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5010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B雷电颂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该剧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写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C“敬畏生命”属于并列短语结构。D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天的热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 .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Ayn hng zhng suByn hng chng shuiCyn hng chng suDyn hng zhng shui3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希望”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是A随着每次的失败,汤姆感觉越来越没用希望,后来索性往那些岔道里乱撞乱钻,拼命想找到原来的路。B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么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C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希望看见那件衣服的花纹,可是他仍然什么东西也看不见。D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希望有一双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4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背影、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茅盾。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C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都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D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5 . 明代批评家叶昼在评论水浒传时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以下人物语言和主人公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公明哥哥,休怪小弟今来捉你。闲常时和你最好倘或有人知得,来这里搜着,如之奈何?这事放心,都在我身上。兄长只顾安排去路。”“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A鲁智深雷横 扈三娘B武松朱仝扈三娘C鲁智深朱仝孙二娘D武松雷横孙二娘二、字词书写6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ku( )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了诺贝尔奖是根据诺尔的遗zh( )设立的;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八千名观众qio( )首而望的刹那间,如轻盈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仿佛看到在浩hn( )的大海上,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拥抱文明之美马苏薇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唐三彩载丝骆驼俑唤起丝绸之路的古老记忆;在中国美术馆,吴冠中的红莲以油画语言彰显传统写意;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央芭蕾舞团以天鹅湖选段展现中西合璧的律动近日,亚洲文明联展、亚洲文化展演等活动,让人感受到不同文化的激荡与融合,为观众展现了超越国界的艺术之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展厅里,日本陶瓷、尼泊尔铜器、哈萨克斯坦挂毯,承载着各自的文化基因,跨越时空的界限,组成一幅多彩多姿的亚洲文明图谱。世界文明因多元而美丽,因差异而精彩。所以,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审视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以欣赏的眼光走进各有千秋的音乐、美术和语言,是文明对话的前提。人类文明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融相通。一件唐代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再现了大唐风华,也洋溢着异域神采,成为一千多年前亚洲文明交织的符号。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珐琅瓷器、民乐交响等例子说明,交流互鉴不是两种风格拼凑粘贴,而需要反复磨合、长期实践。如此,才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让文明永葆生机。时至今日,搭乘时代之舟的人类文明越是焕发出无尽的生命力。借鉴外国技法的美术精品接连问世,中外合作的影视作品影响力持续扩大,话剧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艺术,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走出驼铃声声、马蹄阵阵的古代,来到日新月异、天涯比邻的今天,科技进步丰富着文化交往的手段、拓宽了文明互鉴的范围,与时俱进才能画出更大的同心圆。“亚洲数字艺术展”上,一位德国艺术家将中国京剧的造型、身段进行数字化处理,激发出传统艺术的现代魅力。这也启示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诉求,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艺术、文学、科技等人类文明成果,既是薪火相传的文化宝库,也是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有人说,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在共同的前方。面向未来,让我们一道拥抱世界文明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7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的画线句中的“文化基因”指的是他们各自的民族文化元素。B当今世界,人们可以用艺术这种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C人类文明只要进行数字化处理,就能充分激发出传统艺术的现代魅力。D本文从时事引入,再分析如何实现文明之美,最后发出号召,论述严谨。8 . 文章第段为什么要举“唐三彩载丝骆驼俑、吴冠中的油画红莲、中央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这些例子?9 .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实现文明之美?请概括。门缝里的风景清山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老家离城里并不远,只有百十里的样子,那里曾是他求学时无限惦念的地方,可当他真的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又迅速把乡村忘记了。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不断。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终于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是母亲。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屋里太逼仄,阳光也不充足,烟雾在屋内缭绕,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的笑话,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什么意思。终于,母亲打起了盹,他有些无可奈何,而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他甚至想,父母可能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的。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来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下咽。吃罢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不要总想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于是,他真的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也会打个电话,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发听不清楚。他在电话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地问,你说什么呀?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了电话。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到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至想用脚踢门。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儿子、孙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们怎么坐得住?朝门缝里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她急着站起来。第一次,她猛地想起身,但没有起来,又坐了下去;第二次,她伸展开手臂,头使劲向前拱,费了好大的劲,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用两手撑着腿,费力地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没事的,就是年纪大了,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坐久了啊,就站不起来。你爸啊,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他第一次试着和母亲谈起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母亲讲小时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听。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回城的路上,他和妻子商量:我想以后每个周末都来老家看看,因为父母年纪大了。妻子半天没有吱声。