离人民的闲散生活,只能写出没有分量的诗作(43段);终日陪着肃宗活动,杜甫因脱离生活,写出了一些毫无光彩的诗作(44段)。对皇帝仍存有一定的幻想(48段“驻马望千门”)。43段:“他仍旧做皇帝的供奉官”,和人“互相唱和”,“那些唱和诗和朝谒诗在杜甫的诗集里毫无光彩”,“只显得轻飘而悠扬”。44段:“这平静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视界只限制在皇帝的周围,而看不见广大的人民”,“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把“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4648段:“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了”,因房琯事件被贬出京城,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他只认为这是“一个打击”,并不以为是“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写法借鉴叙议结合作者叙写杜甫的经历时,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一方面真实地再现了杜甫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暗示了作者的态度,寄寓了作者的情感。如文中说:“杜甫所推崇的张九龄、严挺之都被他排挤与李适之友好、后来与杜甫关系非常密切的房琯也贬为宜春太守。”这段话很长,作者用铺叙的手法交代了当时对杜甫所推崇的官员和朋友的迫害,交代了杜甫的生活环境,暗示了杜甫生活遭遇的恶劣。下文紧接着就是对上一段的小结式议论:“这时的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就是像陈希烈那样的庸懦。”恰当的议论不仅对叙述进行归纳,而且对叙述的内容进行挖掘,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传主杜甫的艰难处境。叙议结合有时也叫夹叙夹议,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形式:1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2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3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这种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既能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又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写法指点:使用这种手法写作时,不能写出来“油是油,水是水”,叙与议要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要领可概括为“引、析、点、联、结”五步法:1“引”:文章一开头,就把材料中最能提炼出论点或最能加以引申和发挥的语句引入文中。或全引,或摘引,或意引,使文章内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做到紧扣材料展开议论。2“析”:对所引用的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为亮出论点张本。但分析不宜过多、过长。3“点”:在分析所引材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点出提炼出来的论点。论点力求鲜明、深刻,语句力求概括、凝练。4“联”:紧扣论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论据,通过最佳论证方法对论点展开论证。5“结”:对论证过程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以上五个步骤在实际的写作中切不可生硬照搬,根据实际情况要灵活变通。请你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以“竞争、双赢”为话题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_【参考示例】时代让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可以用双赢的智慧削去竞争的锋芒,微笑竞争,携手同行。海尔集团“真诚到永远”的承诺,群雄逐鹿的中国家电握手的峰会,让我们明白,竞争不一定是弱肉强食,带着淋漓的鲜血。运用双赢的智慧,微笑着竞争,携手同行,竞争可以如一条小溪,美丽而从容。中法互办文化年,双方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文化合作。法国的高级时装、烹饪技术、高档化妆品的流动成为中国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的唐装、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也活跃在法国炫目的舞台上。聆听远古驼铃声声,罗马贵族穿上锦丝的欢笑,喜看中法互办文化年,“以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美美大同”。双方在竞争中掺入了合作的油彩,让双赢成为画幅上最为亮丽的一笔。这让我们明白,合作可以成为竞争的主旋律,和谐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真诚的微笑中,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让别人的长处弥补我们的短处,让我们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让彼此都获益处,让彼此携手同行。微笑竞争,携手同行,双赢的智慧。佳作领悟悲剧的结局冯至他的生活在荆州不能维持,晚秋时迁居到江陵以南的公安县。他在江陵南浦登船,写诗寄给郑审说: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 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舟中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从这样的诗句里我们会感到,杜甫是无路可走了,他的诗歌也唱到最后的一个阶段,在这阶段里说到自己的境遇时,已经没有多少高亢的声音,只有些日暮穷途的哀诉。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放弃他诗人的责任,反映人民的生活。他说,他老年看花,模糊不清,好像在雾里观看一般,但是他看湘江一带人民的痛苦,却看得和从前一样清晰。他在公安没有居住多久。在短时间内曾经和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顾诫奢、诗人李贺的父亲李晋肃相遇,他都有诗赠给他们。后来公安也发生变乱,他乘船到了岳州(岳阳)。暮冬时节,他看着洞庭湖边人民的生活,写出他晚年最重要的杰作岁晏行他随后从岳州乘船经过潭州到衡州(衡阳)他到衡州,本来想投奔在郇瑕时彼此相识、如今任衡州刺史的韦之晋。