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5983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着落(zhu)潜伏(qin)装载(zi)混为一谈(hn)B炽热(ch)胸脯(p)憎恶(zng)拾级而上(sh)C翘首(qio)瞥见(pi)褶效(zh)恹恹欲睡(yn)D飞窜(cun)瘦削(xu)匕首(b)茅塞顿开(s)2 . 选出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C最后一课是都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短篇小说,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是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D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分别收入小说集呐喊和散文集朝花夕拾。3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习近平主席说,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B在长虹路上的一家车行,小佳想咨询一款环保代步车的性能,但老板忙于招待别的顾客,弄得小佳无人问津。C在南京市中学生文学总社成立大会上,同学们的表演精彩纷呈。D十年来,建邺新城发展迅速,奥体中心气势恢宏,景观绿化美丽迷人,这一切让人叹为观止。4 . 下列句子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对小周说:“我们刚认识,很希望能成为你朋友,不知道可否赏光起去吃顿饭?”B某作家说:“王先生,奉上新近出的一本拙著,请惠存!”C刘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提问。”D“您约我莅临贵校参观采访,我很乐意。”某报记者在给某校校长的便条上这样写道。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广泛阅读,使我的文化品位大大提高。B这个人谁都不认识。C我们在期末检测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平时的努力。D每位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二、字词书写6 . 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题目。七年级语文之旅,是一段丰富多彩的旅程。听,雨的四季感受到她的静谧( );读,秋天的怀念体会亲情的美好;品,猫喜爱它的蜷( )伏,叹,皇帝的新装童话的hung诞滑稽,思,寓言四则中的q人忧天语文的世界,给我们无尽的享受。(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静谧(_)蜷(_)伏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hung诞滑稽(_) q人忧天(_)三、现代文阅读(题文)(5分)品味遗憾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品味?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林黛玉那悲悲切切的诗文吗?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果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妹妹,满意得倒人胃口,那还叫世界名著吗?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不是吗?细品一下,上述遭逢遗憾的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吗?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他就无愧于人生!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7 . (小题1)第自然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8 . (小题2)阅读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品味遗憾所产生的一些感悟。(3分)阅读下面文章砚,只为磨墨而生宰予砚,俗称砚台,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宋代米芾对一方山形砚台爱不释手,还专门为它写了研山铭,连续三年抱着砚山入睡,真是痴迷到一定境界了。砚台一物,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型石砚,出土于一座战国秦墓,跟毛笔、墨块放在一起,文房四宝在这时就已有其三了。汉代的砚,往往还附带一块研石,就像捣药的杵,被称为“研杵”。这说明当时墨锭制作工艺尚未成熟,不能用手捏着墨直接在砚上磨,需用研石将墨块碾碎磨细。东汉之后,随着制墨工艺进步,墨锭可直接用手捏着磨,就不需研石了。早期的砚注重实用,普遍造型朴素,只有一些贵族墓葬才会出土比较精美的砚。唐宋以后,日常所用的砚造型也日渐丰富。比如唐代流行龟形砚、鱼形砚,明清流行牧牛砚、虎伏砚等,精彩纷呈。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但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必须精挑细选,核心因素就是材料的硬度。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23左右,想让它轻松磨出墨汁(称为“易发墨”),砚石中要有石英、长石等硬度较大(6-7)的矿物,它们是决定发墨效果的关键成分。然而柔软的毛笔也要频繁接触砚台,如果硬度太高,容易损伤笔毛,缩短笔的使用寿命。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通常,在砚台中占主流的成分是方解石、绢云母等,硬度在2-4之间,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软石部分磨损较大,微微下凹,硬石颗粒则微微凸起。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硬质的石英、长石颗粒必须很细,分布也要均匀,研磨出的墨汁才够细腻均匀,不会出现粗粒。各种矿物成分之间联结紧密、颗粒间空隙小,砚台就“不吸水”,墨汁更不易干涸。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一款好砚,人们将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黄河岸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砚”。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端砚出自广东肇庆,颜色多彩,石质娇嫩,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腻。洮砚出自甘肃洮河,石色碧绿,颇为秀美。歙砚出自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一带,多位青黑色,其代表为南唐李后主最爱的“龙尾石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的溪流中,质地细密温润,叩之声音清越。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澄泥砚比较特殊,用于反复淘洗、过滤后的细泥烧制的,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磨墨效果可媲美石砚。今天,除了少数书画爱好者,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多是现成的墨水或墨汁。墨从固体到液体,砚失去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了。(选自博物杂志2016年第2期,有删改)9 . 阅读文章主体部分,概括主要内容。 制作砚的材质要求 10 . 第8段划线句中“这些标准”具体是指什么?11 . 分析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作用。(1)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2)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12 .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砚台,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就目前情况而言,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砚在战国时期就有了。B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台,核心因素是材料的硬度。砚台要有硬度在6-7的关键成分,但主流成分硬度应该在2-4之间。C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表面其实是凹凸不平的,凸出部分对发墨效果起决定作用,如石英、长石等矿物。D澄泥砚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一株赶考的麦子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游兵散勇,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高考前两天,学校不组织统一上课,让我们根据各自情况自行调整,准备迎考。我心念一转,决定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没有我高了!对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怎么也做不到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我不时直起腰,汗水沿着脊梁沟,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带着饱满的信心与斗志,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的啦啦队。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给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驱赶殆尽。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属于你,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的心中满溢着父亲在麦田割麦时的干劲。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簸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13 . 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表格。情节发展准备割麦时割麦过程中看到父亲又埋首割麦时参加高考时“我”的情感(1)(2)(3)(4)14 .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15 .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父亲从不责怪我_(2)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_16 .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的含义和作用。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淄川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每当授徒乡间,长昼多暇,独舒蒲席于大树下,左茗右烟,手握葵扇,偃蹇终日。遇行客樵渔,必遮邀烟茗,谈谑移时。虽床笫鄙亵之语,市井荒唐之言,亦倾听无倦容。人以其易亲,故乐近之。晚归篝灯,组织所闻,或合数人之话语为一事,或合数事之曲折为一传,但冀首尾完具,以悦观听。其文非一朝所猝办,其事亦非一日所网罗,历二十年,稿三数易,始得此高不盈寸之聊斋志异。(摘自清稗类钞)(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摘自过庭录)注:淄川古地名,今山东境内。蒲席用蒲苇编织的席子。偃蹇形容曲背。床笫指男女私情之事。传故事。猝办一下子完成。同年指同一年考中进士。17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稿三数易(_) (2)罕受人言(_) (3)自谪巴陵(_)18 .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范 仲 淹 与 之 同 年 友 善 爱 其 才 恐 后 贻 祸。19 . 请选出与“人以其易亲”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悦观听B正患无隙以规之C子京忽以书抵仲淹D不以物喜20 . 小杭读文章时画出了不理解的语句,请你帮他翻译成现代汉语。遇行客樵渔,必遮邀烟茗,谈谑移时。21 . 结合两文内容,请从创作过程与创作目的两个角度谈谈聊斋志异和岳阳楼记的不同之处。五、句子默写22 . 默写填空(1)青青子衿,_。(诗经郑风)(2)海内存知己,_。(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的两句诗:_,_。(5)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6)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23 . 从内容上看,上片用_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_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24 . 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25 .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七、综合性学习26 . 综合探究。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请根据这个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卡通漫画11256%时文杂志3216%网络小说3015%文学名著2613%从统计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_根据上述统计结果,你对同学们的建议是:_有人说现在看电子类书籍方便,不需要再买纸质书看了,你怎么看?写出理由。_八、作文27 . 作文(60分)题目:在_ 的日子里要求:(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对比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