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2436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且不辱使命1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进一步积累文言字词,培养文言语感。2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3理解和学习唐且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文章以记言为主,言辞颇有深意,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虽然有些文字有一定难度,但是由于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累,所以 在疏通文意这个环节上宜采取 让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3重点难点 1.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2.欣赏精彩工整的叙述语言,用词的讲究及骈散结合的句式等。3.学习仁人志士的品格,从中汲取精神力量。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历史的天空,营造气氛。2师:同学们,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英雄辈出,各领风骚,他们正如夜空中闪烁的群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他们一定也如燃烧的火把点亮过你心灵的明灯。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并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谈谈理由。3学生交流自己喜爱的历史人物,并说明理由。本活动旨在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并学会利用资料。语言表述清晰流畅,言之有理即可。4老师小结,导入新课。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这样一类英雄,他们大都出身卑微,但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充满了凛然的正气,我们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他就是唐雎。(板书)二、在反复朗读中把握内容1同学们学了不少文言文,也积累了不少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请介绍一下你常用的学习方法。2同学们交流学习方法。本环节主要目的是温故知新,交流总结,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同学们可能会说到的方法有:(1)反复朗读,加强语感。(2)借助写作背景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3)借助课文下面的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4)积累经典名句,引发个性思考。(5)正确断句,理清文章脉络。3老师小结,引出文言文“五读”法。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说明很多同学在做有心人,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那就是“五读俱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中质疑,读出意味,读后思辨。4运用“五读”法,把握内容。(1)读准字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下列划横线字词的读音。唐雎怫然徒跣抢地韩傀缟素色挠另外还要注意一些通假字:“错”通“措”;“直”通“只”;“仓”通“苍”。(2)读出节奏。小组进行朗读交流,互助,正确断句,读出节奏,使朗读顺畅通达。如: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3)读中质疑。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大意,可从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分小组进行讨论,还有疑难可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文章字词方面的:如多义字: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是派遣的意思,第二个“使”是出使的意思)。如古今异义字: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等等。文章内容方面的:背景方面:战国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安陵是魏国的附属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骗局进行吞并,因此就有了这场两国之间的外交斗争。内容方面:故事性强,可从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来理清文章脉络。可能产生的疑问有: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骗取安陵君的土地。秦王当时势力强大,为什么不直接攻打安陵呢?秦王认为安陵是一个小国,不需要兴师动众地进行攻打,只要吓唬吓唬就会屈服投降的。安陵君与唐雎拒绝秦王的态度一样吗?一样,只是在语气上有所不同,安陵君语气委婉,表现不卑不亢;唐雎语气坚决,正气凛然。秦王的“天子之怒”指什么?唐雎的“布衣之怒”为什么能战胜它?秦王的“天子之怒”指的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天子之怒表现了秦王的残暴和以势压人的气焰。唐雎的“布衣之怒”指的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因为它依靠的是有志之士对国家的忠贞和不畏强权,针锋相对,视死如归的精神。唐雎引用专诸、聂政、要离三人的事迹有何目的?说明“布衣之怒”的力量,以达到针锋相对的作用。秦王先对安陵君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因为“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后又对唐雎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因为“徒以有先生也”,这不是矛盾吗?这正好说明秦王的虚伪狡诈,先说的话表明他的假仁假意,后说的话则表现了他的欺软怕硬。三、老师小结,再读体会第二学时 一、在反复朗读中把握内容在上节课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通过最后“两读”深入理解课文。1读出意味。要读出意味,就要读出人物,读出感情,读出语言的精妙。(1)读出人物。本文人物刻画特别生动传神,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看看唐雎和秦王分别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并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理由。同学们勾画批注,讨论归纳;然后交流发言,相互补充。唐雎:机智勇敢,慷慨赴命,正气凛然,不畏强权,视死如归,面对威逼利诱应对自如,面对假仁假义义正辞严。(可结合课文第2、3段中的语句体会)秦王:野心勃勃,道貌岸然,假仁假义,仗势欺人,阴险狡诈,凶狠残暴,欺软怕硬。(可结合课文第2、3段中的语句体会)(2)读出感情。同学们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把握得比较准确,那么应在朗读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读出正确的语气和人物的情感。请同学来试着表演唐雎和秦王的对话一段,其他同学评价讨论,共同把握人物形象。讨论中要注意的语气和情感,如: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字可拖长,要读出威胁的语气)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要读出轻蔑的语气)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提高音量,读出秦王的霸气和威胁的语气)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之怒”应强调,表现唐雎的毫不畏惧和针锋相对)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应突出唐雎的凛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决心)先生坐!何至于此!(语速不能太快,要读出秦王的胆怯和心虚)可结合课后练习二进一步体会语句的语气和人物情感。(3)读出语言的精妙。人物性格鲜明传神,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以记言为主,突出了人物的语气,表现了人物情感和性格。(例略)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如“挺剑而起”、“秦王色挠”等。通过对比的方法刻画人物。如唐雎“挺剑而起”的视死如归和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对比。再如安陵君与唐雎的对比等。语言的文采飞扬,骈散结合,气势磅礴,扣人心弦,值得学习与借鉴。2读后思辨。(1)本文塑造的唐雎这个形象表现出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其实像这样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的“士”还有很多,能举出现几个吗?同学们讨论发言,体现同学们的文学积累和延伸能力。如蔺相如,荆轲,文天祥,林则徐等等,同学们还可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他们的故事。(2)唐雎敢于为国家挺身而出和面对强权毫不畏惧的精神在我们当代有什么现实意义呢?请结合生活体验来谈谈。目的是调动学生的阅读经历和生活体验来感受中华美德的现实意义,鼓励同学们在现在的生活中仍然要学习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3)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更充分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在古代和现当代的具体表现和典范的故事。还可读一些如战国策、史记中的经典篇目,更多地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精妙。二、在理解体会后背诵课文有了以上的理解体会,相信同学们对文章内容和结构层次有了更好的把握,这么精彩的文章如果能把它背下来一定不是难事,同学们大声背诵课文,看谁能更快背诵下来。在同学们大声的背诵中结束课堂。板书:唐雎不辱使命(故事开端)秦王不悦(生气了)唐雎使秦之因(受命)(故事发展)秦王施压(冒火了)唐雎坚定回绝(力争)(故事高潮)天子之怒(愤怒了)唐雎布衣之怒(拼命)(故事结局)秦王色挠(道歉了)唐雎不辱使命(不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