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通过对山地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地貌的学习中。2、 过程与方法: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方法认识褶皱、断层和火山。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探讨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案例探究: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情态目标:通过分析各种山地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课标重难点】重点:一是山岳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成以及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另一个是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面的影响。难点:背斜和向斜的判断褶皱的形态正常情况;_成山,_成谷地形倒置:_成山,_成谷【课前预习】断层山断层的形成断层组合形态褶皱山山岳的形成褶皱山举例_形成_断层山举例_形成_火山的组成火山岩浆的喷发火山举例_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结构山岳影响交通运输影响交通运输线的选址影响交通线的形态褶皱山、断块山的比较形式形态岩层新老关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的原因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方法点拨】比较法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主要有褶皱、断层两种。形式形态岩层新老关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的原因褶皱背斜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向斜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老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断块山地,如庐山、泰山、华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理论联系实际褶皱山:背斜与向斜构成褶皱山地,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岭,向斜成谷,但有时也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背斜顶部。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水库坝址选择点;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部分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走了。断层:由于张裂或挤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断层上升的一侧岩块,形成高地或断块山地,下降的一侧,形成低地或谷地;断层面一般形成陡崖;在断层线附近,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以及湖泊;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可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处岩层不稳定,大型工程建设宜避开断层,如交通线路、水库选址时,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思维导悟】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1)地质构造名称:a,b,c。(2)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状况如何?(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a处还是选择b处开凿?(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4)若在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a处的岩层向上拱起表明为背斜,c处两侧的岩层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可确定为断层,b处的岩层向下弯曲则是向斜。褶皱构造顶部如a处,岩层缺失的原因是由于外力的侵蚀作用,b处侵蚀较少,c处两侧的岩块如没发生相对位移则其弯曲应该是吻合的。说明这一地区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了褶皱,然后是岩层发生断裂并错动形成断层,a、b处表面发生了差异侵蚀(即侵蚀程度不同)。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a处开凿,因为a处岩层向上隆起,依据力学原理知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c处不宜修建水库。因为c处有断层,断裂面岩层破碎会造成水库漏水,同时渗入断层里的水又可促使断层面两侧岩块活动,易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而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答案:(1)背斜 向斜 断层(2)地壳运动状况:先发生褶皱,后发生断层;外力作用状况:a、b两处表面出现差异侵蚀,背斜受侵蚀严重,出现岩层的缺失,形成相对低洼地,而向斜受侵蚀相对轻微,形成相对高地。(3)选a处。因为a处岩层向上隆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4)略【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喜马拉雅山是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形成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2、我国华山的地质成因是A. 向斜成山 B. 背斜成山 C. 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 D. 褶皱形成的高地3、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B、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是弱小而不普遍C、“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方法之一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工程技术人员在黑龙江省某区发现了大型油气田。该区位于松嫩平原内,外力侵蚀严重,地势低平。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后经开采,果然原油喷出。据此回答45题。4.本地区为大型背斜地质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自A至B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的年龄分布为( )A.老新老B.新老新C.相当接近D.新较新较老老5.如上图所示,背斜构造内E、F、G分别代表的是( )A.气、水、油B.气、油、水C.水、气、油D.油、水、气6、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A、 哥伦比亚高原是岩浆沿地壳管道喷出形成的高原B、 长白山的主峰是岩浆沿地壳裂缝喷出形成的火山C、 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D、 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小,下部坡度较大 7、下列火山位于太平洋火山带的是A、意大利维苏威火山 B、日本富士山C、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D、夏威夷岛的火山 8、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成“之”字形,原因是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C.为了通过更多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9、有关山区公路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要尽可能多地穿过人口聚居地;为节省投资和运费,在居民点之间一律采取走距离最短的直线线路的设计;穿行在山谷中应远离陡坡地;山区公路选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A、 B、 C、 D、 二、综合题10、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其中A为 ,B为_。(2)A、B两处,岩性较坚硬的是_。(3)A处顶部缺失是_力作用的结果。(4)A、B两处的特点是( )A.褶皱形成过程中,A处受到拉张,B处受到挤压B.B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A处是良好的储水构造C.A处在内力的作用下隆起,又在外力作用下下降D.B处地势较高,表明一直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答案:1、B 2、C 3、D 4、B 5、B 6、C 7、B 8、A 9、B10、(1)褶皱 背斜 向斜(2)B(3)外(4)AC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河流的发育及演变过程。区分沟谷与河谷。理解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基本形态。归纳出河流在侵蚀的同时往往也会发生堆积作用,从而形成河流的堆积地貌。综合分析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掌握各种堆积地貌的形态、分布地区。2、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插入本土地理知识,学会从身边地理事物人手学习地理。3、情态目标: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新课标重难点】重点:河流的演变过程;对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难点: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河流_地貌以_为例河流_地貌以_为例【课前预习】河流地貌对聚落的空间分布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1、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 作用形式概 念对地貌的影响溯源侵蚀下蚀侧蚀2、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的比较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形成冲洪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3、不同形态的冲积平原对聚落的空间分布的制约作用。聚落分布位置聚落分布形状高原山区冲积平原【方法点拨】1、知识结构化2、比较法(1)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 (2)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的比较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形成冲洪积扇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的(3)不同形态的冲积平原对聚落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聚落分布位置聚落分布形状高原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狭长带状山区冲积扇、洪积扇、河漫滩平原条带状冲积平原沿河、沿海密集【思维导悟】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2、该地形的成因是( )A.风力堆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解析:解答本组题首先要从图中获取足够的判断信息: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分叉明显;形态基本呈扇形。综合以上分析,该农业区所在地形是山麓冲积扇。其形成原因是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河流出现分汊,导致流速降低,所携带物质便沉积起来,在山前形成冲积扇。答案:1.A 2.C【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A、侵蚀地貌和风化地貌 B、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C、搬运地貌和风化地貌 D、成岩地貌和侵蚀地貌2、 沟谷的形成主要是A、流水沉积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3、 冲积扇常常形成于A、河源地带 B、滨海地带 C、山麓地带 D、河流中下游4、 垂直与地面的侵蚀叫A、横蚀 B、下蚀 C、侧蚀 D、上蚀5、 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6、 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A、断层上升 B、褶皱隆起 C、火山喷发 D、泥沙沉积7、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道变宽或地势趋于平缓时,会沉积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量大的先沉积 B、重量小的先沉积C、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 D、在河流的凹岸堆积8、 全球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A、高原 B、丘陵 C、山区 D、平原9、 青藏地区的城市和村镇多分布在A、铁路和公路沿线的经济发达地区 B、山麓和湖畔水草较为丰美的地区C、盆地边沿或山麓有水灌溉的绿洲上 D、海拔比较低的河谷两岸10、读图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 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以及流水作用方式a_, 以_作用为主b_,以_作用为主c_,以_作用为主(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深,_大,多_,水能资源_;c处河段特征,_,泥沙_,江面宽广,利于_(交通)答案:1、B 2、C 3、C 4、B 5、B 6、D 7、A 8、D 9、D10、(1) 流水侵蚀 下切 ; 流水侧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 流水沉积 (2)下切 落差 峡谷 丰富 流速慢 沉积 航行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www.gkxx.com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