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1.1.1集合的概念,知识总结,第四单元,1.1.1集合的概念,一、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其中自然因素除地形外,还包括河流、气候、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工农业生产水平、交通条件、科学技术等;政治因素往往指政治中心的变革,如迁都。,影响聚落分布的部分因素示意图:,城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例(1)自然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实例,(2)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实例,二、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根据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是相对的。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因此,人类必须实现各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中国的自然灾害(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2)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3)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4)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强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五、我国多发洪涝灾害的河流(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2)淮河流域洪涝灾类的原因,特别提示:分析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低洼,易造成排水不畅,就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六、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1)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2)地区分布不平衡。(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1.6%。(4)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我国的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对策(1)问题石油供应紧张: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石油进口的可靠性差: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石油进口一半左右来自中东,1/4来自西非,这些地区政局不稳定,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的稳定性;石油进口脆弱性强:中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以油轮为主,约占90%,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2)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发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善。,(3)对策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等。,3能源问题源于三个不平衡:(1)能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2)能源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3)能源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这三种不平衡在世界主要能源石油上表现最为突出。,(2013海南)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2)题。(1)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免崩塌、滑坡,(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B土地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第(2)题,考查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川地土壤较为肥沃,水源较为充足,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答案:(1)D(2)C,(2013天津)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下图回答(1)(2)题。,(1)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2)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D建防护林,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判断风向。图中甲地吹东北风,乙地吹东南风,丙、丁地吹偏南风,其中乙、丙两地吹向岸风;乙地受低压系统控制,根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所以乙处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本题选择B选项。第(2)题考查风暴潮的防治措施。防治风暴潮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可以完善预警系统,修筑沿海堤坝,建设沿海防护林。但能够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修筑沿海堤坝。答案:(1)B(2)C,(2013广东)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温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解析:冰雪的反射率较高,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使得地面吸热更多,所以可能会加剧全球变暖。答案:B,(2013安徽)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1)(2)题,(1)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2)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定位及地势影响下的等温线图的相关判读。第(1)题,根据经纬网定位、北部山峰和1月0等温线经过地区可判断该地地处秦岭南坡,1月0等温线向北、高纬、暖温带方向偏移、向高海拔、落叶阔叶林带偏移。故选D项。第(2)题,受气候变暖影响1月0等温线向高海拔地区偏移,在地势影响下的两条等温线可看成是等高线,1959年0等温线比2009年0等温线分布的海拔相对较低,可判断甲为山岭,乙为谷地。甲海拔高于乙,甲年平均温低于乙,甲乙受气候变暖影响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故选B项。答案:(1)D(2)B,(2013北京)读下图回答(1)(2)题。,(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苏湘滇新桂内蒙古ABCD(2)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解析:第(1)题,较简单,从设问中的峰林可以判断出此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云南的石林和桂林山水是典型地区,从而不难得出C选项正确。第(2)题,丙处位于背斜的顶部,容易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且地势陡峭,易发生滑坡现象。C选项正确。甲处为流水的溶蚀作用,缺乏判断依据是否为最强烈,A选项错误;乙处是砂岩,为沉积岩,外力的堆积作用形成,地势降低说明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丁为典型的向斜山。答案:(1)C(2)C,(2013江苏)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下图是二氧化碳浓度曲线与全国温度曲线()、黄河流域温度曲线()、江苏省温度曲线()、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二氧化碳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各地气温曲线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两者符合正相关,而由于有波动,所以并不符合正比关系,故选B选项。第(2)题,二氧化碳浓度并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等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气温,故选择A选项。答案:(1)B(2)A,(2014新课标)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C全年日P1,解析:第(1)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其它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较少。所以A对。第(2)题,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气,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所以C对。第(3)题,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长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值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D对。答案:(1)A(2)C(3)D,一、单项选择题1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局地气流下沉增温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暖锋过境释放热量,解析:就山体而言迎风坡常有地形雨背风坡常有焚风。阿尔卑斯山区就是很好的例证,背风坡的焚风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答案:B,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3题。,2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3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解析:第2题,通过图中信息可知四个国家的煤炭消费量,根据四个国家的大体人口总数,可计算四个国家的人均煤炭消费量。美国煤炭消费量约是9亿吨,人口约3亿人,是人均煤炭消费量最多的国家。第3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答案:2.B3.D,4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解析:泥石流是山谷中的泥沙、碎石随雨水流出山谷,并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是指地面因自然或人为原因整体下沉的地理现象。陨石坠落是指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后,未燃烧尽的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现象。滑坡是山体的一坡在外力作用下整体下滑的现象。给出的图片中山体的一坡整体下滑,堵塞了交通,属于滑坡。答案:D,读“我国省域低炭经济发展水平资料图”,回答56题。,5山西省成为高碳区的主要原因是()A能源开发与消耗量大B地处太行山背风坡,污染物扩散受阻C气候干旱,降水量小D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解析:山西被称为“煤海”,因为资源开发和消耗量大,故成为高碳区。答案:A,6影响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丰歉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交通条件D人口密度解析:由图可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西部地区的较低。答案:B,二、综合题7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1949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_。(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_。,解析:综合考查我国水旱灾害时空分布,原因和重点地区防治措施。第(1)题,考查提取图表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图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存在南北差异。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第(2)题,注意本题设问是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灾,气候抓住降水集中;地形抓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第(3)题,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等。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答案:(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