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181921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语文高考系列复习,高考复习系列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第一部分:科学类文本阅读,(一)全国卷,2008年的全国卷考纲明确规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考纲解读,(二)课标卷,2008年的课标卷考纲侧重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课标卷与全国卷大纲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全国卷大纲总体要求为“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而课标卷大纲的要求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全国卷大纲的要求着眼于文本的内容,而课标卷的要求侧重文本的表达方式。二是课标卷没有“推断想象”类的题目。,一般的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又被形象地称为“现代文小阅读”,往往是放在高考试题的第I卷,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谓的“社科类文章阅读”,是指阅读介绍或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语言、文艺、美学等。社科文较多选自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参考消息新华文摘科学之友等报刊,且都属于学术小论文,所选的文章内容,都是一些有重大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的理论问题,又不失与社会现实或者教育现实的紧密联系,往往站在人类终极关怀的角度,将沉甸甸的思考融进其深邃的文章之中,所以考生首先读出的是思考,是睿智,是关爱,是鞭策,或获得美感,或产生共鸣。所以需要考生在解答相关题目的时候,能最大程度地调用背景知识,用联系的观点处理题目。,命题回顾,有关社科类文章的阅读,近几年的命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6年高考中全国卷II、北京卷、浙江卷等11套试题考到这个考点,2007年考查此考点的高考试题则增加到15套,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科技文阅读所选材料多为高科技方面的材料,主要介绍新科技、新发明,包括新科技新发明的依据、特点、所需设备及技术支持、操作程序、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意义及其相关评价等。2007年高考科技文的选材主要涉及了“人造肌肉”(天津卷)、“嗜盐菌”(湖南卷)、“立体光子结晶”(福建卷)和“瓦斯”(四川卷)等科技领域。科技文已由2006年高考试卷“小阅读”的主流文本变成了非主流文本,试题的题量也有相应的减少。,自然科学类,12009年高考试卷中,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仍然会保持弱势、少数的地位。新课标地区出现科技文阅读的命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2文本选材与生活的结合度会更紧密,不排除社会热点,诸如“嫦娥奔月”等话题可能进入试题。3试题形式仍然会是选择题为主流,主客观结合的命题形式或有出现可能,题量仍然保持在34道,分值为912分。4命题难度将会有所降低,严格定位在“懂”的层面上,考查的重点是词句的理解,命题预测,社会科学类,12009年高考中,社会科学类文本仍然会保持高考试卷“小阅读”的霸主地位,主流文本的选材趋势不会有改变。但选材具体点会走多元化的路子。2命题形式为选择题,位置在试题的I卷,题量仍然保持在3-4道,分值为9-12分。3试题的难度会有所降低,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这个命题点将会重点凸显,难度或有提高。4不排除个别省市命题向北京卷、上海卷题型靠拢的可能,即主、客观试题综合命题,也不失为一种创新性较强的尝试。,从总体上讲,社科文阅读的难度大于科技文。但社会科学类文本与自然科学类文本同为科学类文本,所以在命题方式和信息解读的基本方向上是一致的,需要考生注重跨区间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学会多种角度、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阅读社科类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整体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属关系。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能够准确地拟制出内容提纲,这样才能够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正确解决试题乃至于选择项中的具体问题。(三)注意整理文章中出现的新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上下左右的相关概念。社会科学类文章,不同于文化散文,它总是以说理或介绍最新发现最新研究成果为主的文章,这当中自然就有新的现象新的概念出现,对这些研究过程中的现象和认识,有的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有的则已经得到确认或公认,在表述时,需要仔细区分。如有“性”“化”与没有“性”“化”,在文章中就完全不同,有“亚”“次”与没有“亚”“次”也迥然不同。,备考指导,(四)相对文化散文信息密度要大得多,阅读社会科学类散文同样需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在表述中的作用。如表示部分与整体,已然与未然,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有据与凭空等,忽略了这些词语的修饰限定对象,对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就必然难以准确把握。(五)社会科学类文章在作答时,要注意试题题目及选项与文章内容的对应关系,当文章信息密度相对较大时,当连续几个选项容易混淆自己的视线时,同样需要采取脚踏手指的方式,把试题或选项与文章相关的地方对应连接起来,以免被众多的试题文字弄昏头脑。,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一)全国卷,2008年的全国卷考纲明确规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考纲解读,(二)课标卷,必考内容关于现代文阅读2007年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2008年改成“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范围缩小,明确说明第一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只考查社科类文章,我们今年要好好训练。,选考内容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重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只是顺序发生了变化,但是小说的阅读就不要再忽略了,应要加强一下小说阅读。