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萦萦窗下兰, 密密堂前柳。,陶渊明,奉气桃栽一百根, 春前为送浣花溪。 杜 甫,柳州柳刺史, 种树柳江边。,一瞎子,一矮子,一驼子,吃酒争座,各曰:“说得大话 的便做头一位”瞎子曰:“我目中无人,该我坐。”矮子曰: “我不比常(音同长)人,该我坐。”驼子曰:“不要争,算来你们都是直背(音同侄辈),自然该让我坐。”,直 背,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柳宗元,字_(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_。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刺史,也称_。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建有罗池庙祭祀他。,子厚,柳河东,柳柳州,作家作品,北宋末年,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为“文惠候”,因而纪念柳宗元的祠堂称为“柳候祠”。“柳候祠”古朴轩昂,塑有柳宗元及其部将的仿铜塑像,陈列有文物,图表,书画,详尽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和历史功绩,祠内还有柳宗元书写出的“龙城石刻”和苏轼书写的“荔子碑”等碑刻40余方,脍炙人口。园内有亦有“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等古迹。,作家作品,柳侯公园,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作家作品,古文运动,“文以明道”,唐宋八大家,我们学过柳宗元的哪些作品?,黔之驴(寓言故事),黔驴技穷,黔驴技穷:比喻仅有一点伎俩也用完了 黔驴之技: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我们学过柳宗元的哪些作品?,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山水游记),柳宗元的诗文具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传、罴说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作家作品,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体裁与背景,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娟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体裁与背景,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柳宗元与韩愈,政治上属于对立的派别,韩愈反对“永贞革新”,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并为此一贬再贬。 在古文理论上,韩柳有相同的见解,但侧重点不同。韩愈以一代宗师的身份,振臂高呼,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并身体力行地参加社会实践,以改造社会为己任。,一、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叫)什么名。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好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的人给他起个外号叫“驼”。驼听说起外号的事,说:“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于是舍弃他(原来)的名,也自称起“橐驼”了。,第一段:,1、故乡人号之“驼”。 2、名我固当 3、因舍其名:,故:所以 乡人:乡里的人;,名作动 取名 固:本来;当:恰当,因:于是,类橐驼,乡人号之“驼”,“甚善”,亦自谓“橐驼”,思考第一段: (1)本段写什么? 介绍人物身世 (2)介绍身世侧重介绍名字,“驼”并不雅, 为何驼要自称? (豁达身残而自信),二、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西边。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有钱有势的人(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以及卖果的,都争着迎接和雇用(橐驼)。察看驼所种的树,即或移植,没有不活的;而且硕大茂盛,结果早并且多。其他种植的人虽然暗中观察,效仿羡慕,没有能赶得上的。,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 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凡长安富人为观游及 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第二段,1、或迁徙,无不活 2、早实以蕃 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即或,实(结果,名词做动词) 以 相当于“而” 表递进,其它的种树人 虽然 没有人 能够 比得上,第二段:郭橐驼种树的特殊技能 1、驼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际遇 争迎取养; 两种人均能满足; B、高超不怕“移徙”; C、他植者莫能如也 2、本段写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侧面描写,三、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通“矣”),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有(人)问他(种树的方法),回答说:“橐驼并不是能使树木长寿而且茂盛啊,(而是)能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以使它的本性发展而已。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它的)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不要(再)动,不要忧虑,离开后就不再去看。 其莳sh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那)种植(小心得)像对待孩子,(那)放在一边(不管)像抛弃掉了,那么它的天然(品质)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所以我不妨害它长而已,(并)不是有能使它硕大茂盛的(本领)啊;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而已,(并)不是有能使它早并且多(结果)的(本领)啊。,第三段,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尔。 2、凡木之性 3、其莳也若子,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目的,相当于“来”; 致:尽的意思,使动 使发挥到尽头。 性:本性,性:方法,也:表停顿语气 子:名作动,抚育子女,5、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而已:罢了, 硕茂:使动,使高大,使茂盛。,6、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蕃:使动,使早,使.结果多; 而,连词,表递进,4、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 而:表顺接 得:获得,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其他种植的人则不是这样。(树的)根拳曲而土常换,他给树培土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假使有能不这样的,则又爱它太情深,忧它太过分。早晨察看,晚上抚摸,已经离开而又回来看。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检验它的生死,摇晃树干来看它(栽得)是疏松还是密实,而树木的本性一天比一天远去。虽说是爱它,其实是害它;虽说是忧虑它,其实是仇恨它:所以不如我啊。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3、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手指甲抓,名作动,肤:这里指树皮以:表目的,“来”,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 名作状,8、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1、其培之也,为培土,2、忧之太勤,为担忧,不若我 为何能 (宾语前置),(1)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根拳而土易观其疏密” (3)本段用了什么方法阐述? 对比,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殆。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的人说:“把你的(种树)经验,挪到当官治民上,行吗?”橐驼说:“我知道种树(的道理)而已,治理(百姓),不是我的事啊。但我居住在乡间,见做官的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而最终却给他们带来灾祸。