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能力提升策略 专题一 解决四种能力指导突破方法教师用书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5168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能力提升策略 专题一 解决四种能力指导突破方法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能力提升策略 专题一 解决四种能力指导突破方法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能力提升策略 专题一 解决四种能力指导突破方法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解决四种能力,指导突破方法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一)高考能力要求要求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二)方法技巧指导所谓信息,即试卷中出现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及设问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政治高考能力考查的首要目标,从试题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对信息提取的快慢和处理是否全面、准确,将直接影响解题的质量和速度。获取和解读信息,首先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信息,将材料和设问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其次要分析是直接信息还是间接信息,是有效信息还是非有效信息。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看,试题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隐藏在背景材料中,有的隐藏在问题的设问中,有的隐藏在图片、图表中。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分析研究,以不断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1对文字类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高考政治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文字材料进行认真的研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和解读出文字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具体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对材料进行分层,并通过关键词、关键句,明确各层的层意和指向性。(2)分析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各层信息进行宏观整合,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主旨,明确考查的意图。(3)结合设问,从各层中解读出所需要的学科信息及学科某一方面具体知识的信息,并明确答题的方向。例1(2016高考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材料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解析:本题的知识限定为“当代国际社会”,试题类型为原因类。我们可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等,提取“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点,从“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推动沿线各国共同发展、促进沿线各国间建立良好关系以及对我国发展的影响”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能够促进沿线各国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能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2.对漫画类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高考漫画题是以一幅、一组漫画或图文结合的内容作为背景,通过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以辛辣、幽默、讽刺的方式来批评生活中一些错误思想或行为的题目,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获取与解读漫画类材料信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审漫画标题。一般漫画都有自己的标题,这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2)审漫画主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注意画面上每一“要素”所提供的信息。(3)审漫画语言。要仔细品味漫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4)审漫画寓意。如果说直观意义反映的只是漫画的表面现象,那么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刻的寓意,这就是漫画所要揭示的真正主题。能否挖掘出漫画的寓意,是审题的关键。例2(2016高考天津卷)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解析:本题的题眼是“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漫画过沟强调的是只有实践才能实现跨越,即“过沟”,不能只停留在研究“过沟方案”上,要重视实践。A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B项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C项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均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D项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当选。答案:D3对图表类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高考图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图表主要有表格、饼状图、数轴等。不同类型图表提取信息的方法也不同。如表格,表格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对此可按时间顺序纵向比较变化发展的趋势,按项目类别横向比较不同项目的不同地位和比重等。饼状图主要体现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搞清楚整体表示什么,不同部分分别代表什么,然后从一个事物各个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的变化比较中,分析现象,揭示原因。数轴类分为曲线型和柱状型。如果是曲线型,应把握曲线变化的情况,理解两变量的关系。如果是柱状型,应分析纵横两轴所代表的变量变化情况,同时,还要比较柱状体之间的异同,而且要特别注意较长或较短柱状体所代表的信息。解读图表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三审:一审标题。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审好标题有助于对图表反映的中心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二审图表。要弄清图表有几个要素、几个层次,这样做有利于全面地组织答案,从而避免要点的遗漏。三审表尾。一般表尾是以注的形式出现的,是对图表的补充说明,对答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两比较:在看图表内容时,一要横向比较,二要纵向比较,注意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或不同国家的数据变化和趋势,找出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例3(2016高考浙江卷)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材料19782014年我国的GDP和人均GDP1978年与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1978年2014年贫困发生率(%)97.57.2贫困人口(亿)7.70.7注:贫困发生率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贫困人口按照年人均收入2 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从图的标题及内容上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和人均GDP不断增加,得出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从表中可以看出,同1978年相比,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同时从注中能得出结论:我国农村脱贫任务仍很艰巨。答案:1978年到2014年,我国的GDP和人均GDP不断增加,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2014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说明我国扶贫工作成效卓著。但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仍然巨大,扶贫任务艰巨。