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3640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相关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A耳顺之年指70岁,弱冠指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B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帝王自谦词有“孤”“寡”等。C乐府是古代音乐官署。保存至今的乐府民歌,较多地反映了平民的喜怒哀乐。D资治通鉴的得名由来是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2 .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B鲁迅的社戏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C童年的朋友一面都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童年的朋友通过刻画外祖母的眼睛,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面描写人物的外貌时按照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的顺序,突出了人物瘦且精神很好的特征。D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3 .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学术史上,晋末十六国时期的“五凉”学者多是闻名遐迩的硕学宿儒。晋书中的杨轲、宋纤等,魏书中的张湛、阴仲达等,也都是这样的人物。他们心怀鄙薄之志,博通经籍,著述繁富,在学术研究方面,一丝不苟。教授门生,经常动以千数,得到他们指点的人都会感觉如坐春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从中亦不难窥见陇右教育之发达,文化之繁盛,以至有“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之说,隋唐时代陇右之文化学术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得以繁荣起来的。A闻名遐迩B鄙薄C如坐春风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字词书写4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驰骋(_)亢(_)奋蓦(_)然回首追溯(_)归省(_)戛(_)然而止5 . 请将下面的词语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格内。绝美江南诗意人生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拉面王行云老梅的面馆开在蝉街东头。每天一早,老梅围了围裙,案前一站,手里眼里全是活儿。他出手如电,“唰”,揪出一把醒好的面,“啪”,丢案板上,一拉一搓,成蛇样长条。一捏一甩,“啪”,拍在面案上,一抻一合,扭成大闺女辫儿,叫人眼花缭乱。没回过神,一大海碗面,盛着牛肉丁,撒着芫荽、萝卜片,浮着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香喷喷、热腾腾便撂在了你面前。麻溜儿!传说老梅有绝活-面穿针孔,抻出细过发丝的面从针孔穿过去。多少根?说法不一。但都只听说,没见过。有人撺掇老梅露两手。老梅浅浅一笑:“雕虫小技,有啥看头?”雪天。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伙儿哆嗦着站在面馆前。老梅二话没说,捞出一碗面端给他。热汤面下肚,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老梅收徒了!徒弟叫红子被一碗汤面救活的小伙。寒来暑往,红子跟老梅学艺三年了。那夜,师徒俩有一场对话。“这两天心神不宁,想啥呢?”“师父,我”“行了,我知道你想啥,想单干?”“嗯”“说实话,你那面活儿不坏。但能再跟我一年不?就一年。”红子没吭声。老梅叹口气:“好吧。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记住,可别丢我的脸。”红子给老梅磕了仨响头,当夜走了。(10)半月后,蝉街上新开了一家“红子面馆”,店里有个新媳妇在打下手。(11)蝉街人念旧,还是觉得老梅的面地道,大都上他那去。后来听说,红子媳妇成天在家闹,嫌男人没出息。(12)某天,老梅的面馆关门歇业了。蝉街人一片惋惜声。(13)红子面馆生意好起来了。面馆前竟挂起了“拉面王”的牌子。蝉街人叨叨:你号称拉面王,老梅搁哪呢?(14)这一天,红子当众给大伙表演了面穿针孔的绝活。老梅的绝活只是传说,而红子却当众让大家开了眼。乖乖,十根比发丝还细的拉面,顺顺当当就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赛比魔术。这以后,大伙再没话了。(15)红子每天给顾客演一场面穿针孔的绝活,人气越来越旺。可细心的人发现,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不知不觉间换成了中不溜的平底碗。(16)这天,生意口上,有个人走进红子的拉面馆。是老梅。吃面的人纷纷起立问候。(17)红子一愣,立马堆起笑脸,迎上去叫了声:“师父您来了!”(18)“红子,有出息啊。”老梅笑说。红子回笑:“师父见笑,都是闹着玩儿的。”(19)老梅径直走向水池。净了手,朝大伙说:“红子天天给大伙儿演绝活,今儿,我来替一回,算给徒儿捧个场。”(20)老梅一出手,馆里一下静了。他手一张,揪下一块面,一下,两下,扯过来,拉过去。面条摆得稳、准、狠;胳膊抡得圆、柔、韧。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大伙看得目瞪口呆。(21)突然,老梅身手骤定,好似满院欢腾的雀儿忽地归了巢。细看,老梅手擎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根线。哪是线?分明是面!只见他捏着这根“线”轻轻一抖,哗一下抖出无数银丝。大家伙挤上前一数,我的个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在针眼里!(22)“神!”