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72896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基础夯实1.公元484年,孝文帝下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实行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A.扭转为政之风以缓和社会矛盾B.推进生产方式变革以促进汉化C.改革赋税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D.打击豪强地主以扩大政权基础解析:“以为官司之禄”,意思是作为官吏的俸禄。孝文帝颁行俸禄制,实际上是为了整顿吏治,以缓和社会矛盾,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答案:A2.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解析:注意题干材料前半部分为“分田”,后半部分为“纳调”,体现了耕种国家土地需要承担国家的租役,故选D项。A、B、C三项只是说明分地,且说法都错误,A项错在“全部”,B项错在“平均”,C项错在“出售”。答案:D3.史书曾称颂北魏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52360035)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解析:题干中的“肃明纲纪”“赏罚必行”和“时多奉法”,表明通过改革,官吏多遵纪守法,吏治明显好转。因此,A项正确。答案:A4.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拓跋澄强调洛阳“均天下所据”,迁都洛阳可以“制御华夏”。答案:D5.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A.B.C.D.解析:材料中的内容是要求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必须说汉话,这与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无关。答案:C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姻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汉族所讲语言)。摘编自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请回答:(1)概括材料中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一个拥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及鲜卑文化、鲜卑语很快消亡。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解析:第(1)问要紧扣材料逐条概括。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2)不同意。一个民族必须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生活观念,大胆移风易俗,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使本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同意。风俗习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维护本民族的特性,以保护传统文化。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2)材料一、材料三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解析:第(1)问,材料的阅读理解障碍较小。第(2)问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3)问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原因:商鞅变法时期,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时期,土地兼并严重。(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拥有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