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化学试题B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5551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化学试题B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化学试题B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化学试题B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化学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氖气C金刚石D液氧2 . 常温下,磷酸二氢钙的溶解度为1.8g,则磷酸二氢钙属于( )A易溶物B可溶物C微溶物D难溶物3 . 对大气都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B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D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4 . 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供人呼吸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C氮气作保护气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5 . 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C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6 . 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保鲜鱼肉等食品B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C发霉的大米,煮熟后安全使用D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7 . 学习化学学科需了解宏观和微观间的联系,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10mL酒精和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生成物的微粒体积更小B走近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D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8 . 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BH2OCCu(OH)2DH2CO39 . 教材中的插图不仅使教材美观,还能图文并茂地提供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海水制碱流程直观呈现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各元素的地理分布健康饮食金字塔指导人们科学膳食、合理营养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污染指数越小ABCD10 . 规范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你认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振荡B取液体时挤入空气C倾倒液体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11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H4 + 2O2=CO2+ 2H2OBCu + 2HCl = CuCl2 + H2CKMnO4K2MnO4+ MnO2 +O2DFe2O3 + 6HCl 2FeCl3 + 3H2O12 . 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是纯净物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C铝是活泼金属,所以铝制品在空气中易腐蚀D金属材料严重锈蚀后不值得回收13 . 向盛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A氯化钡溶液B锌粒C碳酸钠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14 .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液体温度升高C将室温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水的方法D从100g质量分数 20%的食盐水中倒出10g,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二、实验题15 .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验证物质性质的几个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盛有阶梯形蜡烛的烧杯中(如图A),观察到的现象是_,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有:_。(2)如图B所示,其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不变红,和都变红且比先变红。据此现象推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反应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3)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炸裂,其原因是_。(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体积分数氧气中的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氧气体积分数(%)30406070带火星的木条不变稍亮复燃复燃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D所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通过计算,该集气瓶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为_,推测带火星的木条能否复燃_(填“能”或“否”)。三、科学探究题16 .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某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活动。活动与探究一:探究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1)如图1,取少量葡萄糖、白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燃烧匙中所剩物质均呈黑色,由此可知葡萄糖、白砂糖、面粉中都含有_元素。(2)如图2,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时也可说明碱式碳酸铜中含有与葡萄糖、白砂糖、面粉相同的某种元素?_。活动与探究二:探究葡萄糖的元素组成设计方案如图3 所示:分析讨论(1)实验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_。(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装置D的作用是_。(4)装置B、C_(填“能”或“不能”)互调,请说明原因_。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后装置B、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假设各装置均能充分吸收有关气体):装置BC质量变化增加了1.08 g增加了2.64 g(1)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葡萄糖是由_种元素组成的,写出计算过程证明你的结论_。(2)若A装置中没有氧化铜,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碳元素质量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评价与反思为了尽量减少误差,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写一点)17 . 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_(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3)如装置F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时,看到F中的实验现象是_;证明CO2具有_的性质。四、科普阅读题18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NH3与食品工业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 50 g 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NH3与无机化工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 CO2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下图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 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_(答1条即可)。(2)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3)依据图1回答:当温度为40 和45 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在25 45 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_(填“增大”或“减小”)。(4)喷雾塔中利用氨水吸收CO2。氨水以雾状喷洒的目的是_。(5)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A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B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C反应温度低于40 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五、综合题19 . 镁和铝都是很重要的金属材料。(1)如图是铝的微粒结构示意图,该微粒的符号是_。(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划,纯铝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_。(3)为测定某铁铝粉末混合物中铝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查阅资料 Al(OH)3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Mg(OH)2不溶于水,受热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实验流程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对沉淀进行洗涤的目的是_。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是_g。20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完全反应后,测定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A中固体的质量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反应前13.6g102.5g反应后11.2g108.0g请计算:实验中先通CO的目的是_。从上表中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克。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请写出完整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二、实验题1、三、科学探究题1、2、四、科普阅读题1、五、综合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