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2007年是“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因为全国卷大阅读没有变化,所以我们主要来看2007年课改区文学类阅读,高考改革以来一直是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社会的关注。2007年高考是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四个课改试验区的第一次新课改高考,面纱揭开,神秘尽现,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通过全景观察四个实验省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色:,(一)从选文体裁上来看,散文为主,小说次之。,命题预测,四个课改实验区共三套试卷,海南和宁夏共用一套。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著名诗人叶延滨的散文灯火的温情,广东卷选用的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散文泥泞,海南和宁夏则选用了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情节林冲见差拨。与2006年高考大阅读全部采用散文相比,今年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改革很见力度,尤其是优秀古典小说作为高考大阅读,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2008年大阅读的选材有可能向古代或现代经典作品发展。,(二)从题型上看,稳中求变,趋向探究。,稳主要表现在:1三套题均考查了文章的写法及其作用,这和2006年高考是一致的。比如:2007年山东高考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7年海南和宁夏卷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07年广东卷在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这是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这种题型2008年高考肯定还会有。2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的理解,如2007年山东考卷第20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2007年广东卷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2007年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些题型是2006年高考常见的考查方式,2007年仍然沿用,相信2008年的高考也仍然不会抛弃。,稳中有变,变是主要的,四个省市课改新高考三套题同2006年高考试题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首先,题量减少,难度降低,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山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其中16题、18题均为两个小题,实际上成了六个题了,因而分量足,难度大;2007年高考文学类阅读文本变成四个题,再没有小题了,减少了题的数量,降低了题的难度。海南和宁夏2006年用的是全国卷,大阅读共四个题四问,2007年两个省市还是共用一套试卷,不过文学类阅读则变成了一道选择题(11题),三道问答题(12题、13题和14题),虽然还是四道题,但是已经大大降低了难度。广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五个问题,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减少为三道大题三问,非常明显地减少了题量,同时也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其次,课改试验区高考试题都增加了探究题。新课改考试大纲规定:探究,能力层级为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根据大纲精神,四个省市实验区共三套题都考查了探究题。山东卷2006年第19题实际上就已经考查了探究能力,题目是:“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2007年第22题又考查了“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海南和宁夏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则在第14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并且在题干上明确提出“探究”二字,用来指导学生做题。题目如下:“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这可是带招牌的探究题,货真价实。广东卷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文学类阅读在18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再次,引导学生体悟感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标与旧教材最明显的区别是,强调学生的感情体验。旧教材只强调认知,认知与感情教育是分开的,新课标则首先把认知与情意统一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新课标最突出的目标是:使学生受到感动,在感情上得到陶冶,从而成为一个有情有意的人。山东卷选取灯火的温情,文章由写作者在荒野黑暗中的感受写到人们在孤绝境界中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作者开头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引起同学们内心对黑暗中的灯火的感情体验,从小谁没有这样的体验呢?然后文章写孤绝境界,只要稍微长大些,有了朋友了,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孤独的:和小朋友闹翻了,到大了失恋、被诬陷、疾病等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验,有了这些体验并通过阅读调动它,回答问题就事半功倍了。,海南和宁夏选取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片断,写的是林冲被发配到沧州见差拨的一段。水浒传很多同学初中就读过了,那时无不对林冲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差拨的无耻充满了愤恨,因而文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共鸣。广东卷文学类阅读选取泥泞由作者小时候对泥泞的体验,写到俄罗斯民族的罗蒙诺索夫,柴科夫斯基等伟大人物的成长都与泥泞有关,从而升华了文章中心,这泥泞也就成了挫折、困难的代名词了,这和我们当前提倡的挫折教育是一致的,学生读懂了“泥泞”的含义,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涵,做题也就没有问题了。