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学业分层测评17 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5888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学业分层测评17 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学业分层测评17 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学业分层测评17 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学业分层测评17 苏联的经济改革 岳麓版必修2 (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里所谓“蛮干”是指他()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强行推广种植玉米运动D彻底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B两项都是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排除。赫鲁晓夫并没有能够彻底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排除D项。赫鲁晓夫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强行推广种植玉米运动,造成了很大损失,获得了“蛮干家”的称号,故选C项。【答案】C2(2016黔东南高一检测)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由于赫鲁晓夫急躁冒进,不顾客观实际,提出“种植玉米运动”,导致粮食减产,因此农业成就显著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只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故C项错误;由于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阻碍了改革的进行,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导学号:72040113】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解析】材料中“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的信息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正确;无从改善政治环境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疏于解除思想禁锢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触及经济领域的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A4(2016盐城高一检测)苏联某位领导人执政时期,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在与美国军备竞赛中一度占据优势,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该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军事实力都弱于美国,只有勃列日涅夫时期推行新经济体制,发展军事实力,在军备竞赛中一度占据优势,C项符合题意。【答案】C5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C两项错误;B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和管理,相对于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答案】D6前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他“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冷战”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解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是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于是,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答案】A能力提升7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办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导学号:72040114】A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放弃党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接受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原则D在维护原有模式下进行修补【解析】在斯大林体制下,用行政命令代替经济手段,完全排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办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案】A8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地改革【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从内容上看”和“最大不同”。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局部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彻底地改革。A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B、C两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均不是最大不同之处,故选D项。【答案】D9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115】材料一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二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材料三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解析】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第(2)问,应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由经济领域的改革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进行分析作答。【答案】(1)积极作用: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不足之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