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今》教学设计 浙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532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今》教学设计 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今》教学设计 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研读“今”一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全文内容。2、感受时间的宝贵,珍惜“今”。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并体会其凝练的特点。领会文章论点鲜明、多角度论证、说理严密的特点及概括抽象的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珍惜时间,把握现在”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文章多角度论证、说理严密的特点;体会文章语言概括抽象的特点。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几个富有哲理的句子。【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珍惜时间”古往今来都提倡。多少哲人曾对此作了严肃而深刻的思考,多少文人曾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我们从诗文中读到的名句也不少。(可让同学列举背诵一些)今天我们学习两篇劝人惜时的文章,相信读了后会有所启发。揭示课题。二、作者简介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动颠覆中国政府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三、教材简析本文作者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今”最可宝贵的道理,从面劝人要惜时。全文共4段,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并从“最易失去的也是今”这个角度点出其可宝贵的理由,为下面的论述张本。接着分三层,从“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关系上,阐明了“现在”最重要的道理。四、整体感知1、给加点字注音一刹那(n)风驰电掣(ch)耶曼孙(xn)百千万劫(ji)2、解释词语风驰电掣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哲人智慧卓越的人。渊源深邃,深广。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结局。3、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全文内容。文体:议论文。中心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论证论点,分三层。第2段:从正面阐述时间最可宝贵。(引用名言)第3段:从反面阐述时间最可宝贵。(从宏观宇宙变化入手)第4段:从“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这一角度阐述时间最可宝贵。(分论点阐述)五、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文章中,“今”总是与“过去”、“未来”同时出现,为什么题目只用“今”字而不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并列的词呢?题目就可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突出“今”相对于过去与未来的意义2、重点阅读第4自然段,讨论明确:“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是分论点,作用是为了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先用一个因果句说明时代思潮是一个一个紧紧相联的,再用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激起波澜打比方,用离骚、林肯两个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现在”、“过去”、“未来”密切联系着。最后归结“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这句话形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对人类社会来说,时间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人类社会的“现在”是从“过去”发展来的,“现在”又影响着“未来”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最后两句是是本段文字的结论,具有因果的关系,前一句是因,后一句是果。本段从“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这一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时间最可宝贵的道理,是全文的重点。思路清晰。开头作者提出自己赞同的观点,中间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既有理论的阐述,又用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生动形象的说理,论证深刻有力。最后两句归结照应全文的中心论点。3、文章的第十小节说“要想改变他,但当努力以回复过去”,而文章的第十二小节说现在的“我”稍一失足,必致“遗留重重罪恶于未来人类,永不能消除,永不能忏悔。”这两者是否矛盾。不矛盾。从两个角度论证要努力把握好“今”。4、如何理解陈独秀在一九一六年中的一句话:“青年欲达民族更新的希望,必自杀其一九一五年之青年。而自重其一九一六年之青年”?*注:通过此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形成从课文本身找答案的习惯。青年人要实现民族更新的希望,必定不能沉滞于昨日的成绩之中,而应当努力从现在做起。5、本文从时间的流逝分析今,从历史的发展分析今,从正确对待现实分析今,从如何面对人生分析今。论述由表及里,逐层深入。请在课后再次仔细阅读的基础之上列出全文的论证层次6、“言为心声”。作者对于“今”的理解是独到的,这种独到源于他对生活的理解,源于他的生活经历。作者是爱“今”的,他也为“今”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同学们不妨联系他的慷慨就义,联系他的生平,联系他的生死观,然后再回过头来重新阅读此文,理解会更深入一些。以老师热情的讲解激发他们课后阅读李大钊生平传记的兴趣。7、小结李大钊同志写的这篇文章,论点鲜明,并从不同角度论证观点,论证思路清晰,说理严密,处处流露出哲人般的深邃思考,引导我们领悟时间最可宝贵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确实做到了“以理服人”。六、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