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269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一、内容与解析1、内容: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赞美和依恋之情。2、解析: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二、目标与解析1、目标:(1)通过诵读,抓住关键意象,感受康桥秀丽柔美的风光,体会作者对康桥深深的依恋之情。(2)体味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2、解析:(1)作者的情感通过诗歌的多个意象表达,抓住康桥的关键意象可以体会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2)诗歌的“三美”是鉴赏诗歌的三个方面,通过老师讲解,学生结合“三美”内涵找到它们在诗歌中的表现。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再别康桥通过多个意象来表现康桥美景和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学生在把握意象时会遇到分不清意象和作者想像之景的区别。如“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对拜伦潭的比喻,而学生会把它作为诗歌意象找出来。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含义从而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四、教学条件支持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流程(一)基本步骤通过意象把握作者情感品味“三美”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二)教学情境问题1:谈谈你所了解的徐志摩。1.徐志摩和康桥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曾写过再会吧,康桥和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但思乡怀国之情缠绕着他,于是在1922年8月离开欧上,启程回国。2.徐志摩生平1923年春上,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随后,它也便销声匿迹了。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总想飞”的诗人还特别喜欢乘坐当时并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飞机。悲剧终于发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徐志摩的了解,更好把握诗歌情感。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了解介绍,教师做补充说明。问题2:诵读全诗,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通过对康桥美景的赞美,表现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全诗把握诗歌情感。师生活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讨论,教师点拨。问题3: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意象特点和其蕴含的作者情感。云彩依依惜别的深情(特点:自由飘逸)金柳喜爱、眷恋(特点:美丽、宁静)青荇喜不自禁(特点:可爱、自由自在)拜伦潭热爱、赞美(特点:清澈、宁静)星辉情不自禁(特点:斑斓、宁静)设计意图:抓住诗歌意象,把握作者情感。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自读,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教师点评。问题4:品味诗歌“三美”。(1)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本诗中主要表现在:押韵。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境相似,结构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2)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3)绘画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对诗歌“三美”的了解,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师生活动:老师介绍“三美”,学生结合诗歌进行分析。问题5:“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招摇”一词用得独特,品味它的妙处。拟人,“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招摇过市”中的“招摇”都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这里是贬义褒用,朱自清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明媚的春光下,喜不自胜,是一种感情的极致,所以才“卖弄”。而在康河波水的柔情款款之中,怎能不让青荇招摇呢?因为招摇得殷切,所以诗人心甘情愿地做柔波中的一条水草。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意象把握作者情感,并且补充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师生活动:学生自己品读回答,师生共同评价。六、目标检测 1.完成课后习题2设计意图:巩固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鉴赏。2.在全诗中选出你喜爱的一节,写一段话描述其中的画面。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三美”中的绘画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七、配餐练习(见学案)2.再别康桥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设计思路:诗歌单元为必修1第一单元,我把本课设计为开学第一篇文章,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放在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原因有三:第一,根据课标对诗歌鉴赏学习的要求设定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在意象和情感。第二,根据文本内容,再别康桥的意象和情感较为明显。第三,学生对本诗的情感把握难度不大,容易产生共鸣。2.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学生基本能够找到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把握本诗的情感。对诗歌的“三美”虽然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但能够在诗歌中找到对应的内容,教学目标完成。3.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因为是开学第一篇文章,学生预习较好,对文本熟悉,教学过程顺利。这也反映了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就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4.存在问题:第一,学生初中和高中阶段对诗歌学习的要求不一样,有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诗歌学习要求。第二,本单元侧重于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鉴赏语言的教学目标就有所忽视。如本课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5.解决办法:学生的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老师引导是一个办法,关键还是学生能够熟能生巧的掌握高中的学习要求。课堂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会在学案上的配餐练习中锻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做题,老师也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