我国的GDP和人均GDP的不断增加为扶贫脱贫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4设问信息的获取与解读(1)明确设问的知识范围试题设问一般会给出明确的知识范围,这是对答题方向的限定。有些设问知识范围限定具体明确,有些设问知识范围限定笼统模糊。如果设问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知识范围,则需要结合设问的核心问题和背景材料的有效信息来确定具体的知识范围。明确设问的知识范围,是正确作答的前提。(2)明确设问中的主体有些设问带有明确的主体,对审题作答具有很强的定向作用。如经济生活部分常见的主体有:政府、企业、产业、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等;政治生活部分常见的主体有: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人大代表、民主党派、政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文化生活部分常见的主体有:政府、公民、文化企业、文化工作者等。抓住设问中的主体,往往会成为解题的突破口。(3)明确设问中的核心问题高考试题的设问大都从问题切入,围绕某一核心问题,选择一定的角度进行考查。问题贯穿于情景材料之中,体现着能力立意的要求。认真解读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设问中核心问题的内涵或时政背景,是正确作答的重要保证。(4)明确设问中的问题指向设问指向不同,答题的方向就不同。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设问看,有的是单一性设问,有的是复合型设问。根据设问指向的不同,可划分出不同的答题类型。例如:设问中出现“体现、说明、表明”等词,要求回答“是什么”;设问中出现“原因、依据、影响、意义、作用、重要性”等词时,要求回答“为什么”;设问中出现“措施、启示”等词时,要求回答“怎么做”;设问中出现“评析、认识”等词时,则要求学生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综合解答。明确设问中的问题指向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例4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责的。解析:本题以某市政府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所做的具体工作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主体是“政府”,问题指向“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责的”,属于“说明类”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所以首先要联系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其次,政府广泛征求民意,做到了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再次,出台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表明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最后,实行政务公开,做到了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答案:关注民生改善,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积极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做到了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注重意见反馈,做到了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高考能力要求要求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二)方法技巧指导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学生在获取相关的信息后,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起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解答试题的关键环节,也是政治高考能力考查的核心。调动知识要稳、准、快,这实际上是个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就是将调动出来的知识重新整合,建构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调动和运用知识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我们头脑中“记忆库”里的相应政治知识与试题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并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为此必须首先对学科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以保证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系统条理清晰,做到随时再现、灵敏再认,用以解决实际问题。1.设问与材料相结合高考政治非选择题多采用设置情景材料的方式,联系时政热点提出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调动和运用知识时,必须认真分析背景材料的主旨和设问的要求、指向,将材料和设问有机结合起来,确定教材知识的落脚点,并以这个知识点为原点,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搜索其上位、同位、下位知识点,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然后利用这个知识体系去回答具体问题,组织答案要点。如果不能很好地将材料和设问结合起来,调动和运用知识就会偏离题目要求,出现答题方向上的答非所问,答案内容上的丢三落四,答题要点分布上的混乱等。例1(2016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已持续推进了三年。如今置身天津的人们会欣喜地发现,蓝天白云的数量在渐渐增多,而这背后是社会上下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三年来,天津市人大相继出台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15年市环保局派出20个区县工作组,配备了八百多名负责环保监督的“网格员”,设置了二百多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布下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天罗地网”;为营造绿色生活环境,广大居民以“社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为主题,纷纷开展了“慎放烟花、远离雾霾”等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结合材料,说明天津市为实现“蓝天白云”所做的努力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解析:本题以“美丽天津一号工程”为载体,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从题目设问入手,题目考查天津市为实现“蓝天白云”所作的努力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由材料可知,市人大出台条例;政府配备“网格员”,设置监测站,布下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天罗地网”;广大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将这三方面努力的行动,用相关的政治术语表述出来,形成答案即可。答案: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天津市人大行使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为环境治理提供法律保障。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投入美丽家园建设。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解答政治试题,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分析论证某个实际问题。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是共性的东西,所要分析论证的实际问题是个性的东西。解题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为此,调动和运用知识时必须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依据教材的单元标题、课题、框体、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例2(2016高考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解析:本题以守护英雄为话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本题共分三问。第(1)问的知识限定为“价值观”,试题类型为批驳类。回答这样的试题时,首先要明确错误言论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回答出我们应该如何做。依据教材知识,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要求我们要尊重历史、坚持真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2)问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知识”,试题类型为措施类。我们可以从“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以及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等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着向英雄学习来回答均可得分。