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亲都无法站起来,回家的门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10 . 根据-的内容,用四字短语仿照下面的形式从事件、心情等角度进行概括。无人开门,焦急烦躁(1)_,_ (2)_,_展现厨艺,其乐融融11 . 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12 . 结合上下文,如何理解“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中“疼”的含义?13 .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门缝里的风景”的含义。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阅读下面三则短文,完成下列小题选官制度(一)察举制度汉代选拔人,采取察举和征辟制度。所谓察举,即由公卿、列候、郡国守相等官吏在他们所管辖的地区内,定期或临时考察选拔人,向朝廷举荐,察举的科目很多的有“贤良方正(品行优良,行为端正)、“能言积谏”(敢于批评建议)“秀”(能出众)、“孝廉”(孝敬父母,办事廉正)等等。定期的选举就是“岁举”,即乡举里选,名目为秀、孝廉。视郡之大小,规定举荐的名额,每郡一至数人。对边境人口稀少地区则给予一定优待。察举的对象主要是官府的官史和各级学校的学生。就两汉比较而言,西汉以举贤良为盛,东汉以举孝廉为盛。选官制度(二)九品中正朝九品中正制是继汉代察举制和征辟制后发展起来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末年曹操家族掌政的时候萌芽的。曹操在汉末群雄割据、军阀混战之中,企图一统天下。不拘一格起用人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同时,曹操从汉代选人制度中发现察举不实和过分注重品德的弊病,提出“唯是举”的主张。曹操数次发布求贤令,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异质”,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可以起用他们来治国安邦。这是对当时用人标准的一次有力纠正,这一指导思想的改变,带来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建立新的选人制度创了条件。曹操死后,曹丕采纳了礼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把曹操“唯是举”的方针制度化,于是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设置中正是九品中正制的关健环节。所谓中正,就是负责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官员,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是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打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朝廷任命。中正官的主要职责以是品评人物。品评的内容主要有三条:1.被品评入物的家世家庭出身和背景。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品评,相当于现在的品德评语。3,定品,即确定品级。初期定品,原则上依据行状,家世只作参考,晋代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所谓“品”,是综合士人德、门第所评定的等级,共九品,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三类。实施之初,确实包含了“唯才是举”的精神,但由于中正官大多由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人士担任,于是品评的标准逐步转向由家世決定,豪门大族把持了人选拔的大权,渐渐形成了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腐败现象。选官制度(三)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实材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成绩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选官制度,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14 . 阅读第一二则短文,下列对“察举制度”及“九品中正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举制度”是两汉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由公卿、列候、郡国守相官吏,在他们所管辖的地区内,定期或临时考察选拔人才,向朝廷举荐。B“察举制度”察举对象主要为官府的官吏各级学校的学生,这种选人制度也存在察举不实和过分法重品德的弊病。C“九品中正制”是曹操提出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则度。D“九品中正制设置了负责对某一地区入物进行品评的官员,中正对被品评入物评定的等级共九品,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类。15 . 阅读第三则短文,下列对“科度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是隋朝创立的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史的选官刷度。B“科度”在唐朝得到完善。完善措施有: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C“科举制度”从创立到废除经历了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D“科举制度”改善了古代的用人制度,使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16 . 下列对三则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选拔入才采取察举和征辟制度,两汉时期有不同点,西汉以举贤良为盛,东汉以举孝廉为盛。B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一共有“察举制度”“九品中正”“科举制度”三种。C九品中正制实施初期,确实包含了唯才是举的精神,后来品评的标准逐渐转向有家世来决定,渐渐形成了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D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相关制度。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17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穷冬裂风穷冬:_(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舍:_(3)腰白玉之环腰:_(4)故有所览,辄省记辄:_(5)为一说,使与书俱为:_18 .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B归而形诸梦/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19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20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21 . 结合(甲)文宋濂早年求学的故事,说说(乙)文中“少时之岁月为可惜”给你的启示。五、句子默写22 . 古诗文积累。(1)江山如画,往往引来诗兴大发。这时人们常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_,_”诗句来抒发感慨。(2)_,夕贬潮州路八千。(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闲来垂钓碧溪上,_。(李白行路难(其一)(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唱出了_,_的放达宽慰之语,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_,_,令人敬仰。六、诗歌鉴赏23 .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宋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遙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含,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做一个建康通判。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遥岑:远山。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休说”三句:引用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还乡。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倩(qng):请托。揾(wn):擦拭。对上面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其一)为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水龙吟”是词题目;“登建康赏心亭”是词牌名。全词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B行路难(其一)中诗人以眼前景“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C两词同样用典故,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姜尚、伊尹的故事,表明理想仍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借“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故事表明自己要学张翰,放下一切重回故乡。D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有理想的破灭,有梦想的起航,有永不言败的豪情,有舍我其谁的疏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倩何人唤取,红中翠袖,揾英雄泪?”表现出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七、作文24 . 请以“我和_有缘”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补充题目,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25 . 岁月轻轻划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但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请以“美好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00个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人名。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对比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