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体 育 社 会 学,1,第一章 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2,第一节 社会学概述,社会学的概念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的具体社 会科学。中国社会学经历过了艰难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重建工 作。 社会学的发展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对社会学有过不 同的理解。一门学科逐步走向成熟,学科定义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 为,它能给人一个清晰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以及具体的研究 内容和概念体系。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的哲学家孔德认为社会学是“关 于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则的实证研究”,所以,他认为社会学就是社会的 百科全书。另外的一种认识就是“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共同生活 的科学”;也有人认为“社会学是研究具体问题的行为科学,提出社会学 是关于人类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探索人之间社会关系及人之 间和集体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其结果。”,社会学的概念,指从某种角度,或侧重对社会, 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郑杭生,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它要研究社会结构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要研究社会的空间关系,它注重研究社会整体与和社会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部分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6,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 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变动,不断的发展;一个社会可能良性、协调发展,也可能恶性运行,矛盾激化发展。所以,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动、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协调都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8,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是研究一个人如何从一个单纯的生物人演化成一个社会成员,而这个人又是如何与其他的社会成员发生关系,例如:家庭、婚姻、邻里、师生、同事、同乡等。社会学在研究人的时候,通常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管理、社会分层、社会分流、社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9,第二节 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体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体育社会学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条件,10,体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一、体育社会学的初创阶段 尽管体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并不长,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体育,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1838年,社会学奠基人法国哲学家孔德在其所著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社会学”一词。1898年,美国学者朱布林和阿米里肯分别以芝加哥的市立运动场和小型运动场的运动为名撰文,发表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1910年,德国学者斯塔尼亚发表了体育运动与文化的评论,当时波兰一家名叫Ruch的杂志将这一评论陆续的刊载了近一年的时间。1914年,美国学者吉林发表了涉及到体育运动的娱乐社会学。接着1918年,美国学者罗斯也发表了作为社会问题的成人娱乐。,11,体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一、体育社会学的初创阶段 1921年,德国社会学家里斯在柏林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学科命名的专著体育社会学,尽管该书没有明确触及体育社会学的概念,也不算是系统的、层次分明的研究,但较之从前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性方面,还是在系统性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此后,至1937年,以美国为代表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呈现出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探讨闲暇与体育的关系;二是教育学者开始关心体育社会学。 1938-1945年是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停滞时期,因为这期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日益显示出它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12,体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一、体育社会学的初创阶段 社会学家和体育学者们共同认识到,要探索并把握体育这一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只有将体育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从社会大背景出发去进行研究,才可能得出满意的结果。于是,世界各国的学者们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转向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使其开始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13,体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二、体育社会学发展阶段 1、学科形成阶段(1945-1963)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前苏联及东欧的一些国家都积极开展体育社学的研究,涌现出一大批体育社会学研究者,成为该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 从事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体育界的学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是由社会学家奠基,而后引起教育学家的关注,最后经过体育界学者们的全面介入和不断努力,才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研究领域上来说,主要是探讨闲暇与体育的关系,而在学科形成阶段则延伸至探讨体育与教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关系。 一些国家还加强了体育社会学学科理论的研究,探讨该学科的概念、性质、对象、内容与方法等。,14,体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二、体育社会学发展阶段 2、学科发展阶段(1964-1977) 1964年,以美国、日本、波兰等11个国家的社会科学学者和体育学者为中心,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 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的成立及其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体育社会学的繁荣和发展,标志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将跨越地区和国家而走向世界,这是体育社会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5,体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二、体育社会学发展阶段 3、学科发展的新动向(1978以后) 1978年以后,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新的动向: 1、批判社会学介入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 2、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引人注目,16,体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二、体育社会学发展阶段 3、学科发展的新动向(1978以后) 、批判社会学介入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批判社会学是当代社会学的流派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西方,是西方青年造反运动的指导思想,60年代为鼎盛时期,70年代后逐渐消失。