答案:(1)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2)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3)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3演绎与归纳灵活运用演绎法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某一具体社会现象的思维方法。它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所提供的情景材料作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常用来解决“运用所学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知识说明某一问题、现象”、“如何实现、怎样解决”等形式的设问。解题时首先要根据设问所要求的知识范围找出需要运用的知识要点,然后用这些知识要点去分析材料,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这些知识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按照“先知识要点后材料分析”的答题思路组织答案。归纳法与演绎法相反,它是通过对具体的情景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出情景材料所包含的理论观点。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和抽象能力。它遵循从特殊(材料)到一般(理论)的思维过程。常用来解决“体现了(说明了、反映了)什么道理”、“怎样体现政治、经济、文化或哲学道理、观点的”等形式的设问。解题时首先要分析材料所蕴含的信息点,找出这些信息点所对应的知识要点,然后将材料信息点与知识要点连接起来,按照“先材料信息后知识要点”的答题思路组织答案。例3(2015高考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现象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根据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归纳法,依据材料的层次信息,对接教材知识点。材料“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现象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体现了人们的消费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人们改变了跟风消费方式,注重产品质量坚持了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是求实消费心理主导的消费行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体现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向导。答案: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消费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发展具有导向作用。4集中与发散灵活运用从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看,设问对行为主体、答题方向、知识范围的限定,有的比较严格,有的比较宽松,突出考查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针对设问的不同特点,灵活地调动和运用知识。如果试题设问要求明确具体,可运用集中思维方式来解答。回答此类试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先看设问,确定知识范围;第二,每个材料都有一个或多个有效信息,要全面、准确地提取出来;第三,答案往往包含在材料中,可根据材料分析出答案;第四,答案和材料要一一对应,不能分家。如果试题设问要求不明确或较为宽泛,可运用发散思维方式来解答。例4(2015高考福建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定了自贸区重点试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治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联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依法推进。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限定是政治生活知识,问题指向“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依法推进”,可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发散思维。材料主要涉及的主体有执政党、全国人大、国务院、社会各界(公民)。因此,只要把各主体在依法推进自贸区建设中应负的责任论述清楚即可。答案: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对自贸区建设的领导。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完善自贸区建设相关法律,加强监督。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有序参与自贸区建设。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一)高考能力要求要求目标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二)方法技巧指导所谓“描述事物”,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全面、准确的表述;所谓“阐释事物”,则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理解、分析和说明等有意义的解说。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问题。它有三个层次的具体要求:一,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三,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述,意义完整。描述和阐释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做到不跑题、不乱写。描述和阐释要用政治术语,要注意语言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书写认真、段落分明。1透过现象看本质图表题、漫画题是政治高考的常见题型,其设问方式常采用“材料反映了现象或问题”,“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谈谈你对现象或问题的理解或认识”等。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材料中的现象或问题,概括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并能运用教材相关知识对所描述的现象或问题加以阐释,分析其原因、影响等。由于此类题目的提示语言很少,因此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导致描述现象仅停留在概括或照抄材料上,而忽视对其深层本质的揭示;阐释现象时材料与观点相互分离(只答知识或只搬材料),或貌合神离(虽然既有“材料”又有“知识”但两者不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描述和阐释事物时,坚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材料概括与观点表述的统一,防止表面化和片面性。例1(2016高考浙江卷)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材料根据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勇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运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从而打开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1)结合材料,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H市扶贫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经济学道理。(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H市的扶贫工作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解析:第(1)问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设问明确,要求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H市扶贫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在回答时,直接调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并联系材料分析即可。第(2)问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知识,设问也很明确,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然后联系材料,说明党是如何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答案:(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运用财政资金,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发挥了财政在建立社保体系、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H市运用财政资金支持贫困群体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实施扶贫搬迁,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要求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为他们开拓收入来源,增加经济收入,做到了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实施扶贫搬迁和兜底性保障,帮助贫困群体走上致富道路,保障了他们应有的权益,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勇担责任、精准扶贫体现了党的宗旨。