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七)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201638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七)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1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春风老舍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做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1)根据意思写词语。给小山穿上了一件彩色灿烂的衣衫。 ( )青岛的山绿得光亮而透明。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的草丛 ( )的松树( )的石层 ( )的衣衫(3)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4)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_不同点:_(5)读第2自然段填空。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和_来进行描写的,给作者的感觉是_;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秋海的_、_和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6)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想象,在第3自然段画“_”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7)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谈谈济南、青岛两地的春风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_课外阅读。下雪的声音你听过雷声、雨声,你听过风声、涛声。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但是,你如果屏气凝神,还是会听到的。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当你面对满天的玉片银屑纷纷扬扬飘落的时候,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野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下雪的声音了。下雪的声音,妤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雪,滋润着大地鲜丽的色彩,隐蔽着满野的花花草草,一旦它融化了,一个绚丽的春天就来了。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2 . 联系上下文,“倏忽”的意思是_。我会写出它的近义词:_、_。3 . 作者在描写下雪的声音时,没有直接写雪声,而是和_、_的声音来比较,突出下雪的声音_。4 . 下雪的声音都好像什么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亲好友塞塞笨家地走来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B慈爱母亲的呵护。C春风拂面。D春天的序曲。5 . 从短文中摘抄生动优美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两处。_6 . 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B短文开头,从我们熟悉的雷声、雨声、风声、涛声谈起,作用不大,可以去掉。C“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裊婷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的美丽。D短文文字美,语言美,意境美。课内精彩阅读。你拍六,我拍六,黄鹏百灵_。你拍七,我拍七,竹林_在嬉戏。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_。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_。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_。7 . 按原文填空。8 . 这首儿歌告诉我们要( )。A保护动物B和动物住在一起9 . 编一编。你拍一,我拍一,动物世界真新奇。你拍二,我拍二,小狗小猫是伙伴。你拍三,我拍三,_。你拍四,我拍四,_。读一读,做一做。聪明的小包拯包拯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小时候,读书非常用功,喜欢动脑筋想问题。一天早上,姐姐煮了几个鸡蛋,先和妹妹分着吃了一个。然后,姐姐故意对小包拯说:“你常说自己长大后要做一个会审案的人,今天考考你。刚才我煮的鸡蛋少了一个,你说是谁吃了呢?”包拯把全家八个人都请到大厅里,让大家围着桌子坐下来。他提来一壶清水,又拿来八只碗。他叫每个人喝一口水,在嘴里漱一下,再吐进碗里。当姐姐漱口时,包拯看见她吐出来的水里有一点点蛋黄渣。包拯想了想,要其他人继续漱口。最后轮到妹妹漱口了,只见她吐出的水里也有蛋黄渣。包拯走到妹妹身边,笑笑说:“这个蛋是你和姐姐分吃了,对吗?”大家称赞小包拯真聪明。10 . 结合短文填量词。一( )鸡蛋一( )清水一( )碗11 . 把下面的句子按照课文内容排序。( ) 包拯让每个人都喝一口水漱口,再把水土到碗里。( )包拯把全家人叫到大厅,围着桌子坐下来。( )包拯提来一壶清水,又拿来八只碗。12 . 小包拯为什么这样聪明?_课外阅读。小鸟和护林老人树林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林中盖了一座小木屋,住下了。起初,鸟儿们非常惊诧: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不像。带了一条黑狗,可没带猎枪。奇怪?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询问着,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不过,很快,鸟儿们就发现,他是个好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激烈的争吵,黑狗的狂吠,老人展开一张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摸受伤的树干,抚摸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老人取得了鸟儿们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荫里。白发满头,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呵!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叽叽,喳喳,翻译出来是:“您好!您好!”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棵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这一夜老人睡得很好。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进树的年轮。老人越来越老了,有一天,他要走了。老人开始和每一只小鸟,每一棵树告别。林中小屋没有升起炊烟那天,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树林里又静寂又黯淡的一天呵。鸟儿们谁也没有邀约谁,都来了。成百上千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盘旋,哀鸣。整座山林都在摇晃,树叶和树枝轻轻拂动。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呵,掩盖了林中小屋13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A争论( )阻拦( )激烈( )掩盖( )14 .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A(1)惊诧:_(2)馈赠:_15 . “鸟儿们谁也没有邀约谁,都来了。”句中画线的部分可以换成的成语是_。16 . 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A17 . 老人是怎样取得鸟儿们的信任的?_二、诗词曲鉴赏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8 . 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19 .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清明:.纷纷:.欲断魂:借问:.20 .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_”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_、凄凉的,再加上春雨_,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_。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_、明快。21 . 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3、4、5、二、诗词曲鉴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