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 课外阅读理解(一)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196199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 课外阅读理解(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 课外阅读理解(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 课外阅读理解(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 课外阅读理解(一)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农夫与他的儿子们有个农夫要离开人世时,想要把自己的耕作经验传给儿子,便叫他们来说:“孩子们,我即将离开人世了,你们都去寻找埋藏在葡萄园里的东西,把它们都找出来吧!”儿子们以为那里埋藏了金银财宝。父亲去世之后,他们把那葡萄园的地全部都翻了一遍,什么宝物都没找到,却使葡萄园的地很好地耕作了一番,所以这一年比以往结了更多的葡萄。1 . 给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埋藏(cn zn)即将(j j)2 . 农夫快要离开人世时,有个什么愿望?_3 . 农夫的做法高明在哪儿?_4 . 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们,你会怎么想?_5 . 多少次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练得手臂麻木了,僵硬了,连扳机都扣不动了。而他咬咬牙还是坚持练下去。(1)这段属于( )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2)通过品读这段描写,你有什么感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的父亲丰子恺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父亲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杜处士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画上的两头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6 . 解释下列词语。恍然大悟:_不以为然:_感慨:_7 . 文中记了三件事,按照记叙要素的常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正确意见,重画了一张。8 . 在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9 . 文中写了三件事,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请找出来写在下面。_10 . 丰子恺先生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里强调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_课外阅读。四块糖的故事一天,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却没有看见陶校长,就在那里等他。过了好半天,陶校长才回来,他掏出一块糖送给王友,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接着,陶校长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上,说:“这第二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接着,陶校长又掏出第三块糖,放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很善良,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我应该奖励你。”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校长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王友手中,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可惜我只剩这一块糖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陶校长拍拍王友的肩膀,把他送出了校长室。11 . 因为王友_,所以陶校长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12 . 根据短文内容完成表格,写出陶校长奖励王友糖的原因。奖励的糖奖励的原因第一块糖第二块糖第三块糖第四块糖13 . “王友惊疑地接过糖。”这时他心里会想:( )A“陶校长会不会打我?”B“陶校长应该批评我,怎么会奖励我呢?”C“陶校长给我糖,是不是认错人了?”14 . 你喜欢陶校长吗?为什么?_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第一张月票(节选)晓征8岁那年,我们家从市中心搬到了远离学校的郊区。晓征原来就读的学校一下子变得离家很远,要不要转学呢?毕竟半年多前,晓征上学还要大人送,后来因为离学校近,才渐渐地能自己去上学。“真的给她买一张月票,让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子,天天背着书包,坐十多站公共汽车进城上学?”妻子说到这儿,望着我不再吭声。对此,我也很犹豫,但是我想听听晓征的想法。“我行。”晓征( )地说,“先让妈妈每天早上带我过马路,上车,托售票员阿姨照顾我。放学的时候,我自己就行了”我和妻子没再说什么。只是开始几天,妻子送晓征上车,我接她下车。促使我们在是否转学这个问题上拿定主意的,是晓征自己。晓征同班集体、同老师的感情,她那种要求增强独立行动能力的愿望,都使我们备受鼓舞。我们悄悄地分析了一下,觉得晓征心比较细,性格又比较开朗,我们应当放手让孩子试一下。我们给她买了一张学生月票,每天早晨定时送她到车站。“爸爸,妈妈,”记得第一天放学回来,晓征得意地把那张月票在我们眼前晃了晃,( )地说:“这是我们班里的第一张月票,第一张!”当然,那也是她拥有的第一张月票。那小小的硬卡,仿佛在那一刻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味。初中二年级暑假,晓征被推荐参加赴嵩山的夏令营。北京营员从北京站出发,到郑州集合。那是个闷热的黄昏。晓征自己打点好了行装,把携带的物品,特别是公物和书籍,都一一记录在一张小卡片上。准备停当,吃过晚饭,却来了一场大雨。等雨小了些,晓征就要走,但不让我们送,说连电车站也不必去。我没有说话,只帮她把背包提到楼门口,目送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风雨中。从嵩山夏令营发回的第一封信里,晓征写道:冒雨赶到北京站,很多营员都到了。细一看,送行的要比登程的还多一些。因为有的营员是由爸爸、妈妈或是妈妈、舅舅送来的。只有我,差不多是年龄最小的了,是自己背着背包到车站的。我们的带队老师使劲拍了拍我的头”我和妻子看了信,心里不只是欣慰。15 . 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或神态,把短文括号里的提示语补充完整。16 . 读读“妻子”和“晓征”对于是否转学这件事中有关她们语言描写的句子,概括出她们此时的想法。妻子:_晓征:_17 . 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本文叙述的关于晓征的两件事。_18 . “这是我们班里的第一张月票,第一张!”这张小小的月票意味着什么?_19 . “我和妻子看了信,心里不只是欣慰。”心里不只是欣慰,还有什么?( )(多选)A难过,孩子没有说想念父母的话。B自豪,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感到满意。C高兴,为孩子长大了、自立了感到高兴。D自责,为当时没有送孩子感到内疚。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