2一分为二辨析法近几年高考中辨析类、评析类、认识类题目屡有出现。这类试题多与时政相联系,角度新颖、形式活泼、综合性强,学生在答题时明显感觉到题目难度大、干扰性强,不好下手组织答案。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辨析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表面性。在辨析或评析某一观点时,既要看到观点中正确的或合理的成分,又要看到观点中不正确或不合理之处。对正确的、合理的成分要加以肯定,并简要说明理由;对不正确、不合理之处要加以否定,并分析原因;对观点或条件不完整、不全面的,要加以补充。在认识某一现象或问题时,既要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又要分析其影响(积极的意义或消极的影响),还要指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例2(2016高考江苏卷)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的原因。(2)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解析:本题以好电影为话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第(1)问,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题型为原因类试题。回答本问时要明确“立得住的文化内核”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问可以转换为“我国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从“我国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提高文化软实力”等角度分析。第(2)问,知识限定为“矛盾的观点”,题型为评析类试题。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我们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评析时既要运用上述原理和方法论对观点中合理的部分进行评价,又要对观点中不科学之处进行分析。答案:(1)我国电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得住的文化内核,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它可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2)“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一)高考能力要求要求目标论证和探讨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二)方法技巧指导“论证”是指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在考试中主要表现为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的论述和证明能力。“探讨”是指对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创新水平。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在考核目标和要求中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体系的驾驭程度、语言组织的逻辑性水平、对未知甚至已知问题的探究态度等都是这一能力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其次要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思维。1.围绕核心 引申展开近几年高考政治非选择题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创设新情景、新材料,设计个性化的实际问题,赋予试题以开放性和探究性,突出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确定论证和探讨问题的核心,并围绕这一核心调动和运用知识,适当进行知识的引申。论证和探讨的核心,可依据材料的主旨或设问的主体、知识范围、问题指向来确定,知识的引申必须围绕核心展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答题的正确方向和答案要点的完整性。例1(2015高考北京卷)“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材料某生物学教授将研究课题开发成一款用氨基酸组装蛋白的游戏,向全球的游戏玩家开放,一个困扰了研究者15年之久的蛋白结构,仅仅10天后就被破解;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230个红包和50多张回乡机票,帮助近300个家庭羊年春节团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说明理由。解析:首先回答是否赞同该观点,然后从哲学原理角度说明理由。从赞同角度回答,明确观点中说明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事物的具体形式,重视量的积累实现质变,也可以从部分影响整体角度分析。从不赞同角度分析回答,沉迷于虚拟世界不注重现实联系,不宜达成共识。答案:赞同。互联网为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开放的平台,改变了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人们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完善自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量的积累产生了“众”的巨大力量,使我们变得更强大。(如答“互联网将众多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协同合作,分散的部分有序聚集为整体,促进了整体功能的优化”等角度,亦可)不赞同。过多地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会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互联网上信息复杂,观点多元,有时不易达成共识。2分清类别灵活探究探究题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社会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突出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我们依据所探讨的问题,分清类别,灵活作答。例2(2016高考江苏卷)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许多国家为何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2)某企业如果准备投资机器人项目,在确定投资前应做哪些必要的调研工作?(3)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知识加以阐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解析:本题以机器人的应用为话题,综合考查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第(1)问,考查的角度为政治生活。许多国家之所以把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发展,是因为这一产业事关国家的技术实力,事关国家的综合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国际竞争的实质以及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角度来组织答案。第(2)问,考查企业如何进行调研,要从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角度来分析。第(3)问,属于辩论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任意选择一方面来组织答案,答案组织要围绕所选方的观点来分析。如果选正方,我们可以结合经济生活中“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生活与哲学中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组织答案。如果选反方,我们可以结合经济生活中“市场调节的弱点”以及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的反复性”阐述观点及理由。答案:(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机器人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技术且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机器人产业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国家都想抓住和利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2)研究政府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政策;机器人市场和产业现状调查以及发展前景分析;企业从事机器人研发与生产的条件分析。(3)内容要点: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