以上这些改变适应了新课标,改变了原来那种“偏难怪旧”的局面,加强了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2008年文学类阅读考查趋势,一、把握一个总趋势。,总趋势:新课标高考将减少题量,降低试题难度,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体验的时间。2009年人教版新教材除去第二单元外,每个单元又减少了一课,这就是课改的主流趋势。2009年将有更多的省市加入新课改,这些省市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不要再在难度大的试题上下工夫,应该把时间和工夫用在读懂文章,体验感情上,读懂了文章,把握住了作者的感情,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二、侧重两种文学体裁。,两种体裁:一种是散文类,一种是小说类。新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虽然涉及到了诗歌、戏剧,但是前边已经有了一个诗歌鉴赏,后边即使考一个新诗鉴赏,毕竟有重复。戏剧可以出题,但是戏剧短了写不出内容,长了试卷篇幅又不允许,所以考查的可能性不大。全国卷主要是散文。(一)散文类。散文类文章形式多样,可以是写人散文,可以是叙事散文,可以是论说文,也可以是随笔小品,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散文语言优美,含蓄隽永,感情真挚,另外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各种散文,有经历可感受,有真情可体验,因而是出题材料的上上之选。,(二)小说类。小说类文章,历史悠久,内容繁多,故有四大名著,今有各大派别,可节选长篇,可采用短篇,更可以直接用小小说,小说的语言简洁凝练,机智灵活,写作手法多样,对人物或贬或褒,对社会或讽或赞,都能从感情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因而很适合做阅读材料。,三、注意三个关键词:平实、探究、情意。,(一)平实。是说2009年高考选材注重平实质朴,不偏不怪,一般是中外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这告诉我们在平时训练重要选取中外名家的名篇散文或小说,不要准求偏的难的,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阅读功底,只要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题就不会成为高考的障碍。(二)探究。探究题是高考的必考项目之一,从2005年湖南高考卷要求学生写300字的赏析文章起,探究题开始正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可以预言,探究题将是2008年高考的重头戏。因为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明确增加了一道探究题,能力层级为F。所以在2009年的高考训练中,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自己真正成为有探究能力的新时代的合格高中生。,(三)情意。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应该交给学生成为一个真正人的各种素养,其中情感要素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注重人生体验,关注社会热点,把自己同社会联系起来,让自己的感情丰富起来,让自己成为有情有意的高素质的人。只要学生有了这些积累,有了感情积淀,不管高考选什么样素材,出什么样的题,我们的学生都能通过阅读和作者产生共鸣,准确把握文章中心,那么我们的最终目标就实现了。,第二部分: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全国卷,2008年的全国卷考纲明确规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考纲解读,(二)课标卷,必考内容关于现代文阅读2007年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2008年改成“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范围缩小,明确说明第一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只考查社科类文章,我们今年要好好训练。,选考内容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重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只是顺序发生了变化,但是小说的阅读就不要再忽略了,应要加强一下小说阅读。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2007年是“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因为全国卷大阅读没有变化,所以我们主要来看2007年课改区文学类阅读,高考改革以来一直是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社会的关注。2007年高考是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四个课改试验区的第一次新课改高考,面纱揭开,神秘尽现,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通过全景观察四个实验省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色:,命题回顾,(一)从选文体裁上来看,散文为主,小说次之。,四个课改实验区共三套试卷,海南和宁夏共用一套。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著名诗人叶延滨的散文灯火的温情,广东卷选用的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散文泥泞,海南和宁夏则选用了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情节林冲见差拨。与2006年高考大阅读全部采用散文相比,今年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改革很见力度,尤其是优秀古典小说作为高考大阅读,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2008年大阅读的选材有可能向古代或现代经典作品发展。,四个课改实验区共三套试卷,海南和宁夏共用一套。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著名诗人叶延滨的散文灯火的温情,广东卷选用的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散文泥泞,海南和宁夏则选用了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情节林冲见差拨。与2006年高考大阅读全部采用散文相比,今年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改革很见力度,尤其是优秀古典小说作为高考大阅读,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2008年大阅读的选材有可能向古代或现代经典作品发展。,(二)从题型上看,稳中求变,趋向探究。,稳主要表现在:1三套题均考查了文章的写法及其作用,这和2006年高考是一致的。