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芦家洼煤矿水灾事故.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545548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川芦家洼煤矿水灾事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淄川芦家洼煤矿水灾事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淄川芦家洼煤矿水灾事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淄川芦家洼煤矿3.26突水瓦斯窒息事故,淄川芦家洼煤矿3.26突水瓦斯窒息事故,3月25日14:00左右,该矿在三南平巷施工探水孔,仅施工2米多,老空水溃出,人员撤离。之后,由于瞬间水流较大,19:00左右将二南风桥冲毁,风流在采区中部短路,矿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水由回风道进入进风道到底部车场,入水仓处一风门阻水,矿领导安排去掉风门,造成风流在采区下部又一次短路,上山采区基本无风,溃水巷道有害气体积聚。26日早班,班长和瓦检员到迎头察看出水情况,两人没采取任何措施冒险进入造成窒息死亡。用一句话来表述,这是一起因探放水措施不落实、老空水溃出、破坏通风系统,导致有害气体积聚,工人违章冒险进入引发的窒息事故。,一.矿井概况,淄川区寨里镇芦家洼煤井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西周村北,井田面积0.6322km2,批准开采4、5、6、7、8、9层煤,开采深度为+30+85m,设计能力3万吨/年,核定能力10万吨/年。该矿现隶属于淄川矿业集团,属国有地方煤矿,有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矿长依法取得了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2005年,按照淄博市对煤矿整合的要求,芦家洼煤井整合到淄川矿业集团公司,并按照要求进行井下整改。整改后,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2006年实际生产原煤2.1万吨,2007年截至事故发生之日共生产原煤1363吨。矿井共有职工227人。矿井按照规定设置了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并配备了相关人员和装备。建立了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和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矿井概况,矿井证照齐全,各种证照均在有效期范围内该矿开拓方式为一斜一立,主井为斜井,负责提升运输和上下人员,副井为立井,负责通风。矿井安设KJ76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系统运行正常。矿井采煤方式为炮采,井下主采煤层为5层,安排有5021上山和5021下山两个采区,共有六个作业点:5021上山采区有三北残采面、二南、三南掘进面共三个作业点;5021下山采区有六层平推石门、二南掘进工作面、三南掘进工作面。,矿井概况,提升系统:矿井为斜井开拓。主井采用斜井单钩串车提升,用于运输物料和进风。主井采用TTK1600/1200型绞车,配用75千瓦电动机,配有后备保护等装置。副井(立井)为回风井,安设梯子间直通地面。运输系统:主要运输平巷采用人力推车,上、下山采用JD-25KW调度绞车提升。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对角抽出式通风方式,主井进风,副井回风。副井安装两台同等能力的FBDCZ-6-No17型对旋式通风机,电动机功率752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机排风量2600米3/分钟,矿井需风量1115米3/分钟,进风量为2465米3/分钟。2006年鉴定为低瓦斯矿井,无煤尘爆炸和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排水系统:矿井井下排水方式为集中排水,水仓容量为500立方米,中央泵房安装XN80-100-37型潜水泵三台,电机功率37kw,排水能力为80m3/h,矿井正常涌水量6m3/h,能够满足矿井排水需要。供电系统:矿井为双回路供电,主供电源为10KV淄煤线,备用电源为10KV双煤线,地面配电室安装了S9-250KVA变压器和S9-315KVA变压器各两台。,二.事故地点概况,事故发生地点位于5021上山三南平巷。此巷道已三次揭露老空区,按探放水措施施工,巷道荒断面4.8平方米,净断面3.6平方米,采用梯形木棚支护,目前已施工完成210米。,三、事故发生经过及抢救过程,2007年3月25日中班14时30分左右,5021上山三南掘进工作面在施工第六个探水钻孔时探出古空积水,水量逐渐增大,矿井安排撤出了迎头作业人员。25日夜班,矿长安排观察水的情况,要求抓好通风和排水工作。3月26日早班,矿长,调度室主任,班长,安全员开碰头会,安排当班工作重点是清理5021上山底车场卫生,迎接市局检查。