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13895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诗词记述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日战争的胜利D红军长征的胜利2 . 某校戏剧社的同学正在排演反映解放战争历史的课本剧,准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其顺序应该是( )千里跃进大别山百万雄师过大江战略决战扭乾坤转战陕北歼强敌ABCD3 . 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A开商埠B设使馆C建教堂D加工厂4 .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都是西方资本主义迫切需要打开中国的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英法两国都直接参与了这两次战争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不断向内地扩张ABCD5 .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向英意法等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的是A美国B俄国C日本D德国6 . “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B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7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的共同点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D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指导理论8 . 有一首词:“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B中国共产党诞生C黄埔军校创建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9 . 北京城在近代第一次被外敌占领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 . 辛丑条约使人们进一步看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一批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作品,下列作品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猛回头D文学革命论11 . 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为了纪念( )A虎门销烟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2 . 同学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的实业救国的理想最终也只能成为空想,大生纱厂的命运就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同学乙:“在读书人普遍把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作为人生目标的社会里,中了状元却弃官从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他报国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创业的精神不仅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树立了标杆,也成为今天我们学习的榜样。”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议论的人物是( )A康有为B张謇C孙中山D严复13 . 下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部分课题目录,其内容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14 . 战争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漩涡,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冲击,几千年的社会经济结构因受到侵蚀而逐步改组,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发生改变与下列史实相关的是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北伐战争D九一八事变15 . 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其所属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呼的队伍是( )A黄埔学生军B冯玉祥率领的军队C国民革命军第四军D叶挺独立团16 . 他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笔下的马形神兼备,傲骨嶙峋,在抗战最困难时期,他创作巨幅画作愚公移山,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打败侵略者的坚定信念。他是A徐悲鸿B冼星海C聂耳D侯德榜17 .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 14 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这次农民战争是A陈胜吴广起义B李自成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18 .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19 . 毛泽东以大的政治勇气,在革命生死存广的关键时刻,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这是在( )A中共一大上B八七会议上C南昌起义中D秋收起义后20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二、综合题21 .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红军表现了英雄气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被迫长征)材料一红军突围(征途纪要)材料二(历史感悟)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么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1)读材料一,简单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目的。(2)读材料二回答图一是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图二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图三场景再现了哪三大主力会师?(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4)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2 .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义勇军进行曲(1)列举上世纪30年代日本挑起、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一系列侵华事件。材料二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2)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燃烧起新的希望奋起救亡”。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赴国难,请列举与此相关的两例重大战役。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胜利的意义。(4)回顾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悟?23 . 某校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屈辱与探索)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2)材料一所述的“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抉择与奋斗)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不能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材料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发展与富强)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4)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 “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5)从以上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2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复兴之路(上)材料二: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请你写出这次运动中的三个代表人物(一个中央两个地方)。(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运动的哪项内容?其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轮船招商局与该运动的哪一口号有关?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该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