比如:2007年山东高考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7年海南和宁夏卷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07年广东卷在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这是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这种题型2008年高考肯定还会有。,2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的理解,如2007年山东考卷第20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2007年广东卷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2007年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些题型是2006年高考常见的考查方式,2007年仍然沿用,相信2008年的高考也仍然不会抛弃。,稳中有变,变是主要的,四个省市课改新高考三套题同2006年高考试题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首先,题量减少,难度降低,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山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其中16题、18题均为两个小题,实际上成了六个题了,因而分量足,难度大;2007年高考文学类阅读文本变成四个题,再没有小题了,减少了题的数量,降低了题的难度。海南和宁夏2006年用的是全国卷,大阅读共四个题四问,2007年两个省市还是共用一套试卷,不过文学类阅读则变成了一道选择题(11题),三道问答题(12题、13题和14题),虽然还是四道题,但是已经大大降低了难度。广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五个问题,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减少为三道大题三问,非常明显地减少了题量,同时也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其次,课改试验区高考试题都增加了探究题。新课改考试大纲规定:探究,能力层级为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根据大纲精神,四个省市实验区共三套题都考查了探究题。山东卷2006年第19题实际上就已经考查了探究能力,题目是:“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2007年第22题又考查了“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海南和宁夏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则在第14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并且在题干上明确提出“探究”二字,用来指导学生做题。题目如下:“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这可是带招牌的探究题,货真价实。广东卷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文学类阅读在18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再次,引导学生体悟感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标与旧教材最明显的区别是,强调学生的感情体验。旧教材只强调认知,认知与感情教育是分开的,新课标则首先把认知与情意统一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新课标最突出的目标是:使学生受到感动,在感情上得到陶冶,从而成为一个有情有意的人。山东卷选取灯火的温情,文章由写作者在荒野黑暗中的感受写到人们在孤绝境界中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作者开头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引起同学们内心对黑暗中的灯火的感情体验,从小谁没有这样的体验呢?然后文章写孤绝境界,只要稍微长大些,有了朋友了,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孤独的:和小朋友闹翻了,到大了失恋、被诬陷、疾病等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验,有了这些体验并通过阅读调动它,回答问题就事半功倍了。,海南和宁夏选取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片断,写的是林冲被发配到沧州见差拨的一段。水浒传很多同学初中就读过了,那时无不对林冲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差拨的无耻充满了愤恨,因而文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共鸣。广东卷文学类阅读选取泥泞由作者小时候对泥泞的体验,写到俄罗斯民族的罗蒙诺索夫,柴科夫斯基等伟大人物的成长都与泥泞有关,从而升华了文章中心,这泥泞也就成了挫折、困难的代名词了,这和我们当前提倡的挫折教育是一致的,学生读懂了“泥泞”的含义,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涵,做题也就没有问题了。以上这些改变适应了新课标,改变了原来那种“偏难怪旧”的局面,加强了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2008年文学类阅读考查趋势,一、把握一个总趋势。总趋势:新课标高考将减少题量,降低试题难度,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体验的时间。2009年人教版新教材除去第二单元外,每个单元又减少了一课,这就是课改的主流趋势。2009年将有更多的省市加入新课改,这些省市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不要再在难度大的试题上下工夫,应该把时间和工夫用在读懂文章,体验感情上,读懂了文章,把握住了作者的感情,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命题预测,二、侧重两种文学体裁。两种体裁:一种是散文类,一种是小说类。新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虽然涉及到了诗歌、戏剧,但是前边已经有了一个诗歌鉴赏,后边即使考一个新诗鉴赏,毕竟有重复。戏剧可以出题,但是戏剧短了写不出内容,长了试卷篇幅又不允许,所以考查的可能性不大。全国卷主要是散文。(一)散文类。散文类文章形式多样,可以是写人散文,可以是叙事散文,可以是论说文,也可以是随笔小品,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散文语言优美,含蓄隽永,感情真挚,另外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各种散文,有经历可感受,有真情可体验,因而是出题材料的上上之选。(二)小说类。小说类文章,历史悠久,内容繁多,故有四大名著,今有各大派别,可节选长篇,可采用短篇,更可以直接用小小说,小说的语言简洁凝练,机智灵活,写作手法多样,对人物或贬或褒,对社会或讽或赞,都能从感情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因而很适合做阅读材料。,三、注意三个关键词:平实、探究、情意。(一)平实。