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周检测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80994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周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周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周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检测题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汉末至唐代,婚姻受门阀制度影响极大,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宋代时,婚姻“不问阀阅”,士庶婚姻成为风俗。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A.等级观念的淡化B.人口大量迁徙流动C.社会阶层流动频繁D.理学思想的影响2.下表表示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创办报刊的数字年份191219131914-191519161924报刊数364135865对图表的解释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故1912-1913年出现了办报高潮B袁世凯死后,政治氛围日趋民主,故1914-1915年办报较少C袁世凯死后,政治氛围日趋民主,故1916-1924年再现办报高潮D为进一步探索强国御辱之道,1916年起先进的中国人再次掀起办报的高潮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在农村中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4.京张铁路被看作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其突出意义在于A通车运营后能赢得丰厚的利润 B大大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C“人”字形设计巧妙无比 D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5.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加入WTO后,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这主要是为了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力 B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收入 D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6.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7.据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有押租(相赁土地刚支付的保证金)记载之州县数为2个,雍正年间3个,乾隆年间30个,嘉庆年间62个。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趋势A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政府赋役制度调整C农业生产技术重大革新 D.人均占有土地增加8.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B.人口急剧膨胀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9.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10.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某地”是A英国的伦敦 B法国的巴黎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D意大利的威尼斯1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12.要论证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可以利用的材料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C.“依军功行田宅”D.“除井田,民得买卖”13.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14.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1 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河以北郡数秦岭淮河以南郡数西汉1037429西晋1628676A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15.戊戌变法时期,有人做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禁止缠足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16.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注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背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洋货比本地产品受欢迎 B.洋务运动抵制列强经济侵略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 D.中国已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17.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年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当时,英国发动三次英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B.将北美洲和大洋洲纳入世界市场C.推动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D.保护跨越大西洋的黑人奴隶贸易18.右图1957一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长江流域取代黄河流域,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大约是在A.两晋时期B.唐宋时期C.两宋之际D.明清之际20.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市人口和压缩城镇粮僻肖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当年内减少1000万人。这一规定A.加重了农村人口负担 B.是对“左”倾错误的调整C.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违背了城镇化建设要求21.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2.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20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A炼钢技术的改进 B化学工业的进步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23.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互联网B.轮船航运业C.电报业D.大众报业24.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25.在19 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A.商业繁盛的地区B.盛产煤炭的地区C.邻近河流的地区D.电力充足的地区26.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27.西周井田制是土地公有制,所以阡陌纵横井井有条,而在封建社会私有制土地下,不仅爆发了争夺土地及其附属资源的惨烈的战争,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造成对经济具有巨大破坏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材料表明A.土地私有制阻碍社会进步 B.土地公有制优越于土地私有制C.土地公有制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 中国农业进步的阻力比较大28.下表是某地茶叶种植面积和茶户数估计1836-18381894增加产量(万市担)260.50468.17207.67种植面积(万亩)521.00936.35415.35茶农户数(万户)130.25234.09103.84茶农人口(万人)651.351170.45519.10表格数据反映出当时中国A.茶叶种植技术的提高 B.摩纳哥也生产商品化加强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9.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 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 个,到2000 年,城市数量增加到663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30.“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31.新中国的经济体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 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种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材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什么现象,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4分)材料三、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 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决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 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一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 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概括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并分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4分)32.能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材料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材料三:第一条“缔约各方间通过本条约建立以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为基础的欧洲煤钢联营。”第二条“欧洲煤钢联营的使命是在配合各成员国的一般经济下,根据第四条所规定的条件,由于共同市场的建立,对于各成员国中经济的扩张、就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所贡献。”