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说课稿1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406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说课稿1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说课稿1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说课稿1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说课稿一、说教材谈读书是培根人生随笔中的一篇名作。这篇随笔论述的范围很广泛,先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并阐述了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接着阐述了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细心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结果论述了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马南邨的不求甚解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通过解释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以此为依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同时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二、说目标本单元的四课书都是阐述求知与读书的议论性文章。第四单元说明里要求:阅读这些随笔、杂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本人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故此,确立本课的三维目标为:1、知识目标: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开朗、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积累两文中的名言警句。2、能力目标: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分析两文的论证方法;对作者的观点进列自我评价。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在进列两篇短文的教学中,理解两篇短文的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及如何理解“不求甚解”是教学重难点。三、说教法谈读书这篇随笔,跟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证。不求甚解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本人的主张。依据两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培根的谈读书,文辞精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明其意,晓其理,励其志。2、讨论探究法。对于两文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等重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3、比较阅读法。两篇文章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在写法上有不同,一是立论,一是驳论。用比较阅读,更好把握两文的思想内涵和论证思路。四、说过程(一)新课引入1、导入新课坐拥书城之中,有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于鼻尖,芳草连夭,长亭古道,红有樱桃,绿有芭蕉难怪古人发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感叹。如何才能坐拥书城?如何做到与书籍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将在短文两篇中聆听,两位大家分别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独家秘诀。2、作者简介:略(二)师生共同研读谈读书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画出本人喜欢的语句。(2)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傅彩:f ci(给言辞)增添光彩。 藻饰:zo sh修饰文辞。狡黠:jio xi狡诈 诘难:ji nn 诘问,为难。滞碍:zh i不畅通。味同嚼蜡:wi tng jio l 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吹毛求疵:chu mo qi z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咀嚼j ju。寻章摘句:搜寻,摘取章文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废寝忘食:z z b jun 形容很勤勉。(3)学生初读课文,交流读后感受。(4)教师小结:2、精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明确:全文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3、本文的论证方法灵活多样,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表达效果如何?明确:运用了比喻论证法。“读书补天”等,比喻论证能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如文章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另外“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对比鲜明,正反对比论证,可以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使人信服。运用了归纳论证法,如“读史读诗数科学论理学逻辑辞之学凡是所学,皆成性格。”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详实,结果得出的论断就会使人信服。4、联系实际,体验反思。本文富含哲理,警句纷呈迭出。对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与感受。教师启发学生联系本人的读书体验来谈,力求使他们在读书和做人方面获得更多的启示。(三)指导学生自读不求甚解1、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1)“不求甚解”是何意?(2)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3)本文的论证思路怎样?(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作者的观点有哪些?你最赞同的是哪一观点?明确:(1)“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2)“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3)本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本人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结果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纵观论证思路,即树靶子作批驳得结论。(4)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例证法。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5)作者的观点有: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2、小结。(四)比较阅读,强化所学学生自由选点,比较两文的异同。相同点:第一,都是谈论与读书相关的问题;第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第三,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说理为主;第四,两篇短文都表明了作者诚恳的期望:好好读书,读好书。不同点:第一,两文的论证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不求甚解是驳论;第二,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第三,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如“天生才干犹如天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不求甚解则没有;第四,不求甚解中引用了名言,而谈读书中没有;第五,两篇短文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具有古典风格,妙语连珠,格言迭出;不求甚解的语言明白如话,严谨质朴。(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把谈读书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