是说2009年高考选材注重平实质朴,不偏不怪,一般是中外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这告诉我们在平时训练重要选取中外名家的名篇散文或小说,不要准求偏的难的,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阅读功底,只要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题就不会成为高考的障碍。(二)探究。探究题是高考的必考项目之一,从2005年湖南高考卷要求学生写300字的赏析文章起,探究题开始正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可以预言,探究题将是2008年高考的重头戏。因为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明确增加了一道探究题,能力层级为F。所以在2009年的高考训练中,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自己真正成为有探究能力的新时代的合格高中生。(三)情意。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应该交给学生成为一个真正人的各种素养,其中情感要素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注重人生体验,关注社会热点,把自己同社会联系起来,让自己的感情丰富起来,让自己成为有情有意的高素质的人。只要学生有了这些积累,有了感情积淀,不管高考选什么样素材,出什么样的题,我们的学生都能通过阅读和作者产生共鸣,准确把握文章中心,那么我们的最终目标就实现了。,现代文阅读总论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总重量2350千克,设计寿命一年。该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资源一号、二号等地球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例如,三维定向技术,即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天线分别要时刻对准太阳、月亮、地球。它采用三轴稳定方式,对月定向工作,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为了实现探月的四大科学目标,嫦娥一号上载有6套24件130千克月球探测仪器,其中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r/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其中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X射线成像光谱仪是嫦娥1号卫星的重要有效载荷之一。它是一个宽谱段、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荧光X射线探测系统,综合了新型的X射线成像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用于探测月表元素受太阳X射线或宇宙射线激发产生的和天然放射元素辐射的X射线,通过数据处理获得月表主要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从而确定月球表面位置类型和资源分布;实现对1-60keV能区全月面的成象观测,得到X射线月貌图和辐射能谱分布。其中在10-60keV能段,将是人类首次在环月轨道上对月面的观测,很有可能会有想象不到的新发现。,嫦娥一号奔月要转几次路,才能到达月球附近的轨道。整个飞行过程要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和环月工作轨道几个阶段。中国发射过各种轨道的地球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最远的航天器是“双星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要飞行到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奔月轨道,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距离的10倍,是“双星探测”飞行距离的5倍。进行月球探测不仅要跨过这样的距离,而且由于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有的特点,所面对的环境也和地球卫星有明显的不同,更加复杂和严酷,这些因素给发射嫦娥一号及其对月球开展环绕探测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因此,实施探月工程对中国航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研制和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要突破四项主要技术难关。轨道设计与控制是实现月球控测卫星月球探测飞行的保证。在飞往月球轨道的过程中,嫦娥一号既不能碰着月球,也不能飞过去。因此轨道设计和控制是一个新问题,要考虑多个天体引力作用下的飞行轨道,合理选择变轨策略,综合考虑多天体及航天器间的运动关系,优化飞行轨迹,满足燃料、光照、测探通信等各方面的需求。月球探测卫星从环绕地球飞行到准确进入环绕月球的飞行轨道,需经历多次复杂的轨道和姿态机动,要求控制精度高、实时性强。所以,嫦娥一号的飞行轨道与一般卫星的轨道不同,设计非常复杂,受到的制约因素也较多,必须正确认识月球卫星轨道设计的客观规律,寻找合理的工程实施途径。如面临地月相对运动、测控要求、运载火箭发射、月影分布、月食时机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分析求解地月转移轨道,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环月轨道的长期性研究,嫦娥一号轨道捕获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轨道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对其中的一些不利结果逐一加以甄别和排除,最终解决了最优化轨道设计难关,使嫦娥一号奔月飞行所需能量最少。(节选自天文爱好者2007年第10期),1下列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嫦娥一号”是在将资源一号、二号等地球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的基础上设计成的。B“嫦娥一号”采用的是三轴稳定方式,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展开对月定向工作。C“嫦娥一号”上载有6套24件130千克月球探测仪器,其中X射线成像光谱仪是由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D“嫦娥一号”总重量2350千克,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设计寿命一年。,【答案】C【解析】这只是搭载的仪器,并不是“嫦娥一号”本身的特征。,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嫦娥一号”采用的三维定向技术,是指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天线分别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对准太阳、月亮、地球。