不料他在路上时,韦之晋已改任潭州刺史,他刚下了船,便不得不和他所投奔的人告别;而且韦之晋刚到潭州,便在四月里死去。杜甫到处碰壁,在这年的夏天又离开衡州。他甚至在陆地上再也没有安身的处所,此后他一年半的岁月大部分都是在船上度过的。他在夏末到了潭州,船成了他的家。他残废多病,有时在渔市上摆设药摊,出卖药物来维持生活。一天,有一个名叫苏涣的来拜访他,在茶酒间把他近来写的诗在杜甫面前诵读,杜甫听了,觉得句句动人,小小的船篷里充溢着金石的声音。他在钦佩与惊奇的情绪中说苏涣的诗超过黄初(三国魏文帝年号)时代的诗人。他们二人对面坐着,有如生不同时的司马相如和扬雄忽然会晤了,这些诗的力量有这样大,使杜甫觉得好像白发里生出黑发,船帘外仿佛听到湘娥在水上悲啼。此后苏涣便常到渔市来看杜甫,杜甫也常到苏涣的茅斋里畅谈忽然在一个四月的夜里,潭州城内火光冲天,湖南兵马使臧玢杀死潭州刺史兼湖南都团练观察使崔璀,潭州大乱。杜甫又不得不携带妻子驾着他的小船南下,到了他去年一度来过的衡州。他漂流没有定所,四海虽大,如今再也没有一个容身的地方了,他在中途写了一首逃难诗: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妻孥复随我, 回首共悲叹。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在闷热的船篷里他想到十几年的丧乱以来,广大的人民有的死于寇盗,有的死于官兵,有的死于赋役,有的死于饥寒,有的死于路途的劳苦他把这些惨痛的亲身经历凝练在一句五言诗里:“丧乱死多门。”这五个字说尽了人民在战乱中担受的一切痛苦。他在衡州,计划南下郴州,因为他的舅父崔伟在郴州任录事参军。他溯着郴水入耒阳县境,遇见江水涨,停泊在方田驿,五天得不到食物。耒阳县令聂某得到这个消息,立即写信问候他,给他送来丰富的酒肉。他接受了这宝贵的赠品,曾经写过一首诗感谢聂县令。但是水势不退,他无法前进,不能当面把这首诗交给聂县令,只好掉转船头,又回衡州北上。等到水落了,聂县令派人寻找杜甫,却再也找不到杜甫的踪迹,他以为杜甫必定是在水涨时被水淹死了,为了纪念这个诗人,在耒阳县北不远的地方给他建立了一座空坟。事实上,杜甫被洪水阻住,不能南下郴州,只好改变计划,想北上汉阳,预备沿着汉水回长安去。计划尽管是计划,贫穷与疾病却使他没有走出湘江的能力。从秋到冬,他的小船只是在湘江上漂浮着。由于长期的水上生活,风痹病转剧,他倒卧在船中,写出一首三十六韵的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这是他最后的一篇作品。在这首诗里,他写他从舟中看到的凄惨的景物是: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漾漾雨滞淫。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鹗禽。他写他的贫穷,是终日以藜羹度日,从成都草堂带出来的乌皮几早已靠散,用绳子重重捆起,身上穿的衣服寸寸都是补绽。他写他的疾病,是吃下药去便汗水涔涔;他看他的死期已经临近,北归是不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没有忘记国家的灾难,他在这诗里写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首诗写出不久,他在湘江上的舟中死去了。这是770年(代宗大历五年)的冬天,他五十九岁。他死后,家人无力安葬,把他的灵柩厝在岳州。四十三年后,813年(元和八年),他的孙子杜嗣业经过很大的努力才从岳州把杜甫的遗体搬运到偃师,移葬在首阳山下,在杜预墓的附近,杜审言墓的旁边。杜嗣业搬移他祖父的灵柩时,路过荆州,遇见诗人元稹,元稹给杜甫写了一篇墓铭,他说,自有诗人以来,没有像杜甫这样伟大的。写到这里,这个伟大的诗人的一生便结束了。这是一个悲剧。这是一个正直的诗人在封建社会里必然的悲剧。现在,一切的情况与从前迥然不同了,我们的新中国会有更多的人民的诗人产生,但是他们不会遭到像杜甫所经历的那样的命运,更不会得到像杜甫那样的悲剧的结局。(节选自杜甫传,有删节)【范文赏析】本文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叙写了杜甫晚年流离失所的生活经历,其中充满了同情、悲悯和赞扬的情感。,节选的这段文字,让人们理解了一个至死都心系苍生的伟大诗人是怎样走向落魄的。这正如诗人冯至所说的:“因为当时封建的统治阶级只把诗人看成他的清客和帮闲,看成他的点缀,从来不能容忍他充作人民的喉舌,谁的诗歌里有人民的声音,谁的生活便会受到冻馁的威胁。”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如今是几百年难逢的太平盛世,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无所事事,那不要怨别人,只怪自己不够努力,不够用心,不够专一。B“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C在天人的问题上,西方与东方迥乎不同。西方视大自然为敌人,要“征服自然”;东方则视大自然为亲属朋友,人要与自然“合”一。D广州恒大队以大比分击败大阪樱花队,赢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终于在今年的亚冠赛场上展示出了应有的冠军风范。【解析】A项,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都不干。此处应用“无所作为”或“一事无成”。B项,好大喜功: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指办事不切实际,喜欢铺张浮夸。这里应为“好高骛远”。C项,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使用正确。D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此处用错了对象。【答案】C2(2015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偷换主语,“依旧热情不减”的主语应为“北京市民”。C项,一面对两面,把“能”改为“能否”。D项,语序不当,将“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移至“听他”前,“听他”改为“听父亲”。【答案】B3下面这段文字的句子中,句子内容有语序不当的,请找出来进行调整,使语意连贯、合理。“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界标。当时,诗人杜甫就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和认识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将其人尊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句应调整为:_ _()句应调整为:_【答案】“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4南朝梁简文帝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脂砚斋主人说:“为人要老实,为文要狡猾。”请仔细揣摩画线例句的形神特点,然后用“要,要”这种句式,再仿写两组句子。_【答案】(示例)(1)做人要直,作文要曲;做事要高调,做人要低调。(2)做事要精明点,做人要糊涂点;男人要粗犷,女人要细腻。