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材料四:1958年仅达县一个县抽调30万农村劳动力“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建土高炉3000多座,59年建洋高炉11座。当年全省建成炼铁土高炉7万座,冶金企业由过去的139个猛增到689个,上山炼钢铁的劳动力达800多万个。四川达县地区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3分)(2)根据材料二所示比例图概括指出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能源总的发展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煤炭、石油和核能得以开发利用的原因。(6分)(3)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欧洲国家在能源方面除了煤钢联营,之后还进行了什么能源联营?(1分)这些联营机构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4)材料四反映的历史时期我国在能源建设和利用上取得主要成就有哪些?(4分)据所学知识简述材料四现象带来的危害?(4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认识。(2分)33.不同角度看历史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回答下列问题。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1)按照材料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6分)(2)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康纳认为:“瓦特的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个胜利,可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依据所学知识,论证奥康纳的观点。(10分)试卷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婚俗。材料中“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指的是经济层面,社会阶层流动频繁体现了经济变化,故C项正确;A 、D两项是思想层面,排除;人口大量迁徙流动则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2.D3.D略4.D5.A6.B材料强调开市以“击鼓三百声”为准,同时又以日落前七刻而击鼓三百声而散,可见“市”受时间的限制,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7.A8.A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的同时,美国又在中国东南沿海发起攻势;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从1964年开始,国家开始调整工业布局,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故答案选A。9.D题干中的时间为“1982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出现在1992年,排除。B项出现在1992年之后的中国,排除。C项出现在2001年之后,排除。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生产力发展引发生产关系的变化,乡镇政府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D项正确。10.C11.D材料中的新现象“新礼服”、“剪发”、“爱国帽”、“废缠足”、“阳历”、“鞠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都与“辛亥革命”有关,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城市出现了西方式的生活方式,但未出现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的事件;戊戌变法时期,还未有“阳历”;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但在礼仪方面未涉及,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2.D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故答案为D。A项是土地国有制,B项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C项是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均与题意不符,排除。13.A谚语中强调是施肥、除草、时令播种、深耕等耕作技术的提高,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的状况,重农抑商政策在题意中未体现,B项排除。“生活舒适”无法体现,C项排除。此题与传统文化无关,D项排除。14.A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可,北方和南方郡数,由西汉时期的74:29到西晋时期的86:76,说明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西汉、西晋的都城还在北方,可见政治中心并未南移,故A项错误;淮河北、南的郡数与西汉和西晋时期我国疆域的大小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给出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5.B16.C17.A18.B19.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都南迁后,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长江流域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故答案为C。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20.B21.D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海禁政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是阻碍对外贸易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A项中“杜绝”,太绝对化,排除。B项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与台湾问题无关,排除。22.A23.C1884年,福建的茶叶外销价格做到了与上海同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互联网出现在中国是1994年后,A项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轮船航运业不能及时反馈信息,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大众报纸的传递性较慢,D项排除。24.C25.D题干时间为“19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建立的纺织厂选址就应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项符合题意。A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考虑的因素,排除。C项是自然力限制下的选址考虑因素,与题意不符,排除。26.C材料的意思是: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外贸政策从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到自由贸易,但对其殖民地印度仍然坚持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外贸政策并非一概的自由贸易,而是根据国家利益需要,采取不同的外贸政策,故选C。A的表述太绝对;B项与材料描述存在直接矛盾,而且与史实不符;D项仅仅是材料中的局部信息而不是材料饿中心主旨,也排除。27.D28.D29.B材料反映的是城市数量的增加,时间为1978年之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促使中小城市的增长,B项正确。A项出现在1980年,C项出现在1984年,D项出现在1984年,A、C、D三项都与题意时间不符,均排除。30.B棉花一直都是经济作物,这不能成为材料中棉花地位变化的前提,D错误;商品经济发展对丝、麻、棉都适用,排除C;从材料中不能判断是否有政府推广,排除A;由所学知识可知,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极大地推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故选B。31.32.(1)应用:用作车轮的润滑油(车轮润滑)、照明的灯油(照明灯油)、制作书画用的油墨(书画油墨)。(2)趋势: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呈下降趋势,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呈上升趋势。(2分)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的开采和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利用,近代化学技术的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原子能技术发展,物理学的革命及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等加快了核能的开发和利用。(6分)(3)原子能(1分);影响:加强了欧洲缔约各国(欧共体)政治、经济联系,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减轻了成员国对美国的依赖;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每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不超过4分)(4)成就:先后建成了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石油已经实现自给。危害: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8分)(5)要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新能源可相对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利于解决资源枯竭问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33(1)评价:新航路开辟及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使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走向整体的现代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原始积累加速,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2)“胜利说”: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每点2分,最高不超过6分)“灾难说”:蒸汽机的推广,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土地植被破坏,煤渣烟尘又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