下井后,班长带领三人在六层平推石门整理架棚,其他人员六人在5021上山底车场清理淤泥。徐安排工作后回到泵房,看见水仓进水口进水不畅,安排电工疏通水沟,电工砸开泵房门口风门底部并将风门撤除。7时30分左右,井上打电话找班长,职工牛接到电话后,找了一圈找不到人,又告诉安全员黄,黄开启5021三南平巷局扇后到平巷找人。当进入平巷100米左右时,发现班长徐趴在水沟内,瓦检员王在徐以里10米左右。黄立即对班长徐施救,往外拖出20米左右,感觉胸闷就跑到5021上山底车场,打电话通知调度室,并组织人员二次到5021上山三南平巷施救,将徐银灵救出,到502返石门主下山底盘时遇到救护队,救护队员对遇险矿工进行检查并用苏生器对遇险人员实施急救,护送升井。8时30分到达地面后救护队员跟车送到医院。,三、事故发生经过及抢救过程,其他救护队员继续向前行进,当行进到5021主上山门口时测得硫化氢气体为6ppm,救护队马上佩戴氧气呼吸器,继续向前行进,当行进到局部通风机处时测得硫化氢气体为35ppm,氧气为20.4%,二氧化碳为0.4%,行进到5021主上山三南门口时,发现有几名矿工在此,并有打开的自救器。向矿工了解情况,矿工说遇险人员就在里面。救护队进入三南平巷寻找遇险人员,当行进到130米左右时,测得氧气为20.2%,甲烷为0.8%,二氧化碳为1%,硫化氢为189ppm。继续向前寻找到150米处发现遇险人员头向外,仰卧在巷道上帮。立即对伤员进行检查并实施急救,为其佩戴用2小时氧气呼吸器,用担架将遇险人员向外搬运。在发现遇险人员处测得气体为氧气20.3%二氧化碳1.2%,甲烷0.8%硫化氢615ppm。第二名遇险人员8时55分到达地面救护送到医院。两名遇险人员经抢救无效后死亡。,三、事故发生经过及抢救过程,26日早9点,鲁东分局,淄博市煤炭局,淄川区煤炭局有关人员陆续赶到现场,初步了解情况后,为避免事故扩大,有关人员和救护队组织下井,并沿途做好巷道栅栏设置有关工作,当进行到5021主上山南一平巷时,就发现有硫化氢气味,实测为4PPM,并考虑到有二次出水的可能,及人员的安全。回到水仓,发现水仓入水口巷道风门打开,风流短路,人员进入水仓后,进入上山回风道监测到硫化氢为12PPM,关上风门后,通风系统恢复。到12点监测硫化氢浓度上升为24PPM,到下午15点时,硫化氢浓度上升为35PPM,二南平巷瓦斯浓度也上逞上升趋势。,三、事故发生经过及抢救过程,因5021上山回风巷硫化氢浓度不断增大,二南平巷瓦斯浓度已达到2.61%,并且5021上山通风系统已被破坏。根据这一情况,分析老空有和地面相通的可能,地面新风进入老空,带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使回风瓦斯浓度升高。指挥部研究决定,对通向5021上山的三条通道进行密闭,隔离5021上山采区。由救护队和矿方共同施工,先建板壁,后砌筑正式密闭,27日2时30分建造完毕。三处密闭前的气体情况是:5021上山回风巷氧气20.3%,甲烷0.02%,二氧化碳0.08%,硫化氢无;5021上山进风巷氧气20.4%,甲烷0.01%,二氧化碳0.06%,硫化氢无;5021上山底车场平巷氧气20.2%,甲烷0.01%,二氧化碳0.05%,硫化氢无。至此抢险救援工作全部结束。,四、事故原因及性质,(一)事故直接原因502上山三南平巷迎头在探水过程中,探出古空积水,有害气体大量涌出,造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限。现场作业人员在没有开启局扇等有效措施的情况下,擅自进入危险区域,造成中毒死亡,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二)事故间接原因,1、灾害应急措施不到位。古空水涌出后,现场作业人员擅自破坏通风设施,造成风流短路;管理人员对通风设施破坏、通风系统紊乱后,未采取有效措施,灾害应急措施不得力,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探放水措施不落实。不按规程要求设置套管、用电煤钻探水,非探放水人员擅自施工钻孔,造成钻孔揭露古空区,古空积水、有害气体大量涌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现场管理混乱。主水泵维护保养不及时,通风设备、通风设施不可靠,安监人员对违章现象制止不力,未采取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的可靠措施,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4、矿井技术管理薄弱。探放水规程措施不正确,违反规程有关规定;未及时将古空区标注在图纸上,也未纳入隐患进行治理,采取措施不力,是事故的重要原因。5、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个别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不及时,职工安全素质低,自主保安意识差,多次擅自进入危险区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6、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岗位责任制不落实,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7、安全监管不到位。