从50年代末到整个60年代,许多社会学家都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展开了批评。在这股批判潮流中,诞生了马儿库塞为代表的社会学,在西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马儿库塞认为:批判社会学的任务在于呼唤群众,而这有赖于少数先知先觉分子的努力。,17,体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二、体育社会学发展阶段 3、学科发展的新动向(1978以后)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引人注目: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引人注目,并不是说它是新出现的课题。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去研究体育,从来就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部分。之所以将它作为一个新的动向提出来,是因为它有可能脱离体育社会学,在未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体育社会学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一、我国社会学的恢复与发展 20多年前,社会学在我国还被禁锢在一片荒芜之中;10多年前,中国人对社会学还很陌生,然而,从那以后仅七八年的时间里,社会学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全国上百所大专院校设立了社会学教育专业,并有了日益增多的自己的社会学著作。有了数十所社会学研究机构以及数十个社会学学会或研究会。社会学知识正在与中国人民的社会实践日益深入的结合,社会学的一整套研究方案正在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地区的开发、企业选择、人口控制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开拓。如果没有社会学的恢复与发展,体育社会学的产生也是无从谈起的,这是体育社会学得以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19,体育社会学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事业得到了发展,体育教师增加了30倍以上,学校体育设施、设备不断得以改善,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法不断更新,有利的增加了学生的体质,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正发生着如下的变化:1、教育内容正在从体育教育向涵括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竞技教育乃至生活教育的方向转化。2、教育观念正在从单纯的生物观向生物、心理、社会观转化,社会性教育将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3、教育效益正在从单纯的体育向快乐体育,从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化。4、师生位置正在从从属型向合作型转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急需体育社会学方面的知识。,20,体育社会学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1949年以来,我国以672个世界冠军,601次创造和超过世界纪录(截止到90年底)的成就向五湖四海宣布,“东亚病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挤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我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位置,也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但是,为了使我国竞技体育获得更大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待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研究。例如: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关系、球场暴力、竞赛中的不正之风、职业体育、校办运动队、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与运动员来源的危机、企业和体委系统联办运动队等等。 1949年以来,群众体育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增加,修建包括首都体育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现代化的体育馆200多个室内外游泳池2000多个,兴建各种运动场50多万个。,21,体育社会学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三、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恢复与发展,我国北京、天津、沈阳、南京、成都、武汉、广州、上海、长春、哈尔滨等地的一批体育理论工作者,将研究的视野迅速转向了体育社会学,他们从理论着眼,或从实践入手发表了一批体育社会学方面的文章并出版了几本体育社会学的著作。这些研究向人们介绍了体育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以大量的实践调查为依据向人们说明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作用。,22,体育社会学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四、借鉴国外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在40多年的发展里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的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我们应该承认,西方的一些学术著作,基本上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成果。但是,正如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一样,批判的吸收非马克思主义成果,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因此,尽管体育社会学的渊源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一些西欧国家,但它的整个范式和理论对于理解许多不同国家的情况同样有所启迪。所以说,能够借鉴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也是我国体育社会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3,第三节 体育社会学的最新发展,24,自80年代以来,体育社会学在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体育改革、体育娱乐理论、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社区和区域性体育、体育群体、体育社会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一、体育社会功能的研究,六、七十年代后,随着体育从主要是学校的教育活动转向社会,成为一项大规模的社会文化活动,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评价它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因此,阐发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始终是体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体育运动在当今社会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形式,它不仅可以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且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在以经济为中心的新的历史阶段,社会更加重视体育的这一功能。近年来,人们尤其看重体育对企业文化建设所起的作用。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的举行,使人们对体育运动特别是大型运动会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6,“梦七队”中国行,南京十运会,体育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价值,27,二、关于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效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体育体制,是适应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逐步走向市场经济,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与国际体育交流规模的扩大,旧的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体育事业的发展,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体育改革已成为影响体育今后发展的一个大课题。