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2063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反映了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交流 D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2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下列选项体现文化自信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穿着特色鲜明的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教育部探索高考改革方案,拟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增加语文在高考中的分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积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社会正在形成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A. B. C. D.3明清之际,“丝绸之路”成为一种茶之路,商队翻越帕米尔高原,源源不断的把中国茶叶输往中亚各国的同时,也带去了中国茶文化。这表明(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主要途径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 B C D4安徽安害市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当地以戏曲为媒,希望通过发展黄梅戏,把海峡两岸及海内外华人的心维系在一起,实现文化为根,统一为上,和谐万邦。这说明(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 B C D5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贵州代表团的规模为历届最大,参展产品种类繁多,有银饰、刺绣、陶瓷、蜡版画、漆器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现了前进中的贵州的生机和魅力。这表明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用文化 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我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A. B. C. D.6农村扶贫要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善于发挥乡规民约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这说明乡风文明能够为贫困群众奋发脱贫提供精神支撑 乡风文明是贫困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文化能够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直接成为了改变贫困的物质力量A. B. C. D.7第二届中国成语大全开播以来,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2016年2月1日,在冠军决赛当晚收视率位居全网第一。该节目在央视热播的同时,在互联网上也掀起了成语狂欢。关于成语,以下认识正确的是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表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感召力A B C D8孔子学院项目是我国“汉语桥工程”9大项目之一,初步计划将在全球开办100所,目前,国内高校已在海外建立8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背后是海外3000万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热潮,而“汉语热”则是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我国实行“汉语桥工程”,在海外建设孔子学院的意义在于( ) A.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确立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B实现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的创新发展C博采众长,再现传统儒家文化辉煌 D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92015年10月19日至20日,中英表演艺术产业与教育论坛在上海举行。中英论坛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活动的一部分,增进了中英两国表演艺术与教育领域的协同效应。举办中英文化年活动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国家的一切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是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的前提条件 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推动东西方文化共同发展A B C D10慕课(M00C)是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A. B. C. D.112015年前二季度,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7634.8万人次受灾。灾害发生后,中央在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其他各省市人民也积极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这充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建设我国文化的丰厚精神资源必须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A. B. C. D.12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感悟到( )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 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环境A. B. C. D.13我国医药学成就显著。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015年10月,我国医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上述成就表明我国中医药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说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理论研究 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A. B. C. D. 14古代有位画家对摹仿他的人说:“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另一位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从文化上看,两位大师都主张( )A学习文化要区别不同对象 B要重视文化对社会实践发展的推动作用C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发展和创新,才有生命力 D只要继承就能实现创新15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关于雷锋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顺应时代,展现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凝聚力量,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A B C D16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可见,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基础 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A. B. C. D.17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顿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沿袭传统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A B C D18从“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的快餐文化,再到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电影文化,无一不体现着美国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人士表示发达国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文化渗透,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必须警惕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应加强中美文化交流A B C D19“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4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A. B. C. D.20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有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引发这种令人忧虑现象的原因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流行文化的超前性 大众文化的滞后性A B C D21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措施有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导思想多元化 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我们要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 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A B. C. D.22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A. B. C. D.2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A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B精神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C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D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24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这句箴言给我们文化建设的启示是A.必须坚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B.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C.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2)、你认为我国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物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也不仅是地理变迁、水文、地震等讯息的“记录者”,更不仅是文化艺术创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肩膀”,更重要的是,文物凝结着民族情感,凝聚着国家共识,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深沉而磅礴的伟大力量,堪称民族与国家的“根”与“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我们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发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们推动现代化,既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1)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需要加强文物资源保护,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2)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和道德(3)请你就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两点建议(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