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019203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国工匠”“记住乡愁”“精准扶贫”“热闹极了”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B“他打算明天去扬州”和“我真的还不清楚他的打算”中两个“打算”的词性相同。C“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D“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这个复句是转折关系。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B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C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D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3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作者都德,全名阿尔封斯都德,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小说集磨坊文札,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郭茂倩,宋朝人。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誉为我国乐府民歌中的“双璧”。C福楼拜的星期天选自济南文艺。作者莫泊桑,德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代表作羊脂球、项链。D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又名臧瑗望,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一篇新诗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4 . 下面各组词语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逊(xn)鬈发(qun)庶出(s)长吁短叹(x)B磬口(qng)鞺鞳(tng)胆怯(qu)互相轩(xun)邈C哂笑(shn)牟(mu)取苋菜(xin)浩浩汤汤(shng)D荸荠(b)门楣(mi)真谛(d)曝沙之鸟(p)二、现代文阅读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被称为旋风。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2005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今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5 . 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飓风的威力有哪些。6 . 试分析文中第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7 .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 (2)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8 . 结合全文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并具体说说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李洪兴我们离经典有多远?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一睹文津阁四库全书真容。原稿原书原函,离人们只有最后一层专藏库玻璃门的距离,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韵也随着人群流动,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刊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虽然只是吉光片羽、却也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一位学者在美国考察时,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允许他在库房里对感兴趣的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赠送了一些玉璧的原版彩色照片。这位学者想在书中使用相关素材,致信征询,馆长表示“很高兴在你的书里用了一些佛利尔收藏玉器(照片)”。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例如,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这样才是有尊严”。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才无愧于近600年积淀。可以说,从实物到数字,从文物修复到展示,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这是一代代人传承、发展着的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这样的震撼,很多人感受得到,却表达不好。现代景观社会,各种“奇观”炫目,目迷五色却难以静心,思想容易扁平化。这个时候,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让心灵和生活都更加丰盈;更有利于涵养时代的文化水位,让时代和社会都更加丰厚。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文心雕龙有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在古人看来,人可以用内心感知天地之道、世界万物,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时,便容易产生文学、艺术,最终积累成文化、文明。但别忘了,对世界的审美感知、对文化的一次触摸不能空无对象。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函,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9 .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0 . 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1 . 第段中将故宫博物院和有的场所、文保建筑、文物放在一起写,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三、句子默写12 . 按要求填空。_:相信吧,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德高望重的王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说:_,_。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话是:“_,_”。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他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的两句是:_,_。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其相似的两句诗是:_,_。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爱国情怀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四、诗歌鉴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8分)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3 . 本词上阕写景抒情,首先从空间上写出在上眺望所见之景,突出视野的广阔;接着运用比喻,把连绵不断的往事比作,来抒发自己对“千古兴亡”的感慨,营造了、的意境。(4分)14 . 本词下阕议论抒情,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孙权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五、作文1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2018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清代才子袁枚的一首小诗苔,一夜之间被亿万中国人记住。300年前,袁枚将视线投向生长于潮湿温阴暗处的苔花,300年后,一位名叫梁俊的支教老师教会贵州乌蒙山下的孩子们吟唱这首诗,来鼓励孩子们。苔清袁枚其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请根据你对这首诗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诗歌鉴赏1、五、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