BX射线成像光谱仪综合了新型的X射线成像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是一个宽谱段、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荧光X射线探测系统。C中国发射过各种轨道的地球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最远的航天器是“双星探测”卫星,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比它还要飞得远。D在“嫦娥一号”飞行轨道设计过程中,只有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对其中的一些不利结果逐一排除,才能使“嫦娥一号”奔月飞行所需的能量最少。,【答案】A【解析】“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错,应是“时时刻刻”。,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X射线成像光谱仪可实现对1-60keV能区全月面的成象观测,得到X射线月貌图和辐射能谱分布,这样就很可能在10-60keV能段会有想象不到的新发现。B“嫦娥一号”所面对的环境比地球卫星更加复杂和严酷,其根本原因是它要飞行到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奔月轨道上,飞行的距离太过遥远了。C“嫦娥一号”的飞行轨道设计非常复杂,分析求解地月转移轨道、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环月轨道的长期性研究、“嫦娥一号”轨道捕获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D月球探测卫星从环绕地球飞行到准确进入环绕月球的飞行轨道,因为必须要经历多次复杂的轨道和姿态机动,所以要求控制精度高、实时性强。,【答案】B【解析】“嫦娥一号”所面对的环境比地球卫星更加复杂和严酷,其根本原因不是飞行的距离问题,而是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有的特点。,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毗拉哈之谜全世界共约有350名毗拉哈人,生活在巴西亚马孙州绵延300公里的迈西河流域。他们基本上没有时间概念,谈话的内容仅限于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是一个完全生活在“当下”的民族。两代人之间不讲故事,没有口头承传的历史。没有本民族的神话传说。除了用粗线条绘出灵魂世界中的形象之外,他们也没有自己的艺术。毗拉哈人是世界上最缺乏物质观念的民族之一,财产寥寥无几,也没有谋求更多财富的欲望。直到前不久,毗拉哈人还只是被语言学家所熟知,他们的语言中没有表示数字的词汇。他们学不会算术。一些支持普遍语法理论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方式;因为毗拉哈语中没有表示数字的词汇,所以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无法学会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计算。埃弗里特则认为:毗拉哈人的文化决定了他们的语言和生活方式;毗拉哈语中之所以没有数字,也没有颜色、时间等量化的抽象概念,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只强调当前的个人经历。毗拉哈人并不是不具备进行计算的思维方式,而是不愿强求,也不愿别人告诉他们做事情只有一种正确方法。例如,他们能够画出一条完美的直线,却不能每次都准确地写出数字1。他们喜欢亲密无间地在一起上课,却不看重西方的知识,甚至强烈地反对将这些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埃弗里特进一步强调指出:毗拉哈语颠覆了极具影响力的普遍语法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的大脑经过进化后拥有天生的语言能力,所有语言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模式,这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托马塞洛也说:“普遍语法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它在问世之初确实让人觉得有些道理。但在那以后,我们对许多不同的语言有了更多了解。而这些语言并非千篇一律。”当然,关于毗拉哈之谜的争论还在继续。,1不属于普遍语法理论“核心观点”的一项是()A毗拉哈语颠覆了极具影响力的普遍语法理论。B人类的大脑经过进化后拥有天生的语言能力。C所有语言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模式。D由我们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答案】A【解析】A项是对普遍语法理论的颠覆,而不是其含义。,2从原文看,以下对毗拉哈人“学不会算术”的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毗拉哈语中没有表示数字的词汇,这种语言限制了毗拉哈人的计算能力。B毗拉哈人不会运用量化的抽象概念,甚至不能每次都准确地写出数字1。C毗拉哈文化只强调当前的个人经历,这种文化限制了他们的计算能力。D毗拉哈人非常独特的文化,决定了他们的语言中没有量化的抽象概念。,【答案】B【解析】B项的表述不是原因,依据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毗拉哈人“学不会算术”的原因应该从语言或文化的角度思考。,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毗拉哈人没有自己的神话、艺术、颜色和时间等抽象概念。B毗拉哈人没有谋求更多财富的欲望,是世界上最缺乏物质观念的民族之一。C埃弗里特认为,限制毗拉哈人计算能力的不是他们的文化,而是他们的语言。D托马塞洛支持埃弗里特的观点,不过,关于毗拉哈之谜的争论还在继续。,【答案】C【解析】C项依据第三段,埃弗里特认为,限制毗拉哈人计算能力的不是他们的语言,而是他们的文化。,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智商”来预测人的成功。然而,美国研究人员提出: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不是智商(IQ),而是情绪商(又称情商,EQ)。研究人员发现,在成功的诸多要素中,智商因素仅占20%,而控制情绪的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等情绪智力因素则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与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创造了“情绪智力”这一术语,用以描述像了解自我情绪、控制他人情绪的移情作用,通过情绪控制提高生活质量一类的才能。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的新著情绪智力则使这一术语成为美国社会广为流传和讨论的话题。美国研究人员对“成功因素”作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智力因素占20%,其余因素包含社会背景、运气、健康以及被称为情绪商的一系列个人素质。