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练习 湘教版选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6424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练习 湘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练习 湘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练习 湘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基础夯实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完成第13题。(导学号50440043)1.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灾害强度的差异自然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A.B.C.D.2.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关于其灾害危害程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D.很难确定3.有关世界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很大,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同,产生的损失程度也可能大不相同B.从总体状况看,灾害损失的地域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并无多大差异C.与灾害发生次数的情况相呼应,世界各大洲中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非洲D.对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也有一定差异,欧美主要表现为台风、干旱和寒潮解析: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强度)、抗灾减灾能力。灾害强度越高,导致的灾情越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由于人口密度、经济密集度、防灾减灾能力等条件的不同,使得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产生的损失程度也可能大不相同。答案:1.D2.C3.A下表是19732001年各大洲各自然灾害次数占全球灾害总次数的比重(%)统计表。分析完成第45题。灾害类型南北美洲气象灾害11.927.110.04.319.0地质灾害0.97.82.70.93.7生物灾害6.73.10.50.21.24.所代表的大洲依次是()A.非洲、亚洲、欧洲、大洋洲B.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C.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D.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5.大洲地质灾害比重较低,主要的原因是()A.人口稀少;经济落后B.地壳运动相对较稳定;气候干旱C.平原面积广大,地形较平坦D.位于板块张裂边界附近,地壳较稳定解析:第4题,在西非和东非,干旱和流行病的危害最严重,在南部非洲还有热带气旋、洪水,所以非洲气象灾害种类较多;亚洲受冬季风和夏季风影响,多气象灾害,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之间,地形多山地丘陵,加上暴雨频繁,多地质灾害;欧洲和大洋洲属少灾害的大洲,欧洲主要以洪水和地震灾害影响的人数最多。第5题,非洲人口众多,地形以高原为主,所以A、C两项不正确,而D项中前后矛盾。答案:4.A5.B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68题。6.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A.印度尼西亚、中国B.中国、印度C.日本、美国D.孟加拉国、韩国7.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A.非洲、西亚B.南美、中亚C.中欧、西亚D.南亚、北美8.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A.中国、日本、韩国B.日本、美国、巴西C.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D.墨西哥、智利、印度解析:第6题,中国、印度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第7题,非洲、西亚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干旱灾害较为突出。第8题,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频发。答案:6.B7.A8.C读20072008年世界主要灾害情况统计图,完成第911题。9.四种主要灾害造成的灾情()A.2007年总损失中水灾最为严重B.2008年总损失未超过2007年C.2008年海啸死亡人数接近2007年总和D.2008年地震死亡人数是2007年的7倍10.2008年5月印度洋海啸灾害具有损失小、死亡多的特点,原因是()A.海啸影响地区农业落后,土地未开发B.海啸影响地区城市稀少,经济发达C.海啸影响地区港口发达,仓储用地多D.海啸影响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欠发达11.下列国家中,因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的是()A.日本B.新西兰C.澳大利亚D.智利解析:第9题,仔细对比相关数据,不难得出,2007年总损失中水灾最为严重。第10题,2008年5月印度洋海啸造成的死亡人口较多。结合相关国家的基本情况,得出主要原因是该次海啸影响的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稠密。第11题,日本、新西兰、智利都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震灾害频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澳大利亚位于板块内部,地震灾害发生的频率低,再加上地广人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少。答案:9.A10.D11.C12.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图1全国19962004年农业各类受灾面积所占比重图图2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粮食总产量变化趋势图(1)说出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构成的特点。(2)分析2004年以后灾损面积大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的变化趋势及原因。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有风雹、洪涝、干旱、冷冻等,种类多样,并且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地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损害;其中以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第(2)题,据图可知2004年以后,灾损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下降。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防抗灾能力逐渐提高。答案:(1)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样,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地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损害;其中以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最为严重。(2)变化趋势:2004年以来,灾损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下降。原因: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能力提升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导学号50440044)13.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14.下列省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A.广东省B.台湾省C.湖南省D.云南省解析:从两图对应关系看,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并不成正比或反比关系,但很明显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死亡人数明显减少,但经济损失明显较大,说明地震发生次数并未减少,但由于抗震能力的提高,导致死亡人数减少。答案:13.C14.B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第1516题。(导学号50440045)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B.因为经济发达,甲地区损失率最大C.乙地区损失率较大,其原因之一是抗灾能力差D.丙地区损失率较小,其原因是灾害种类单一,强度小16.据图推测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率最接近下图中的()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甲地区经济发达,抗灾能力强,故其损失率最小;丙地区损失率较小,是因其经济发展水平低;A、B、D选项错误。根据损失率的定义可知乙地区因抗灾能力差导致损失率大。第16题,上海市因经济远比周边地区发达,故抗灾能力比周边地区高,致使其损失率低于周边地区,A选项正确。答案:15.C16.A17.(探究性学习)读某次震级为里氏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完成下列问题。聚落ABC总人口(万人)127161.23建筑面积(万米2)8 119 746168 837362地震中伤亡人数(人)34 7621 48756经济损失(亿元)176.3103.4620.000 87倒塌建筑(万米2)3 187 78934 163217.2灾后死亡人数(人)1877732(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试分析原因。(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第(2)题,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第(3)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答案:(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2)乡村C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3)C的比重最大,B的次之,A的最小。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较弱。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