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沪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740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上海市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 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人步行速度约4km/h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3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4如图是春晚节目逗趣中的一个画面,“狗叫、鸟鸣及手影”,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演员模仿的是动物叫声的音调D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观众,看到的多彩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5下列光学器具:显微镜 穿衣镜 潜望镜 伽利略望远镜 远视眼镜其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BCD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7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檐上冰凌8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婉转的唱歌;在距岸边2m的水中,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的游动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柳树”和“水草”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B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m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mD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9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A甲B乙C丙D丁10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飞机B气流C地面D自己11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12下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1)和(4)B(2)和(3)C(2)和(4)D(1)、(2)、(3)、(4)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nm14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次的音调低,第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15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朵;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填“反射”或“折射”)红光人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它,这是一种光的现象,如将它拿到紫光照射的房间内,看到它是色16小阳为他的自行车设计了一个速度计,车轮每转动一圈就计数一次某次行驶中,小明发现5分钟恰好完整计数了300次,车轮的周长为3m,则这段时间内自行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m/s17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18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球运动时间长,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19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计时s后小车开始运动;小车做的是(匀速/变速)直线运动,1s至5s小车通过的路程是m,速度是m/s若小车的运动规律不变,在前10s内通过的路程为m20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和一个月前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这一对组合体将携手遨游太空两周(见图甲)(1)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2)两个重达8吨多的庞然大物都是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运载火箭的头部涂有一种特殊材料的保护层,它在与空气作用升温后会熔化,并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不再升高,从而保护了火箭(3)图乙是安装在神州八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对接过程中的天宫一号,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透镜通过摄像机镜头所成的是一个(选填“正”或“倒”)立的像三、解答题:本题8小题,共52分解答24、25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1如图所示:分别读出下列图中温度计、刻度尺、秒表上的读数(1)温度计示数为 (2)铅笔的长为 (3)秒表示数是mins22在右图中画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大致方向23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4在图中根据透镜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按题目要求作图)25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26如图1是王凯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1)实验要选取(相同/不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关系(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成像区最好选择在(较亮/较暗)的环境中,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厚一点/薄一点)较好(3)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能/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4)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前/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进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实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第一次9.09.0第二次13.513.5第三次15.015.0(5)通过实验探究,王凯掌握了平面镜成像规律他学以致用,根据像AB作出了物体AB,请你也来试一试吧(在图2中作出)27小苗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如图(甲)所示它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1)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图(选填“A”、“B”、“C”、“D”)(2)若在图中(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 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2所示,要看到如图2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要看到如图2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A小于1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等于20cm D大于20cm(3)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3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整(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是的(填“完整”或“不完整),且亮度变(5)烛焰成虚像时,人眼应该从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选填“烛焰”、“光屏”)(6)小雪小组做此实验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如图4所示),你认为其好处是(写出一点即可)29探测船上的声纳发出的超声波以每秒1500m 的速度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8s后声纳收到反射的超声波,试求海底的深度30时堰通张郭的泰东河大桥建成,给当地带来了更大的财富,拉动了该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一列长为15m的大巴匀速通过这座长285m的桥,测得大巴完全通过此桥需要半分钟求(1)大巴运行的速度合多少km/h?(2)大巴全部在桥上的时间31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2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78摆长l/m0.300.400.500.600.700.800.901.00周期T/s1.11.31.41.51.71.81.92.0周期平方1.21.62.02.32.93.23.64.0(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选填“长”或“短”)(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3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象(3)分析图3所示图象,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l成关系(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2016-2017学年上海市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 