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些高级管理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其原因往往是“人际关系紧张”,并非是“计划有误”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情绪控制技能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80年代中期,美国某保险公司某年雇佣了5000名推销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雇佣后第一年有一半人辞职,四年后这批人只剩下五分之一。原因是:在推销人寿保险的过程中,推销员要一次又一次面对被人拒之门外的窘境。该公司向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讨教。马丁塞里格曼对该公司15000名参加过两次测试的新员工进行了跟踪研究。其中有一组人没有通过公司的甄别测试,但却在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中取得“超级乐观主义者”成绩。研究表明,这一组人在所有人中工作任务完成得最好。第一年,他们的推销额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从此以后,通过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便成为被录用为该公司推销员的一个条件。另一个案例是,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大卫坎普尔及同事在研究“出轨的主管人”(指昙花一现的主管人员)时发现,一些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方面的缺陷。像“信心”“乐观”这样一些非智力范畴的个人素质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受到重视。公司员工们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同所有新词刚流行一样,要确切说明其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情绪反应无法通过美国人通常用的定量分析来给出读数,比方说,情商高达多少分。但是它却确确实实存在,明明白白对人产生影响。希望不久的将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商”因素,以求获得更多的成功。(选自管理在线,2008年3月),1关于“情商”这一概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情商”又称为“情绪商”,是情感的一种生理学称呼。B“情商”简称为EQ,被美国的研究人员认为是决定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C“情商”简单点说,就是控制情绪的能力和抓住机遇的能力。D“情商”这一说法是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与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创造的。,【答案】B【解析】A项应当属于心理学范畴。C项还包括诸多情绪智力因素,并非仅仅是这两种。D项彼得塞拉维和琼梅耶创造的是“情绪智力”这个术语,而非“情商”。,2对“情商”与“成功”之间关系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情绪因素在人的成功中,应该占有80%的比重。B人们之所以在工作中失败,是因为不具备或没有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情商。C在预测人的成功时,了解情绪智力比通过智商测试及其他标准化测试测量出的人的智力水平更有价值。D一个人能不能成功,除智力因素外,还包括是不是具有像社会背景、运气、健康等在内的各种情绪商。,【答案】C【解析】A项原文只说“智力因素占20%”。B项条件不充分,绝对化。D项“社会背景、运气、健康”不属于情商。,3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美国某保险公司的“两次测试”包括先前对5000名推销员的测试。B智商和情商互相联系,在每个人身上,发展虽不平衡,但大体趋于一致。C美国某保险公司的“两次测试”是指公司和马丁塞里格曼分别对15000名员工进行的测试。D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的研究表明:一些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方面的缺陷。,【答案】C【解析】A项并不包括前次对5000名推销员的测试。B项“大体趋于一致”与文意相悖。D项张冠李戴,应是“大卫坎普尔和同事”的研究。,4根据文章的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绪控制技能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它对企业应如何决定该雇佣谁,父母应如何培养子女,学校应怎样教育学生都是有用的。B一个具有自信和乐观精神的人往往比缺乏自信或悲观失望的人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尽管两者在智能上相差无几。C情商是心理学家继智商之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将会使人们忽略智商因素,转而重视情商因素。D情商和智商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互为补充,如果一个人面对压力时能集中智力并将智力付诸实用,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其情商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答案】C【解析】C项“将会使人们忽略智商因素”推断有误。,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水的美丽早已深入人心,但近日太湖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却使它的形象大大打了折扣。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几乎席卷了无锡市整座城市。由于蓝藻大面积爆发,受到蓝藻污染的水进入了自来水厂,然后通过管道流进了千家万户,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变差,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毫无疑问,蓝藻就是这个事件的元凶。那么,蓝藻是何种类的生物?它为什么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危害呢?蓝藻属于藻类。藻类是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它与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藻类的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一般构造比较简单。藻类大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等各种水体中,部分生于土壤、岩石和树干上。通常把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称为海洋藻类,把生活在各种淡水水体中的藻类叫做淡水藻类。蓝藻在分类上隶属于蓝藻门,在全世界共有2000种左右。这是藻类植物中最简单、最低级的一门。由于蓝藻和细菌一样,是原核生物,所以它又被称为蓝细菌。