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0254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1913年获若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B咏雪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人物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C春和济南的冬天的作者依次是老舍和朱自清,他们都是现代作家。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D鲁迅的朝花夕拾;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值得一读。2 . 下列汉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飘逸(y)箴(jin)言诓(kung)骗孜(z)孜不倦B旁骛(w)冠冕(min)摇曳(y)自惭形秽(hu)C娉(png)婷恪(k)守豢(hun)养强聒(gu)不舍D妖娆(ro)宽宥(yu)麾(hu)下矫(jio)揉造作二、现代文阅读(权威发布)“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部分数据如下。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年份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2016年55.3%66.1%7.8%10.6%2017年59.7%71.0%14.3%12.8%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年份纸质媒介数字化媒介图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2016年20.213.26.657.274.413.95.52017年20.412.06.960.780.412.68.1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书香安徽)安徽文明网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全民阅读知识电视大奖赛”,“中华经典诵读电视大奖赛”,“书香家庭、亲子悦读”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又如约而至。4月16日,记者从省新闻出版局广电局获悉,第五届“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将于18日在滁州全椒县举行,按照长年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要求,全年活动不间断,每月活动有亮点,通过5个系列25项重点活动,把全民阅读活动持续引向深入。(各抒己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1)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整体来看,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3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在提升。B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C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D2017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4 . 请任意选择“各抒己见”一栏中两位的观点予以概括。 5 . 请在“各抒己见”一栏第一段的(1)处仿照上文句式为本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6 . 数字化阅读会取代纸质阅读吗?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请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蝉小思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7 . 选文的文体是_8 . 选文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先抑后扬。结合课文说说抑在哪里?扬在哪里?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抑:_扬:_思想感情:_9 . 选文里有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说说对它的理解。文眼:_理解:_10 .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的含义。11 . 选文篇幅短小,结构完整。举例说明文章是怎样首尾照应的?三、句子默写12 .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_,弹琴复长啸。(2)_,草色入帘青。(3)_,夜泊秦淮近酒家。(4)从今若许闲乘月,_。(5)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候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罢:停止。13 . 下列词语中的“期”与“与友期行”一句中的“期”意思相同一项是( )A遥遥无期B不期而遇C计日可期D岂可不一会期哉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待君久不至,已去。(2)是日,饮酒乐,天雨。15 . 同学们在翻译“君与家君期日中”这句话时,对第一个“君”的解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翻译成“您”,另一种认为翻译成“你”。你认为哪种翻译更符合文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6 . (甲)文中的客与陈太丘“期行”,却“_”且“对子骂父”,因此被元方驳斥;(乙)文中“魏文候与虞人期猎”,在“是日,饮酒乐,天雨”,众人劝阻的情况下,他执意“_”,最终魏国逐渐强大起来。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_。(前两空用原文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4分)赤壁清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17 .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乌鹊寒声静夜闻”进行赏析。(2分)18 .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明确指出诗人慕名登临的赤壁,就是当年曹操的百万雄师被击溃的地方。B颔联中,诗人站在拥刘贬曹的立场上,对火烧赤壁予以高度褒扬。C颈联写秋日深夜,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D诗人描写百万大军厮杀的场面之后,感叹英雄和历史都消逝了,都湮没在山川当中,只剩下默默的东流水、渔船中昏暗的灯火和纷飞的荻花,诗人感慨往事消散如烟、时间流逝如梦。六、名著阅读名著阅读理解你看那两个行者,且行且斗,直嚷到南海,径至落伽山,打打骂骂,喊声不绝。早惊动护法诸天,即报入潮音洞里道:“菩萨,果然两个悟空大将来也。”19 . 