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探究式学习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的核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要做到规范操作、安全操作,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解答】解:对照探究实验的几个要素可知,“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属于做出猜想,因此是猜想假设环节故选B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人步行速度约4km/h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在1cm以内,达不到5cm;故A错误;B、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根据速度单位间的关系得,1.1m/s=1.13.6km/h=3.96km/h;与4km/h接近;故B正确;C、洗澡水的温度低于人的体温,较适合;100是沸水的温度,做洗澡水会将人烫伤;故C错误;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远远大于0.2s;故D错误;故选B3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1)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与物体振动频率无关(2)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4)减弱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也可以在人耳处减弱根据各个选项的具体做法,分别进行分析【解答】解:A、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4如图是春晚节目逗趣中的一个画面,“狗叫、鸟鸣及手影”,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演员模仿的是动物叫声的音调D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观众,看到的多彩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析】逐一分析各个现象的原理及本质,并且要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光的色散及声是如何传播的【解答】解: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演员模仿的是动物叫声的音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选项A、C、D是错误的,而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选B5下列光学器具:显微镜 穿衣镜 潜望镜 伽利略望远镜 远视眼镜其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BCD【考点】光的反射【分析】把光学器具分成两种镜面:面镜和透镜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透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定律【解答】解:属于面镜的是穿衣镜、潜望镜,是利用的反射定律工作的;属于透镜的是显微镜、伽利略望远镜、远视眼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工作的故选C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液化及液化现象;参照物及其选择;光的反射【分析】(1)区分音调和响度,就要看生活中的含义是指声音大小还是高低;(2)知道露的形成是液体现象;(3)判断光源的依据是否发光;(4)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解答】解:A、“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的意思,所以是指响度,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故B错误;C、桃花红的原因是反射了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故C错误;D、孤帆相对于江岸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7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檐上冰凌【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C符合题意;D、冰是水遇冷凝固而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婉转的唱歌;在距岸边2m的水中,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的游动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柳树”和“水草”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B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m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mD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考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地面上物体在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水中的物体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最后再根据题目所给数据以及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树上的画眉鸟是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水中的鱼是通过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D正确画眉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所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5m,故B错误我们看都的“小鲤鱼”是经过折射后的虚像,实际上鱼在像的下面,故C正确故选B9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A甲B乙C丙D丁【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可以解释的现象有: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现象【解答】解:金星凌日现象是指地金星和太阳处在了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根据此意可以判断金星的位置在丁的位置故选D10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飞机B气流C地面D自己【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被研究的物体是飞机,飞机以本身为参照物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位置的改变,是没有意义的不符合题意B、被研究的物体是飞机,飞机和气流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模拟气流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符合题意C、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飞机和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D、飞行员坐在飞机上,飞机和飞行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观察物距,同时要对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等所成的像有所了解【解答】解:A、投影仪所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图中所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B、照相机所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图中所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C、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所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符合题意;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而图中为凸透镜,不符合题意;故选C12下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1)和(4)B(2)和(3)C(2)和(4)D(1)、(2)、(3)、(4)【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度大小不变【解答】解:(1)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2)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3)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4)表述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运动,符合题意的是(2)和(4)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90n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本题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解答】解: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9108m=9108109nm=90nm故答案为:刻度尺;9014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一次的音调低,第一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20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越低,振动越慢;(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敲击越重,振动幅度越大,其响度也就越大;(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解答】解:此题中振动的快慢和振动幅度的大小是用转换法,通过乒乓球来体现的,乒乓球弹得远说明振幅大,响度大,乒乓球弹得快说明频率高,音调高(1)第一次乒乓球弹得慢,说明音调低;(2)第一次乒乓球弹得远,说明响度大,敲得重;(3)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故答案为:一;一;2015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反射(填“反射”或“折射”)红光人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它,这是一种光的漫反射现象,如将它拿到紫光照射的房间内,看到它是黑色【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光的反射;物体的颜色【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反射光的颜色所决定,蟹盖是红色的,它只能反射红光;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解答】的解:(1)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鲜美的味道由