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304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4核舟记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舟记基本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2.理清文章的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提升目标: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设计设计(一)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一则新闻出现在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设计(二)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一、默一默给以下字的注音:罔(wn) 膝(x) 褶(zh) 髻(j) 倚(y) 戌(x) 篆(zhun) 八分有(yu) 奇(j)二、读一读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1。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第1、2段。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三、想一想第2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3。答案: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四、练一练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 _ _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B.打比方 C.作比较D.分类别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 _。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2。(答案:1.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2.A、C 3.从中间到旁边。)第二课时一、 默一默翻译加点字词句奇巧: 为宫室:高可二黍许: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中轩敞者为舱: 尝贻余核舟一:二、 读一读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第3-6段。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1。建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三、 想一想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2。预设:1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2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多媒体显示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学生齐读25段。3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稍作点拨。明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四、练一练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峨冠gunB手卷junC不属shD矫jio首昂视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以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答案:1D2B3A4B5D6船头(或舟首)空间顺序第三课时一、 默一默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二、读一读学生齐读课文,根据写作思路提示,背诵24段,在头脑中完善“大苏泛赤壁”的故事。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2。预设:提问: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学生根据问题提示,读课文,思考。教师可就第2个问题稍作点拨:至少有三个地方说明是“泛舟”。第一,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浆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从“舟子”“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可知“泛舟”。教师总结:我们学习核舟记,能如此具体而细致地感受一件主题鲜明的艺术珍品,一方面是有“奇巧人”王叔远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堪的雕刻技艺,另一方面是借助作者细致的观察。看来,写好说明文的前提和关键是细致观察、精心构思。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3。三、想一想 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设计目的:完成提升目标。预设:(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学生齐读四句话。教师示范分析。(2)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学生选例,师生一起评点:如(1)句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人共阅一手卷,显得那么情深意笃。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啊。如(3)(4)句描写得细致入微,神韵毕具,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学生自选其他一些说明生动的语句,自主品评揣摩。教师总结: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不为原作所囿,在细节上又大胆想像,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赋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这启发我们说明事物时不应是呆板平实的,而应该是能打动人的,给人以想像的。四、练一练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A尝贻余核舟一 B诎右臂支船C右手倚一衡木 D其船背稍夷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F神情与苏、黄不属 G八分有奇2选出加粗词词性、含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1)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为宫室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为字共三十有四 ( )(2)A篛篷覆之 B左臂挂念珠倚之C闭之 D能以径寸之木 ( )(3)A中轩敞者为舱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其两膝相比者 D居右者椎髻仰面 ( )3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1)苏、黄共阅一手卷(2)舟尾横卧一楫(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又用篆章一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