蓝藻也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的出现,在植物进化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蓝藻含有叶绿素,能制造养分和独立进行繁殖。蓝藻能够摄取地球还原性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游离氧,使大气中的氧气逐渐增加,有利于细菌生长。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百花盛开,万木争荣,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都是由蓝藻等藻类,经过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而来的。,蓝藻的藻体为单细胞或群体,不具鞭毛,不产游动细胞;一部分丝状种类能伸缩或左右摆动。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壁外常形成胶质鞘。它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核的组成物质集于细胞的中央,无核膜和核仁。大多数蓝藻呈蓝绿色,所以又叫蓝绿藻,这是因为体内含有叶绿素与藻蓝素的缘故。此外,它的细胞内还含有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以及藻红素等。常因个体老幼、生理状况及环境光质不同而呈红、黄、绿、褐、黑等丰富多变的颜色,也因此较其他生物更能有效利用光源以适应环境。蓝藻体外普遍具有一层黏滑的胶质鞘,这些胶质鞘可保护蓝藻生长在不良的环境,忍受高温、冰冻、缺氧、干涸及高盐度等。因此,在今天的自然界里,蓝藻仍然分布很广,是繁殖力很强的水生植物,在淡水、海水中,岩石、植物体上都有它们的踪迹,甚至在冰天雪地的两极,或98以上高温的泉水里,也都能生存。有的种类还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或生在植物体内形成内生植物。蓝藻吸收水中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大量的氧气,适量繁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遮阴、提供氧气和稳定水体环境等方面是有好处的。但是,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加剧了水质恶化,不仅危害鱼、虾、贝等水生动物,也威胁到人、畜的生存。(摘自百科知识,2007年7月,有删节),1关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蓝藻是一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B蓝藻与细菌、原生动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蓝藻的藻体为单细胞或群体,构造一般比较简单。D蓝藻体外的胶质鞘可为蓝藻在极端环境中提供完全的保护。,【答案】D【解析】D项原文只是说蓝藻的胶质鞘可以使蓝藻忍受一些极端的环境,但并未有可以提供完全保护的信息。,2关于“水华”成因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在水体表面形成的一层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B“水华”形成的主因是蓝藻由自然选择而产生的极强的繁殖力。C在夏季的富养水体中,蓝藻过量繁殖,从而造成“水华”。D相比而言,淡水比岩石、植物体甚至地球两极更易于蓝藻的聚集,从而形成“水华”。,【答案】C【解析】A项解释了“水华”是什么,并不是成因。B项缺少爆发“水华”必须的水体富养条件。D项理解偏颇,并不是因为容易生存就一定爆发“水华”。,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2007年5月下旬太湖发生水污染事件而造成的饮用水危机,蓝藻是元凶。B藻类大多数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部分生于土壤、岩石和树干上。C蓝藻在分类上属于蓝藻门,是藻类植物中最简单,最低级的一门,在全世界大约2000种。D因为体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大多数蓝藻又叫蓝绿藻,它能够制造养分和独立繁殖。,【答案】B【解析】原文信息为“藻类大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等各种水体中”,并非仅仅是淡水和海水这两类。,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同为原核生物,所以蓝藻和细菌并无两样,故又被称为蓝藻菌。B当今地球上百花盛开、万木争荣的动人景象,是由蓝藻等藻类经过数亿年的进化而发展来的。C蓝藻常因个体老幼、生理状况及环境光质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所以更能有效地利用光源来适应环境。D蓝藻在生物进化及稳定生态环境方面,可谓是功过兼有,所以需要辨证对待,科学控制。,【答案】A【解析】错置因果关系,原文的信息为“由于蓝藻和细菌一样,是原核生物”,这是表明在原核生物这一点上,两者具有共同点,并非说因为都是原核生物,所以两者就没有区别了。,第二部分: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15题。生命里的山峦杨闻宇五岳之外,黄山、庐山、峨眉山也属于了不得的名山。苏东坡有一首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实际上,无论进入哪座大山,苏东坡在庐山的这等感觉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是谓通感。人在成长途中总要进入不同的境地。这境地大体可分八类,每一类皆可以大山为喻。大地上最为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对于美妙青春,无妨喻之为“青山”。人在青春期,万象蓬勃,眼前是绵淼无限的光阴与岁月,裹挟着七彩缤纷的前程与理想,浑身有使不完的丰沛气力然而,古往今来的走出青山者,自悔青春懵懂,因为少壮欠努力而到世上空来了一回的大有人在,认定自己青春得意而无悔者,能数出几人呢?一代一代的过来人告诫儿孙辈珍视青春,等于是对牛弹琴。春日之山容,其色如黛,西厢记称崔莺莺“这些时春山滴翠,秋水凝眸”,隐喻爱情的最佳状态。步入婚爱期的男女,青春被推至极致,自然是进入了“春山”。春山美梦,千古之谜,且不计在爱情波涛中翻船溺水的众多男女能泅出几人,世上的长久夫妻纵然不少,其爱情内涵究竟如何?在“长久”这株大树上又曾吊死过多少真正的爱情?千秋万岁,涌进春山者熙熙攘攘,爱情与婚姻一直是谁也躲不开又怎么也理不清的人生命题,就连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也变成了“爱河饮尽犹饥渴”的角色。,文学类,女儿家秀媚明艳,娇美绝伦,无妨说是步入了“丽山”之境。数千年里,有哪一位出类拔萃的美女、丽人的下场收局是令人称道的呢?女性秀外慧中,敏感聪颖,可她们只从镜鉴中、水月里、人们的眼光中看到本身无上珍贵的潜在值,谁也看不清潜在值背后所潜伏着的危机,更想不到自己身后会是那样个“花钿委地无人收”的残局。红颜薄命之说,在浩大的“丽山”领地上反复地演示过多少遍了。第四座,是财富堆叠成的金光灿烂的“金山”。人行于世几乎都有投向金山的欲望。奇怪的是,进入之后即使已经腰缠万贯,却仍然不可能知足知止。富人自身也无所适从,不知巨额钱财要将自己导向何方,归宿何处。西方的富人长期摸索,最后归纳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于是热衷于慈善事业。后起的东方富人呢?硬是被巨富送进了地狱而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