监管人员对矿井存在的古空区情况,(三)事故性质,经过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建议(略),四.事故教训十分深刻。,它的严重性在于:一可怕,这是一起险些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侥幸事故。二可悲,本来是重大水害事故,已侥幸躲过去了,但因通风系统的破坏,酿成二次事故。三可笑,班长、瓦检员应该是最懂安全常识的人,却自己送了自己的命,矿长及安全技术管理体系业务素质较低。四可气,它严重影响了小煤矿的形象,甚至动摇了对小煤矿的信任。五可恨,它不仅给死难者家属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也破坏了全省煤矿持续安全生产的大好形势。,五.事故!再次警示我们:,在一些严重受水害威胁的区域、历史开采资料不清的区域,不要弃之可惜,要下决心放弃,只要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都必须停止开采;瓦斯、水患猛于虎,一定要慎而又慎,要严格按规定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小煤矿理顺办矿体制后,包括资源整合的矿井,还不能过高的评价,因为我们的职工素质、安全装备和管理水平变化不大,尤其是矿井的自然条件没有改变,并且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深度的增加,受威胁的程度更严重了。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又是班长、瓦检员,这充分说明加强区队班组建设、特殊工种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我们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加强,技术队伍必须健全,技术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必须提高。,七、防范措施,1、淄川区寨里镇芦家洼煤井要加强生产技术管理,规范探放水设计,现场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作业规程组织施工,合理安排矿井开拓布局,杜绝施工随意性。2、淄川矿业集团要认真接受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认真排查所属矿井事故隐患和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同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安全生产。3、加强“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落实好已制定的“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突出抓好瓦斯防治和通风系统的稳定,坚决杜绝“一通三防”事故。防治水工作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古空积水分析不清严禁生产。4、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制度严格落实,加强职工各种安全技术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处理险情的能力,确保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和正常生产秩序。5、淄博市范围内矿井的隐患情况要进行重新排查、论证,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6、建议淄川区人民政府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监管工作,对矿井隐患排查治理、图纸资料真实性、规程措施的准确性严格审查;对矿井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查漏补缺,做到防微杜渐。,淄川卢家洼3.26事故,水仓,水仓,六.事故后的深思,老矿井、地方小煤矿生产条件逐年恶化。经过多年开采,许多老矿井生产条件呈现为“边、残、余”,“深、薄、难”,采场正在向浅部转移、向边界、断层煤柱转移、向护巷煤柱转移、向深部转移、向村下转移、向极薄煤层转移,受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高温热害等自然灾害威胁越来越严重,诱发重特大事故的源头隐患还特别多。尤其是淄博、新泰、枣庄东部、章丘等老矿区,受水害特别是老空水害威胁还比较严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考试题,1.论述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2.14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和简接原因。2.矿井突水时矿领导抢险救灾的决策要点是什么?(见书P334),谢谢大家!,我的报告结束,欢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