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模拟)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048255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怅然(zhng)狼藉(j)即物起兴(xng)B荣膺(yng)朔方(su)周道如砥(d)C沉湎(min)汲取(j)强聒不舍(gu)D震悚(sng)仄歪(z)龙吟凤哕(hu)2 . 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魁梧(w)腼腆(tin)消遣无懈可击B阔绰(chu)强悍(hn)摔垮无精打彩C间(jin)或名讳(hu)卷帙不屑置辩D同僚(1io)俯瞰(gn)营生离经叛道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幅射部署顶梁柱迫不及待甘拜下风B脉搏松弛捅篓子悬梁刺股鼎力相助C家具描摹势利眼墨守成规山清水秀D寒暄籍贯度假村凭心而论共商国是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亵渎恣雎根深地固走投无路B决别恪守山肴野梀相得益彰C筵席云霄前仆后继李代桃僵D斑斓遏制不屑置辨挢揉造作二、现代文阅读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完成后面小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5 .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6 . 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都“做”了什么?请分别概括出来。学者:_革命家:_7 . 文章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列举一处为例或者写出关键词语即可)8 . 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请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2)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9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你觉得在“言与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10 . 在臧克家看来,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那你想怎样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由衷赞美呢?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颁奖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美与共费孝通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11 . 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是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的中华文化。B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形形色色的“异文化”,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C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D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有所“选择”的心态。12 . 本文针对“如何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提出了什么创造性的观点?13 . 阅读第段谈谈要实现“美美与共”境界有哪些方面的困难。14 . 第段划线句用哪种论证方法,并请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三、句子默写15 . 古诗文背诵与默写。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描写南国暮春景象的两句诗是_,_。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抒发作者悲凉情怀及无限愁思的诗句是_,_。四、课外阅读阅读梅曾亮的游小盘谷记,回答小题。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注)陂陀(ptu):倾斜不平貌。謦(qng)咳:咳嗽声。龈腭:喻事物的高低不平。遗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时,明朝遗民逃往深山避兵之处。团瓢:圆形草屋。摩荡:动荡摇晃。16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余尝求小盘谷 探之不可穷卒不见人由寺北行 (2)下列选项中的“而”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登山循城而归A怒而飞B而耳听常满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17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其 状 若 仰 大 盂18 . 翻译下列句子。(1)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9 .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五、语言表达20 .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_,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_,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六、名著阅读21 . 阅读洞中历险,回答问题。(1)你认为汤姆在历险中有怯懦和失望的心理吗?答_(2)拓展延伸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否欣赏他的行为?为什么? 答:_七、作文22 . 请将题目“走,让我们一起”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作文纸另附)。要求: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字数在 600 字以上。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外阅读1、五、语言表达1、六、名著阅读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