(3)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高山要争峰,大海要虚怀。5(2015全国卷)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_【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图上的地球、清水、鱼、手和污水,揭示出它们的相互关系。配文要简洁,表达要鲜明、生动。【答案】(示例)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6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考查的是对文章开头在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读杜诗辑注及感受,既是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引出下文,也是为了表现作者想对杜甫有更深刻的了解,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从杜诗与游记的关系上看,此次浏览的对象是浣花草堂,浣花草堂的主人是杜甫,杜甫是诗人,从杜诗写起,符合浏览地主人的身份。从杜诗与下文的关系来看,开头写杜诗,一是引出下面要浏览的草堂;二是杜诗中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新鲜的感受,而这“新鲜的感受”又统领全文。【答案】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引出浣花草堂。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_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_【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理解。(1)首先要明确“一般化的塑像”“没有怎样的仙气”“难得”是指什么。显然,“一般化”是“塑像水平一般,很平常”,“没有怎样的仙气”是说人们并没有把杜甫“神化、仙化”,“难得”是说人们能以平常的心态塑造杜甫“本来的面目”。(2)作者“复诵”杜甫的草堂诗,并且像“梦游”般走入风物不同的“境界”,就是说反复研读杜甫的诗,深入了解诗人所描绘的生活景象,会有独特的新鲜的感受。【答案】(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2)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凸现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8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_【解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内容整体把握,全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筛选有效信息,最后进行整合归纳。【答案】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9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作者是如何认识杜甫的,在此基础上谈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来说,概括出作者的认识方法即可,不必再作深究。如从第一段的“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可知,作者认识杜甫的方法之一就是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再结合下文游览中得到的新鲜感受,可以总结出作者认识诗人的第二个方法是实地考察,亲身感受诗人的生活环境和诗歌中所描写的对象。从文章结尾处的“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可知,作者认识杜甫前,不盲从,而是全面地理解诗人的作品,不随个人好恶随意取舍。【答案】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高考传记突破系列之一高考传记阅读考查综览高考动态一、考点阐释课标最新考试大纲规定: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近几年课标地区高考卷,对传记阅读的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规律:(1)从选材看,传记涉及的人物主要有见识卓越的教育家、潜心研究的科学家、独树一帜的艺术家和为国为民的政治家。他们大都是传承爱国情怀、体现时代精神的人物。如课标全国卷实用类传记阅读中的传主,2016年是数学家吴文俊、作家陈忠实、学者顾炎武,2015是学者朱东润、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2014年是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科学巨人玻尔,2013年是“飞虎将军”陈纳德、爱国实业家卢作孚,2012年是科学家谢希德,2011年是画家黄宾虹,2010年是科学家袁隆平。(2)从题型看,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题型既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形式多样,相对灵活。(3)从考查的知识点看,涉及理解语意、把握文意、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能力的考查。总体来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是考查的三个重要方面。二、近年来高考传记阅读曾经考查情况卷别题型分值选文特点考查角度课标全国卷一个五选二,三个简答251.人物都是传承爱国情怀、体现时代精神的人物2.文本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都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3.字数一般在1 500字左右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3.把握文章结构4.分析文章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5.分析语言特色6.把握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创作意图7.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8.探究评价文本观点、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辽宁卷一个五选二,三个简答25山东卷四个简答题18福建卷一个五选二,两个简答15广东卷三个简答15典例剖析(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