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54684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石榴选自郭沫若的丁冬草(沫若文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B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C“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D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2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造成的。修改:去掉“造成的”。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车号限行、呼吁市民绿色出行等,都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修改:在“绿色出行”前加上“选择”。C学者只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才能成就卓越,赢得尊重。修改:将“只要”改为“只有”。D关于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修改:将“同意这种主张”改为“同意前者(或后者)”。二、字词书写3 . 请用楷体字将下面的书法作品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里。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桥名谈往茅以升万物皆有名。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关系,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化的丰富。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较著名的有:苏州的“枫桥”,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洨河上,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第二类是“纪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第三类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第四类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第五类是“纪念”,多指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因此,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比如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这到底是一座桥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杜牧的原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的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之感。这首诗中,只有二十四桥这几个字指出往事的遗迹,因而这几个字就要能充分反映出昔日的繁华。如果这只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它如何能体现全扬州的繁华呢?扬州的桥很多,而且从隋朝起,就分布在全城。因此,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定然不只是一座桥。正因为这个缘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为这二十四桥,考订出它们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二十四桥逐渐减少,就出现一种传说,认为这仅仅是一座桥的专名。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引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谓“仍在”“桥边”,似乎应当是指一座桥,否则如是很多桥,难道每座桥边都有红药吗?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4 . 请列举第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任选一种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5 .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段的横线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6 . 阅读文章第段,分析最后一句加点词语“也许”的表达作用。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7 . 下面四个选项中,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灞桥折柳”的故事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B中国古代桥梁的题名,总要借名记事或抒情,而不是简单的用个地名就够了。C第段中的“枫桥”“断桥”的命名即是古时桥名“总要有些文学气息”的证明。D二十四桥是专指一桥还是二十四座桥的全称都是没有确切的证据的。小说阅读孔乙己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 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 “温一碗酒。”这声音 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 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 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 平常一样, 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 单说了一句“不 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 “跌断,跌,跌”他 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 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 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8 . 选段开头的句子是描写,作用是9 . 孔乙己对自己的事乃至折腿,总是不断地争辩、掩饰,甚至说谎,这表明了他的性格特点。10 .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及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品读此处,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_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读书是一种遇见赵畅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我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选自2017年10月09日人民日报)11 .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种“遇见”的?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第段: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要去选读经典。第段:第段:第段:读书要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要将读书与社会现实生活相结合。12 . 第段中划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3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章第段引用此句的目的是什么?14 .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落笔入题,照应题目,紧接着对“遇见”进行简单阐释,使人明了本文“遇见”的基本指向。B“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但选择怎样的“遇见”,主动权却在自己。宋代诗词大家苏东坡的读书感悟是“但得其所欲求者尔”。C读书的“遇见”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读者要发挥能动性,善于从无疑处读出疑问,对文中的观点要一一进行考证,大胆否定,这才是严谨的最佳的“遇见”。D文章运用比喻并引用事例进行分析说理,既形象可感又内涵丰富,从平面的“遇见”,到立体的“遇见”,逐层剖析,论述道理透彻深刻,有很强的启发性。15 . 你是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在读书方面得到的启示。四、句子默写16 . 古诗文默写。(1)杨花榆夹无才思,_。(韩愈晚春)(2)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3)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宣室求贤访逐臣,_。(李商隐贾生)(5)_,对镜贴花黄。(木兰诗)(6)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五、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商陵君养“龙”郁离子有献鲮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豢而扰之。或曰:“是鲮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抶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商陵君又大悦。徙居之宫中,夜穴砖而逝,左右走报:“龙用壮,今果穿石去矣!”商陵君视其迹,则悼惜不已,仍养蚁以伺,冀其复来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谓豢龙来,矢蚁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有删改)注释商陵君:作者刘基虚构的人物。鲮鲤:即穿山甲,喜食蚁。豢(hun):喂养。扰:驯服,安抚。抶(ch):鞭打。徙居:迁居。用:施展。矢:陈列。17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商陵君使豢而扰之(2)左右走报18 . 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夜晚(它)钻入砖上的洞逃走了。B夜晚(它)在砖上打洞逃走了。C夜晚(它)钻入砖上的洞而死了。D夜晚(它)在砖上打洞而死了19 . 有人认为商陵君非常愚蠢,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说的原因:(1)_;(2)_;(3)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0 . 你认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1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名著阅读22 . 猎人笔记里说:“任何不幸都是可以承受的,天下没有走不出的困境。”你是否认同这话?请以下列一个名著中的人物为例,简述理由。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B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C猎人笔记(我的邻居拉季洛夫)中的拉季洛夫八、综合性学习23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教育集团组织七年级各班进行“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活动任务:(1)分析下列资料,写出你的分析探究结果:国民阅读率指标(指的是有一定阅读国民图书阅读量指标(以年为统计周期,行为的人在所有被调查中所占的比率)一本为计量单位)(2)各班级组建了文化部落兴趣小组,请你为小组设置两条活动形式,分享给同学们:_ _(3)根据你自己或本班同学的读书情况,谈谈你读书的体会。九、作文24 . 根据要求作文。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退缩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才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请认真书写。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句子默写1、五、课外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