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088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观众的热烈称赞。B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C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D他从父母手中接过家族企业,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回忆了几件与母亲有关的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母亲的 zh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读后令人感伤不已。我们写记事文章的时候, 也要记真实的事,忠于自己的感受,溶入自己的情感,切记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此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为赋新词强说愁(_) zh(_)爱(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_改为_改为_(3)文段中四处标点(见标),使用错误的一项(_)ABCD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告诉他,新生报到必须要有档案材料,包括高中学历的证明,才准予报到。他一下子愣住了,对于来自农村,中学也没读完,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辛辛苦苦打工的他来说,档案是什么,他一点概念都没有。他从小就喜欢文艺,喜欢表演,19岁那年来到北京漂了三年,住地下室,当群众演员跑龙套,考电影学院只是来试一试。当拿到专业课合格的通知书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只是:这下糟了。因为,考上了意味着要交1万元的学费。而家里全部积蓄也才四千多元。于是,当他得知没有档案不得录取的时候,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他也没有多想,就对老师说:“要不就算了吧。”那位老师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学生。成千上万的人拼着命想踏进这所学院的门槛,而他竟然轻描淡写地说算了。老师仔细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学生,高高瘦瘦,话语不多,英俊的脸上有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明亮的眼睛里有一丝忧郁一闪而过。老师疑惑了,她放心不下。她不知道,看似轻松的面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一夜辗转无眠。第二天一早。老师就根据考生的地址打电话询问情况,终于得知,那位考生家境贫寒,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外出打工,因此没有高中毕业证。但是通过询问得知,由学校补办学历证明、调送档案还是可以的。老师悄悄地把这一切都做好了,然后打电话通知那位考生来报到。她没有再说起档案的事,他也不知道。这是一所人才济济的院校,俊男美女,很多来自大城市和小康家庭,唯有他生活困窘,经常捉襟见肘。大一的时候郊游,大家都带着好吃的,在一起尽情享受,只有他默默地走到小树林中,假装不饿,假装专注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一切都没逃过老师关注的眼睛。在老师的授意下,女生撒娇地叫着他的名字:“哎,快来帮我的忙,我都吃不下了。”或是,“哎哎,撑死我了,你也给我解决点负担吧。”大家会很自然地把他从小树林里拽出来,把他摁在烧烤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往他嘴里塞。再有郊游的时候,他更不需要带任何东西了,总有老师或女生把他的那份都准备好了。有一次,有个广告要找班上5位漂亮的女同学拍,每人可以得到2000元的酬金。班主任老师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再带一个男同学。广告公司没答应,老师知道这个广告根本就没有男模的戏份。但在老师的再三争取下,他顺利地参与了广告的拍摄。在拍摄现场。他使出浑身解数,亮出十八般武艺,为的就是不给老师丢脸。他的敬业、认真让在场的同学和导演都深深地感动了,一个个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广告播出后,他却找不到自己的角色。他以为是自己的演技不过关,也不好意思去问,拿着2000元的酬金顺利地渡过了一段困难时期。他不知道的是,其实那个广告根本就不需要他。由于班里经常搞活动,班上要求每个同学交班费2000元。从开学直到毕业,整整4年、他都不知道这一件事,因为他从来就没交过。因为老师告诉班长,不要收他的班费,而班上其他22位同学,从来也没有透露过交班费的事。这一件事,他也从来不知道。直到有一次,上电视做节目,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他才知道,原来这么多的事情他都一无所知。他问老师为什么这些事情不告诉他?老师说,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这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怀,更是一位智者对尊严的解读。正是这种呵护,使他从一个内向自卑的山区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阳光般笑容的大明星。他,叫郭晓冬,他的老师叫崔新琴。不得不说的是,遇到崔老师,是郭晓冬一生的幸运。3 . 崔老师主要做了哪些郭晓冬不知道的事情?请简要概括。4 . 结合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大家会很自然地把他从小树林里拽出来,把他摁在烧烤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往他嘴里塞。5 .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崔老师为什么这样说?6 . 当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告诉了他真相后,郭晓冬会怎样想?请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7 . 老师的关爱、帮助和教育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类似的经历,让你感动,让你铭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自己的经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知入”与“知出”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8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9 .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10 .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11 .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夏日草原席慕蓉若是问我,每次舟车劳顿,千里迢迢地到了蒙古高原,最想要做的是什么?我一定会说:“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好的事了!”有过几次,正当七月,刚好经过蒙古国中央省或者近库布斯固勒省境内那些辽阔美好的草原,我只求能赶快下车走路。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然而,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无趣的地步,相反,它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又像是转侧的女体,这里那里总有一些圆润的隆起;总会引诱你想稍微快走几步,好登上眼前这座广阔的丘陵,眺望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和美丽的线条。即使有时在更远处真的有比较高大的山脉,那和草原连接起来的山坡坡度也不大,无论是步行或是骑马,都可以从山下从从容容地走到山腰,一路也铺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绿草。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迈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地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当然明白我的祖先在游牧生活里有许多的艰难之处,可是,七八月间,时当草原的盛夏,阳光静好,青草繁茂,鹰雕从云层下低飞掠过,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的鸣叫,旷野无人,只有轻柔的风声,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吧?草原深处,有时会遇见一泓弯泉极尽曲折地流过。小河的流水清澈,河中长长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流势,忽左忽右轻轻摆荡,连几颗小石子的滚动也看得清清楚楚;薄暮时分,从山腰往下眺望,那样一条狭窄弯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一条灰紫色的发亮的缎带,在暗绿的旷野上蜿蜒伸展,不知道从何处起始,到何处终结。然而,我深信,几千年来我的祖先们所追求的“水草丰美”,应该就是这样了吧?12 . 说说看,文章开头第一、二自然段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13 . 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日草原的?作者的感受是什么?14 . “夏日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请你说说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欢畅快意”表达出来的。15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四、句子默写16 . 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_)A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箫瑟,洪波涌起。D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遥怜故园菊,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回乐烽前沙似雪,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 (论语十二章)子曰:“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名句。论语子罕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_,_。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7 .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18 .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19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20 . 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祖逖的“大志”表现在哪些方面。七、名著阅读21 . 下列人物、事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甲)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甲)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甲)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作玉环步,鸳鸯脚。”文中的“甲”为水浒传中的(人名)。在原著中,下面事件与该人物无关的是:(只填序号)。(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 夜走蜈蚣岭 倒拔垂杨柳)A李逵B鲁智深C林冲D武松八、作文22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1)题目:,让我的生活更加精彩(读书、创新、宽容、挫折)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课外阅读1、七、名著阅读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