一片喝彩。(23)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24)第二天,红子面馆不见了“拉面王”招牌。平底碗又换回了大海碗。(25)而老梅,真正的拉面王,早已飘然而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五期,有删改)6 . 根据小说情节填空。序幕:众人神往绝活, 老梅浅笑推辞;第一幕:红子(1)_,老梅仗义收徒;第二幕:红子执意单干,老梅(2)_;第三幕:红子(3)_,老梅歇业隐退;第四幕:红子挂牌换碗,老梅献演绝活;尾声:_,老梅飘然离开。7 . 第段划线句“记住,可别丢我的脸”在文中的作用?8 .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老梅是“真正的拉面王”。9 . 结合语境,比较红子两次下跪所体现的不同心理。(1)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2)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10 . 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说说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使人物鲜活、更具传奇色彩。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随后手一停,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吃饭的人伸脖子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泥人张) 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力,不曾见师父家生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智深道:“说的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智深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卞,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水浒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忆老舍臧克家我第一次见到老舍,是1935年,在青岛。那年,他应国立山东大学之邀去任教,恰好头一年,我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离开青岛到山东临清中学教书去了。虽然我没有赶上受他的教导,但我和老舍的关系,是在师友之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到后来,成为亲密的朋友,尊师之感全没有了。青岛,因为山东大学在这里,聚集了不少有名的学者、教授和作家。由于爱好相同,情感融洽,老舍、洪深、王统照、吴伯箫、赵少侯诸位,我们趁暑假的机会,不时聚在一道谈心,并辟了个小小的文艺园地避暑录话。我和老舍相识、相交,至死不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1933年7月,我的第一本诗集自费出版了。一个无名小卒想出本书,比登天还难。这本烙印由闻一多先生写序,王统照先生做出版人,他们两位既出了力,每人还出了20元钱作为印刷纸张费用。出书不久,在当时影响很大的文学杂志上,一期刊登了两篇评介文章,一篇是茅盾先生写的,另一篇是老舍先生写的。老舍评诗,不但别人,我自己也为之“既喜且惊”。他说:“设若我能管住生命,我不愿它又臭又长我愿又臭又硬。臧克家是否臭?不晓得。他确是硬,硬得厉害。”由于这两篇评介,书店才接受了烙印这本小小诗集,我也算登了龙门上了文坛。 当时我所以“惊”,因为我觉得老舍是小说家,对诗,特别是为“名流学者”所看不起的“新诗”,不但看,而且看了还要发表议论,实在是万万想不到的!以后的事实证明,我当时并没有完全了解老舍,他不但是多面手,面面通,而且面面精!他的诗名,多少为他的小说和戏剧所掩盖了。老舍也是诗人。他能诗,不只是才华上的,而是气质上的。他新诗也写,有长诗剑北篇为证;旧诗写得很好,有才情也有功力。 有一次,我去拜访老舍,他把我引到他楼上的写字间里,我们二人并坐,随心所欲地漫谈。他说正在想写一个“洋车夫”的故事。他并没有谈故事的内容,不用说,这就是后来的_了。当时我暗中惊异,“您怎么了解一个洋车夫呢?”1937年“七七”,我在北平听到卢沟桥打响了抗战的第一炮,10月间,我到了济南,在警报的空隙里,我去看望老舍。这时他在齐鲁大学任教,离乱中更觉到友情的可贵。“絜青和孩子们在一起吗?”我问他。他带点感动地回答说:“没法带她们出来呀,谁照顾谁呢?”他微微向上注视着什么似的,然后说:“国难当头,抗战第一,我们不能老把个人和家庭挂在心上呵!昨天,我在医院门口看见一个从前线下来的伤兵,面黄肌瘦,半身是泥土和血迹,大腿被打穿了。他不叫苦,很镇定地斜着身子,不能坐直。他忍着疼,不吭一声。大家对他充满了尊敬的感情。看看他这神态,我觉得我们的未来大有希望,种种个人主义的想法,太可耻了。”接着说:“我要用手里的一支笔为神圣的抗战服务,我不能到战地去,已经很抱愧了。”他告诉我,“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已经成立了,号召“作家下乡,作家下厂,作家入伍”,“一个文艺作家,在这样轰轰烈烈的伟大时代,不到生活里去,试问,你能写点子什么呀?” 老舍,就是这“文协”的总务部部长。“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由他主持,出版文艺丛书也是他负责。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他是总管,这就得“任劳”,还得“任怨”。他的气度比较大,能装得下事,容得下人。但他办事认真,不和稀泥。有一次,“文协”参加慰问伤兵,募集了一批书籍,临出发了,出了差错,老舍大生气,当着大家怒斥做秘书工作的青年:“这是严肃的工作,不准你吊儿郎当,你是干什么的?误了大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老舍大发脾气,以后也没再见过。 1946年,抗战胜利第二年,老舍即将去美,来信希望行前能和我见见面。于是便到离“文协”不远的北方餐馆“天霖春”去吃芝麻烧饼,一个人一杯小酒,其实是借酒话别而已。地角天涯,一别四载。在来信中,他说:“住在纽约,十里洋场,够热闹的了,我却一个人独守空房,寂寞难耐。”