节选文字讲的是西游记中_的情节,假冒孙悟空的是_,他最后被如来佛祖识破。20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最终炼成了火眼金睛。B猎人笔记中呈现的地主贵族人物形象绝大多数都是丑陋虚伪的。C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文章,包括五猖会、狗猫鼠、藤野先生、阿Q正传、范爱农等。D镜花缘以仕途失意的唐敖随妻舅出海游历为线索,描写了君子国、大人国、劳民国等多个国家,展现了五彩缤纷的异域风情。21 . 有人笑评西游记:“唐僧是有本事,没脾气的;孙悟空是有本事,有脾气的:八戒是没本事,有脾气的;沙僧是没本事,没脾气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根据原著的相关情节,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22 . 名著阅读。(1) 讽刺小说以贬抑现实的态度和讽刺的表现方法而独标一帜,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经典著作。像清代_(人名)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英国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_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2)“一个是沂水县成精异物,一个是小狐山作怪妖魔,这个是酥团结就肌肤,那个如碳屑凑成皮肉。一个是马灵官白蛇托化,一个是赵元帅黑虎投胎。那个学华光藏教主,向碧波深处显形骸;这个像黑煞天神,在雪浪中呈真面目。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这段文字说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_(3)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说孙悟空一定会生出许多是非来,所以绝情赶走他,并坚决不让孙悟空提到是自己的徒弟,你觉得他的这做法是对还是错?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理由。_七、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古诗云: “ 。”(月有阴晴圆缺/明月几时有)月球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地球运动,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被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这被古人看作月相的开始,叫做“新月”。随着月球亮区逐渐转向地球,会依次出现“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等月相,最后,又会回到“新月”。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就创制了阴阳合历的特殊历法,后逐渐发展为现在仍在使用的农历。农历将月亮由新月至满月再至新月的周期定为“月”,以地球绕太阳的周期为“年”,并以闰月调整年与月的差值。这样古人抬头望月,便知道某一天是几月几日了。在观察月亮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月与气象的关系。“月晕则风”“月亮撑伞要下雨”等谚语就指导着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材料二】一直以来,月亮元素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之中,这是一种把自然诗意化的行为,取得了园林的视觉美和人文美相统一的效果。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者善于将自然之月同园林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杭州西湖上有著名的景点“三潭印月”。其设计者在湖中建造三座中空的石塔。球面体塔身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形似满月。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燃灯烛,洞口蒙上白色薄纸。烛光从纸上透出,倒映于湖上,形成水中之月。此刻,天上月、塔身月、水中月交相辉映,融成极富诗情画意的奇幻美景。另外,设计者还将园林建筑设计为月的不同形态,表达人们寄托在月上的独特情怀。苏州园林中有不少形如满月的门洞和弦月造型的漏窗,造型雅致可爱,蕴含着人们对人生有圆满也有残缺的独特思考。设计者更将文化中的“月”运用到园林中。含有月意象的诗文楹联与园林景致相配合,营造了一系列以观月、品月为主题的园林景观。例如苏州沧浪亭,园外溪水映月,园内竹影摇风,“ (沧浪淘沙全无意/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楹联,就把诗意融入园景之中,赋予沧浪亭无限情韵。23 . 阅读上面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与月亮有关的信息:月相变化的规律、_、月与气象有关、_。24 . 分别选择诗句填入【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横线处,处应填_,处应填_。25 . 结合【材料一】和下面释名中对月相的记载,“朔”“望”分别对应右图中的月相是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释名释天A朔上弦月望下弦月B朔下弦月望上弦月C朔满月望新月D朔新月望满月26 . 下面的链接材料是苏州网师园著名景点“月到风来亭”的介绍,参看下图并结合【材料二】,请你简要说明“月到风来亭”的设计意图。【链接材料】“月到风来亭”是苏州网师园中的著名景点。此亭地势较高,踞水涯而建,三面环水。亭柱上有清代文人何绍基撰写的楹联“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亭内正中悬挂一面大镜,正对水面。明月初上,景致奇特。八、作文27 .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出一期“走近传统节日,了解历史文化”的专刊。请你从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结合节日习俗和与之相关的文化名人,写一段文字,让大家了解这个传统节日。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150字)2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一间屋子里都有一个角落,那里也许摆放着温馨的照片、儿时的玩具,满满的,填满了我们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角落,那里存着一些往事,住着 一些人,暖暖的,温暖了我们一段段成长的历程世界处处有角落,每一个角落,都 有各自的精彩。请以角落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左右的文章。先把文题补充完整, 然后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等,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可 抄袭,文中不可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2、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