早晚官吏来而喊道: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种,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让)你们早早地煮蚕茧抽取蚕丝,早早地纺你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敲鼓而聚集他们,敲梆bng子而召唤他们。我们小百姓顾不上吃饭来应酬慰劳差吏,尚且都没有空暇,又靠什么来使我们人口兴旺,生活安定呢?所以穷困并且懈怠。像这样,那么和我所从事的行业难道也有类似吗?”,第四段,(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2)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3)“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祸呼、鼓、聚、击、召),重点字词: 1、官: 长(人者):管理。 2、烦: 3、祸: 4、勖:鼓励。遂: 5、聚: 6、飧饔: 7、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8、病:穷困。类:类似。,名做动,做官。,使动,使繁多。,名做动,造成灾祸。,使动,使之成。,使动,使之聚合。,晚饭、早饭,用做动词,吃饭。,使繁衍 使安顿,五、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问的人说:“咦,不是很好吗!我请教养树(的方法),(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传播这件事来作为官吏的借鉴。,1、 木之性(理论说明) 2、 种植方法(实践总结) 3、 顺其自然(议论) 4、 他植者违反(反面申述) 5、 种树之术,并不高深 (自谦明理),对比映衬,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结构表,总说,分述,译文: 问的人颇有感慨地说道:“这不是说得很好吗?我问养树,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我记下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戒鉴。,第四段:将种树管树之理运用到吏治中去。 (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2)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烦、祸呼、鼓、聚、击、召,(3)“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根拳而土易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 摇其本以观,虽曰爱之, 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 其实仇之。,促尔耕 勖尔植 督尔获 早缫而绪 早织而缕 字则幼孩 遂而鸡豚,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第五段 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 (传其事以为官戒),重点字词:传:记载,写作背景,本文上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并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已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民不聊生。,(一)运用了多重对比: 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 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 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总结古汉语知识,名我故当,名,命名.本为名词名字,作动词.,驼业种树,业,名词职业,用作动词,意动,以为职业,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名词,手、指甲的统称,用作动词, 用指甲抓,长人者好烦其令,长,名词官长,用作动词,治理,而卒以祸,祸,名词灾祸,用作动词,造成灾祸,其筑欲密,筑,捣土用的杵,用作动词,捣土,词类活用,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硕大茂盛,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蕃 ,形容词作使动。 使之蕃盛,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蕃,使繁衍生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致,使尽,使发展,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形容词作动词。 保全,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名词作状语,一词多义,本,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粟者,政之本务,今存其本不忍废,根,根本、基础,稿本、版本,病偻,故病且怠,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生病,贫穷,毛病,病,吾不害其长而已,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心害其能,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妨害,妒忌,灾害,祸害,害,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形容词作动词。 保全,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名词作状语,一词多义,本,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粟者,政之本务,今存其本不忍废,根,根本、基础,稿本、版本,病偻,故病且怠,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生病,贫穷,毛病,病,吾不害其长而已,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心害其能,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妨害,妒忌,灾害,祸害,害,故,故乡人号之“驼”,此物故非西产,君安与项伯有故,累官故不失为州郡,广故数言欲亡,所以,本来,旧交,仍旧,故意地,顾,去不复顾,相如顾诏赵御史,顾吾念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不复顾利害,看,只是,拜访,顾及,回头,特殊句式,故不我若也,好烦其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宾语前置,故不若我也。,省略句,省略谓语,好烦(发)其令。,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学习目标: 1.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进行口译; 2.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为官治民的道理. 3.掌握“瘘”等18个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等几个文言重点虚词的用法。,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作者把一个什么道理寄寓于了个什么故事?,郭橐驼“顺木之性,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1、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2、转入正题,道出过橐驼史一个种树的行家 3、郭橐驼坛种树经验 4、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 5、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做传目的。,总结全文 1、归纳主题: 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2、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 (写作特点归纳) (1)对比与映衬 (2)婉约而多讽 (3)简洁而生动,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的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总结全文,探究阅读,结合“能顺木之天性以致其性”谈谈儿童教育,树木与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儿童的根本方法影视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应按照既然规律教育儿童,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认为束缚或戕害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者只能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性以致其性”,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动辄体罚。,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