于扩散会传到我们鼻子,所以会闻到味道;(2)蟹盖是红色的,所以红色物体吸收其它所有颜色的光只反射红光,红光反射到我们眼睛,所以我们看到它是红色的;(3)蟹壳的表面是比较粗糙的,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是漫反射故可以从不同的位置看到;(4)紫光照射蟹盖时,不能被反射,故蟹盖看起来是黑色的;故答案为:空气,反射;漫反射,黑16小阳为他的自行车设计了一个速度计,车轮每转动一圈就计数一次某次行驶中,小明发现5分钟恰好完整计数了300次,车轮的周长为3m,则这段时间内自行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已知周长和次数可以求得距离,又知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自行车的速度【解答】解:5分钟恰好完整计数了300次则自行车行驶的路程:s=3003m=900m,自行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3m/s故答案为:317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30;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1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首先了解什么是法线,什么是入射角,什么是反射角,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这样才能解答此题【解答】解: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30当入射角增大10时,则入射角变为30+10=40,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变为40,所以反射角也增大了4030=10故答案为:30;1018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甲球运动时间长,乙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根据题意,首先要明确,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秒,根据间隔的段数可以确定运动时间的长短;利用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以确定其通过的路程,由于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以确定物体速度的变化【解答】解:甲图中,包括了5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秒,即甲运动了秒;乙图只有3个时间间隔,乙运动的时间为:秒,所以甲运动的时间长;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仍然相等,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乙图所示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所以乙的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甲;乙19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计时1s后小车开始运动;小车做的是匀速(匀速/变速)直线运动,1s至5s小车通过的路程是8m,速度是2m/s若小车的运动规律不变,在前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8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由图象可知,小车在01s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0,这说明小车是在计时1s后才开始运动的(2)由图象知小车运动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可以过1s与5s的时间点上做纵轴的平行线,与图象有两个个交点,过交点做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有两个个交点,看纵轴两交点间的数据就是对应的路程(4)由速度的计算公式 V=可以求出小车的速度(5)由公式s=vt,可求出小车10s内的路程【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在0s1s内小车的运动路程是0m,小车在0到1s的这个时间段内,小车是静止的,从1s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车的运动路程不断的变化,说明小车是从1s以后开始运动的(2)由小车的路程时间图象可看出在1s后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s随t均匀增加,所以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由图象知:1s时小车的路程为0m,5s时小车的路程为8m,则1s至5s小车通过的路程为s=8m0m=8m(4)1s至5s时间t=5s1s=4s,则小车的速度V=2m/s(5)小车在1s内,小车静止,则前10s内的运动时间t=9s,小车的路程s=vt=2m/s9s=18m故答案为:1;匀速;8;2;1820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和一个月前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这一对组合体将携手遨游太空两周(见图甲)(1)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静止(选填“静止”或“运动”)的(2)两个重达8吨多的庞然大物都是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运载火箭的头部涂有一种特殊材料的保护层,它在与空气作用升温后会熔化,并迅速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不再升高,从而保护了火箭(3)图乙是安装在神州八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对接过程中的天宫一号,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摄像机镜头所成的是一个倒(选填“正”或“倒”)立的像【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2)火箭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很容易烧毁火箭,所以要利用特殊材料的熔化和汽化来吸收热量,从而保护火箭(3)根据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应用知道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解答】解:(1)被研究的物体是神州八号,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静止的(2)火箭的头部涂上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与空气作用升温后会熔化,并迅速汽化从而吸收大量的热,起到防止烧坏火箭的作用(3)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是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答案为:(1)静止;(2)汽化;吸收;(3)凸;倒三、解答题:本题8小题,共52分解答24、25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1如图所示:分别读出下列图中温度计、刻度尺、秒表上的读数(1)温度计示数为36 (2)铅笔的长为5.24cm (3)秒表示数是1min40s【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2)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1)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30”在“40”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36(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7.2cm和7.3cm之间偏向7.2cm一侧,估读为7.24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7.24cm2.00cm=5.24cm(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略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0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40s故答案为:(1)36;(2)5.24cm;(3)1;4022在右图中画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大致方向【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由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解答】解:过入射点作法线,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23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24在图中根据透镜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按题目要求作图)【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25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确定经过透镜折射后是发散了还是会聚了,从而可以确定透镜的种类【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远离了主光轴,即透镜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如下图所示:26如图1是王凯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1)实验要选取相同(相同/不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成像区最好选择在较暗(较亮/较暗)的环境中,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薄一点(厚一点/薄一点)较好(3)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不能(能/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像(4)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前(前/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进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像距等于物距实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第一次9.09.0第二次13.513.5第三次15.015.0(5)通过实验探究,王凯掌握了平面镜成像规律他学以致用,根据像AB作出了物体AB,请你也来试一试吧(在图2中作出)【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实验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亮度差越大,成像越清晰实验中选择的透明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