,28,二、关于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卢元镇、李卫东对中国20年来的体育改革进行了全面的社会学阐述,通过分析中国体育改革的社会背景,指出了体育改革与社会改革之间的三个方面关系: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改革的进程及主要成果,是中国体育改革的基本前提;在社会各方面改革前提下,中国体育必须进行改革;体育改革是中国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体育改革的历程,它具有四个总体特征;紧迫性、渐进性、滞后性、长期性。认为今后的中国体育改革在宏观上将围绕着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体育的国际化、全球化和中国体育进一步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9,30,丁俊晖的成功启示,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冲击了我国几十年来体育所实行的一种特殊的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举国体制”。最新的例子就是神童丁俊晖神话般的成功18岁的丁俊晖击败了比他大30岁的戴维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斯诺克锦标赛27年来第一位来自英国和爱尔兰以外的冠军。中国运动员夺得的冠军已不计其数,但是,这个冠军却是非常特别的。丁俊晖的成功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业余体校体校省体工队国家队”模式,是在现有的体育体制之外,完全依靠自己家庭的投资培养来实现冠军梦的,这在以“奥运争光计划”为最高目标的中国竞技体育,31,丁俊晖的成功启示,界堪称奇迹。家庭栽培、海外留洋、自力更生,丁俊晖的成功,让人们注意到另一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类型,一种正在形成中的全新的竞技体育模式社会化的竞技体育模式。这种由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模式,是国内体育事业转型的一个趋势,是进一步加快体育职业化改革、实现体育社会化的有效方式,是我国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32,三、关于消遣娱乐的研究,娱乐体育是实现社会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很早就产生了不少关于游戏、娱乐、消遣的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对消遣娱乐存有社会偏见。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把“体育运动”概念的范畴划作“学校体育”、“运动训练和竞赛”、“身体锻炼”这样三个比较严肃的部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种大量的社会现象:人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自愿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娱乐,他们既不受限于体育教学的种种严格规定,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运动成绩,甚至有的也并不把体育的强身祛病作用放在首位,而是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渡过自己的余暇时间,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我们通常称这类活动为游戏(play)、体育娱乐(physical recreation)。国外,把这类活动归为消遣(leisure)。,33,四、关于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当代世界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大众媒介的支持。竞技体育更以大众传媒为生存的一个支撑点。因此体育社会学把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作为一个研究内容。 电视传媒与体育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两者的关系成为体育人和电视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一项社会调查表明,看电视中体育节目的人越多,其体育的参与比例越高。但是,传媒对人们的体育参与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过多的收看体育电视节目,会挤占人们的体育参与时间。同时,大量的体育竞赛节目也会造成社会体育价值观念的偏差,麻痹一部分观众的体育意识。中国中央电视台罗洪涛在其研究生毕业论文中专门研究了体育与电视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分析了中国体育电视节目发展演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与中国社会的进步、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吻合的。,34,五、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江苏省历鼎禹先生带领一个课题组长期随江南小镇体育进行追踪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他们的社会调查表明:乡镇企业体育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发展;体育是企业之间开展“外交活动”的一个有力工具;体育成为企业创名牌、振兴扬名的有力手段;体育增强了体育内部的凝聚力,推动了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 对珠江三角洲小城镇体育的考察,再次证明了小城镇总人口与体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镇区经济水平的提高,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对当地经济发展又起到了很好的反作用。此外,镇区所在的地理位置,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体育的参与都有一定的影响。当前,珠江三角洲居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身的经济发展上,影响了对体育的的参与,特别是中年人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较低。,35,五、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上海市社区居民的体育人口大约为34.2左右,中老年可达到58.75。活动地域大多限于离住址15分钟的路程以内。体育组织是以社区体协为主导的网络结构体系,社会体育正在出现一种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形态。 此外,还有人对北京市部分城市居民体育娱乐观念及其参与情况,广东省开放城市居民的体育价值观进行了社会调查,取得了较有价值的信息。,36,六、关于体育群体及其互动的研究,对于体育群体的研究是近年来逐渐开展起来的一种较为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一些固有的社会学概念进入了对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的传统研究,体育活动从过去的只关注个体的“身”,发展到“身”与“心”,乃至到“身”、“心”、“群”。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等概念的出现,可以使体育教学过程更重视对学生社会观念的形成,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发展。,37,七、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体育运动是社会的一种缩影,大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会以不同的方式折射到体育这个小社会中来;参与体育运动的各利益群体会因利益的追逐和分配产生种种矛盾,一些群体会采用不合法或合法但不合理的手段谋求利益 ;体育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体育社会问题具有多层面性、文化的局限性和公开性,所以,出现了像球迷骚乱、滥用违禁药物、种族歧视问题、运动员资格作弊和妇女偏见问题等常见的体育社会问题。,38,八、中国体育社会学在各研究领域中的进展,中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触角几乎延伸到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笔者将近年出现的数百论文加以筛选,综述如下 : (一)、社会体育 (二)、竞技体育 (三)、学校体育,39,九、新世纪体育社会学的前景,在新的世纪,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社会学的任务,仍是十分繁重的:在这一时期将实现新老体育社会学工作者的交替,新一代经过专业训练的体育社会学工作者将逐渐取代由于历史原因改行而形成的队伍;将建设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将是适应社会学的学术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和数据库中心,出版自己的出版物;组织中国体育社会的调查网络系统,形成体育社会调查总队,定期对国内体育现象进行专业调查,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4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