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5140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 (1分)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方格内改正。鞠躬尽瘁 炯乎不同 全神贯注 寻欢做乐忘呼所以 一如既往 家喻户晓 回环屈折错别字_改正_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2. (6分) 古诗默写。 (1) _,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2) 荡胸生层云,_。(杜甫望岳) (3)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_,_。(4) 写出古诗词中能够表现人们辛勤劳作的诗句(连续的两句):_,_。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7八上东台月考) 名著阅读。 (1)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_(体裁)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2)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_ 。 (3)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_。 (4) 朝花夕拾中描写了两位极具特色、性格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阿长与中的长妈妈,琐记、父亲的病中写到的衍太太。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位谈谈你对她的看法。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4. (1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读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根本、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意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意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予的感叹: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归根结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常常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惠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有删改)(1) 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利诉求。B . 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C . 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D . 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2) 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B . 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C . 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D . “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3) 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B . 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C . 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D . 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5. (16分) (2019七上潮安月考)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栅栏两边苹果甜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听到别人也从他的 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当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来到时,他决定解决此事。艾尔站在庭院里采摘苹果,他很努力,却怎么也够不到栅栏另一边枝条上的苹果,他很沮丧。然而,第二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苹果蛋糕,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署名“胡安”。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他带着蛋糕,急匆匆赶往市长家。他把蛋糕掷到桌上说:“看这个,这是用从我家树上采摘的苹果制作的,胡安犯了偷盗罪!”市长问:“你肯定做蛋糕的苹果是你的吗?”艾尔怒气冲冲地说:“当然!许多年前,我父亲在庭院里亲手栽下这棵苹果树,土地和树都属于我,苹果当然也属于我。”市长说:“从现在起四天后,法官将去普韦布洛村考察。你既然提交了案子,肯定能得到公正的裁决。”艾尔皱起眉头问:“我应该怎么为法官准备证词?”“你已经站在自己一方讲述了事情,但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法官希望你了解问题的两个方面,请你明天带着胡安的观点再来。”市长说。艾尔朝家的方向走,他努力想象胡安可能会说什么。树枝确实越过了栅栏,胡安又那么贫穷,任何食品当然都受他欢迎。“不过,那是我的苹果树!”艾尔对着一条路过的狗语气坚定地说。第二天清晨,艾尔返回市长家,说出了他想象的胡安一方的辩词。“他会说苹果落到了他家庭院, 因此变成他的了。”艾尔说,“但是,如果一条狗跑进他家院子,狗却不会变成他的。”艾尔为自己想出的精彩辩词感觉十分自豪。“但胡安为什么要送给你苹果蛋糕呢?”市长问道。“为什么?嘲笑我呗!”艾尔说。市长说:“可是,胡安没有能力送给别人食物啊。你的说法有欠妥当。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你还需要考虑一天。”艾尔勉强地说:“我将去和胡安谈一谈,但这只会使我的证据更加充分!”晚上,艾尔坐在院子中,出神地凝视着树木和栅栏。A微风下,苹果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栅栏边,盛开的小花也快活地眨着眼睛。艾尔想:苹果树是我的,所以它的果实也是我的,但是苹果落到了胡安家院子里胡安为什么要送给我蛋糕呢?艾尔来到胡安家门口,轻轻敲了几下门。胡安打开门,一看是艾尔,就十分友好地笑起来:“你喜欢那个蛋糕吗?我必须感谢你。你家苹果树伸过来的树枝,给我和家人增添了许多快乐,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都令我们无比幸福。我知道,拥有普韦布洛村最棒苹果树的人肯定也是最慷慨之人,但那些苹果,当然属于你。我想,我们从你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如此多幸福,只把苹果归还给你就显得过于微薄了,所以,我妻子用所有的苹果烤成了一个香甜的蛋糕,我们希望你喜欢它!”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此时,他最初的气愤已经像绵白糖一般完全融化在水中了。?“你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吗?”胡安指着餐桌说。餐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饭菜:豆子、米饭和玉米饼。艾尔知道,明天法官到来时,他不用提供任何证词了。他说:“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但请允许我带点东西过来。”B说完,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苹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1) 阅读选文29段,以艾尔为陈述对象,将内容概括完整。 内容概括艾尔不满分享苹果树,修建栅栏。_艾尔到胡安家考察,得知真相。(2) 文中有A、B两处划线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表达效果。 (3) 你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栅栏两边苹果甜”的 含义。 (4) 文章以艾尔带着“甜甜的苹果”到胡安家结束,请谈谈在实际生活中你如何获取甜甜的苹果。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8九上龙港期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释】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1) 诗中“_ ”和“_”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2) 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7. (11分) (2019道外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救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拂:_衡:_(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 从选文来看,作者认为要成为人才需要具有怎样的条件?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8. (11分) (2019七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兔走触株_因释其耒而守株_冀复得兔_而身为宋国笑_(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9七上宣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作文 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儿童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语要求:可以大胆地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文章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出现真实的信息,否则会被扣分。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1、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2-1、2-2、2-3、2-4、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3分)3-1、3-2、3-3、3-4、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4-1、4-2、4-3、5-1、5-2、5-3、5-4、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1、6-2、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7-1、7-2、7-3、8-1、8-2、8-3、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