从这样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出他内心的情感与况味。 1949年年末,老舍回国。他来看我,坐在小沙发上,絮谈他在美国的枯寂,对祖国、朋友、家人的怀念深情。“回来一看,变化多大呵,真叫人高兴!我觉得,好似心里推倒了一堵墙我的这条不大听使唤的腿,好像也活便了一点。”我和老舍同住东城,同在作家协会工作,此后的17年,在会议场合,在他的家里,时常晤面,不时过从。他身兼好多职务,多得连他自己一口也说不清楚,工作紧张,交往繁忙,座上客常满,但是他那支笔,始终不停。 老舍爱朋友,广交游。他重友谊,不论地位、声名的高低。老舍,对人生是乐观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他喜字画,好养花。他收藏字,自己也练字。他给我写了三个小幅,二横一竖。竖的写的是“学知不足,文如其人”;横的一是“诗人之家”,一是“健康是福”。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彼此不见面。彼此默默互相挂念。有一天早晨,电话铃响。“我是老舍。”劈头一句,声音低颤。“我这些天,身体不好。气管的一个小血管破裂了,大口大口地吐血。遵从医生的命令,我烟也不吸了,酒也不喝了”我与老舍相交几十年,这是第一次,也是最末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他的电话声,还在我心头缭绕,噩耗突然来到了我的耳中。我心如刀剜,欲哭无泪。 乌云飘过,仰望碧空,星光万点。有一颗,亮晶晶的,那该是“老人星”吧?望着它,我遐思冥想,想起了老舍我尊敬的长者、亲密的朋友。(有删改)11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1)友谊(2)融洽(3)遵从(4)缭绕12 . 通读文章,将下表补充完整。时间事件概括1935年在青岛初见老舍先生,我们结下师友之谊1933年7月1937年10月抗战时看望老舍先生,他向我介绍“文协”1946年1949年年末老舍回国后我们絮谈,归国欣喜溢于言表1966年13 . 细读文章第自然段,分析我“既喜且惊”的原因。14 . 第自然段中“洋车夫的故事”是老舍先生的哪部作品?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作者“您怎么了解一个洋车夫呢?”的暗自惊问。15 . 下面这首七律诗是老舍于1941年所作。请选择诗作中的任意一句,结合文章中与这句诗相呼应的内容,谈一谈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七七纪念抗战今开第五年,男儿志在复幽燕。儿生能答人问福? 一生应为天下先。斜凝双星秋欲晓,西风万马血飞烟。多情最是卢沟月,犹照英雄肝胆鲜!16 . “住在纽约,十里洋场,够热闹的了。我却一个人独守空房,寂寞难耐。”作者从这样几句话中,体会出老舍先生内心怎样的情感与况味?17 . 尾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四、句子默写18 . 默写。(1)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2)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4)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两句是:_,_。(论语为政)(6)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诵的永恒主题。如王湾的“_?_。”(次北固山下)就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7)诗文中蕴藏着四季之景,“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是朱自清笔下春日的温暖;“红莲被那密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是冰心笔下夏雨的滂沱;“_ ,洪波涌起”是曹操笔下秋风的肃杀;“_”是谢道韫口中冬雪的灵动。五、对比阅读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选自太平广记)(注释)王:指孙权。伏羲、文王、周公:伏羲、文王,古代有名的贤德君王。周公,西周辅佐周王的贤臣。世祚:指国运。日月广明:指天地宇宙。政:只,仅仅。19 .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当世无双B莫不穷精极妙悲守穷庐C但当涉猎但微颔之D众人皆问之以我酌油知之20 .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中的“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的书。B(乙)文画波浪线断句划分为: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惊起/C(甲)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D(乙)文的“常”是古今异义词,文中的意思是“有一次”。与(甲)中的“孤常读书”的“常”意思相同。21 .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的“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B(乙)文主要通过举吕蒙“博览群籍”和“梦中诵书”来表现吕蒙的好学。C(甲)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2 . 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六、作文23 .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1)材料: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姓名。(2)我终于战胜了_要求:题目不完整的,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姓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2、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