越接近,实验越简单(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这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佳方法(4)实验时眼睛从平面镜前观察时,既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同时也能看到镜后的物体;眼睛从平面镜后面观察,只能看到镜后的物体,无法确定物体像的位置,无关比较物像大小关系表格中列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可以总结物距和像距的关系(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作图【解答】解:(1)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光系(2)要想成像更清晰,选择烛焰和环境亮度差比较大的较暗环境好玻璃板要薄一些,使两个反射面成像几乎重合,简化实验(3)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观察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4)观察时眼睛在平面镜前,既能看到镜前蜡烛的像,同时也能看到镜后的蜡烛由表格数据知,平面镜成像时,物距等于像距(5)由A点向平面镜作垂线AO,并延长至A,使AO=OA由B点向平面镜作垂线BO,并延长至B,使AO=OB连接AB,AB是AB的虚像,如图所示:(1)相同;大小;(2)较暗;薄一点;(3)不能;实像;(4)前;像距等于物距;(5)见上图27小苗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如图(甲)所示它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1)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A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D图(选填“A”、“B”、“C”、“D”)(2)若在图中(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B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2)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当取下凹透镜时,像会靠近透镜【解答】解:(1)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是A图;近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是D图(2)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当取下近视眼镜时,像会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故答案为:(1)A;D;(2)B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 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2)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2所示,要看到如图2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B,要看到如图2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AA小于1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等于20cm D大于20cm(3)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3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下(填“上”或“下”)调整(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填“完整”或“不完整),且亮度变暗(5)烛焰成虚像时,人眼应该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选填“烛焰”、“光屏”)(6)小雪小组做此实验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如图4所示),你认为其好处是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写出一点即可)【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判断凸透镜的焦距(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蜡烛的移动方向(4)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5)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要从光屏一侧观察物体的像(6)要解决此题,需要分析二极管与烛焰的区别:二极管比烛焰的亮度更大,并且形状更特别,在研究时更容易理解倒立实像的含义并且二极管发光比较环保安全蜡烛在燃烧时会消耗而变短,同时遇到风会晃动【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最小最亮的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如图A,看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眼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物距大于10cm小于20cm如图B,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眼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物距小于10cm(3)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图中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下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蜡烛向下移动(4)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所以像还是完整的(5)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要从光屏一侧观察物体,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6)发光二极管比烛焰的亮度更大、更环保,更容易看出倒立实像不仅是上下相反、而且是左右相反同时蜡烛燃烧有火焰,不如发光二极管安全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同时蜡烛会越烧越短,而二极管不会因此,优点很多,如: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跟燃烧蜡烛相比,LED发光体更安全、环保故答案为:(1)10;(2)B;A;(3)下;(4)完整;(5)光屏;(6)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29探测船上的声纳发出的超声波以每秒1500m 的速度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8s后声纳收到反射的超声波,试求海底的深度【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回到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海底深度【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t=8s=4s,v=,海底深度:s=vt=1500m/s4s=6000m答:海底的深度为6000m30时堰通张郭的泰东河大桥建成,给当地带来了更大的财富,拉动了该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一列长为15m的大巴匀速通过这座长285m的桥,测得大巴完全通过此桥需要半分钟求(1)大巴运行的速度合多少km/h?(2)大巴全部在桥上的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大巴完全通过大桥所经过的路程为车长与桥长之和,根据公式v=可求车的运行速度;(2)大巴全部在桥上时,经过的路程为桥长与车长之差,根据公式t=可求大巴全部在桥上的时间【解答】解:(1)大巴运行的速度:v=10m/s=36km/h;(2)大巴全部在桥上的时间:t=27s答:(1)大巴运行的速度合36km/h;(2)大巴全部在桥上的时间为27s31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2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78摆长l/m0.300.400.500.600.700.800.901.00周期T/s1.11.31.41.51.71.81.92.0周期平方1.21.62.02.32.93.23.64.0(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长(选填“长”或“短”)(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3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象(3)分析图3所示图象,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l成正比关系(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将钟摆的长度调短【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周期和摆长数据,看周期随摆长的增大怎样变化;(2)作图时要先根据数据进行描点,横坐标是摆长,纵坐标是周期的平方,然后用平滑的线连接各点;(3)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象的特征判断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l的关系:如果图象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说明它们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是双曲线说明它们是成反比例关系;(4)由于摆动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很短,可以采用累计法进行分析计算摆动一次所需时间;(5)可以通过调整摆的长度来调整摆动时间,因为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长,摆长越短,摆动周期越短【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时间越长;(2)按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作图如下:(3)做出的图象是直线,说明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4)因为单摆摆动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很短,所以可以采用累计法进行分析计算,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5)若摆钟走慢了,说明钟表的摆动周期长了,所以应该将表的摆长调短些;故答案为:(1)长;(3)正比;(4)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5)将钟摆的长度调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