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二)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7808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二)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B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C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二、 字词书写 (共2题;共6分)2. (1分) (2017九上靖江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升级后的酉阳桃花源景区最q_合人们心中的“桃花源”。它高度还原了陶渊明笔下隐y_悠远、遗世独立的田园生活画卷,是人们远离尘世喧xio_的绝好地方。游客穿上秦晋时的袍衣褶裙,行走其间,水雾lio_绕,仿若仙境。3. (5分) (2019七上台州期末) 找出下面词语中有错的字并加以改正。 漠不关心 帐蓬 刨根问底 哄堂大笑 虐待捏轻怕重 废墟 沉默寡言 神彩奕奕 禁涸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 (2019七下北碚期末) 默写填空。 (1) 竹里馆中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_,_。 (2) 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_,_。 (3) 贾生中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_,_。 (4) 小明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_,_。 (5)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_,_。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5. (1分) (2019临海模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字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_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至若春和景明_此人可就见_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_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委而去之_长跪而谢之曰_6. (13分) (2018八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注释】高:此指有名望。 戒律:指佛教的清规戒律。 普照:日本僧人。匮:缺少。渝:改变。竟:最终。奈良:日本城市名。(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 长:_。天宝十二年,竟至日。 至:_。(2)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3) 鉴真“竟至日”靠的是什么?你由此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7. (8分) (2018七上义乌期中) 名著阅读 (1) 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2) 阅读第十四回选段,完成题目。 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扣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聒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8. (20分) (2019九上潮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年轻人能踮起脚尖“够着名著”近日,山东大学组织了一项针对“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中。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偏爱阅读漫画小说、网络作品,而非传统的文学名著。即使读名著,也不为兴趣,而为考试。这一结论并不让人意外。近些年,我们常常能听到社会上关于“文学名著正在远去”的忧心之论。某家出版社甚至发起了“死活读不下去的10本图书”排行榜,结果红楼梦高居榜首,四大名著悉数上榜,西方名著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也都位列其间。不幸印证了马克吐温对名著的定义:“人人都希望读过,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所谓“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反复选择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为什么在今天,这些高知名度、高含金量的作品却失去了阅读的魅力,或成为“束之高阁”的收藏品,或成为“味同嚼蜡”的应试工具?其背后有多重的、复杂的原因。首先,读大著作没有一点静心是读不下去的。信息化时代,人们阅读的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闪阅读、微阅读,让人们对那些动辄洋洋万言、鸿篇巨制式的名著缺乏耐心。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在开篇时就提醒读者:“你最好是先把你的心静下来,然后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其次,名著创作年代久远,内容往往与今天的社会状况大相径庭。如果读者做不到“思接千古远,胸怀寰宇宽”,也至少要对名著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有所了解,才不至于在大战风车的巨人、变成甲壳虫的公务员和长着猪尾巴的男孩面前,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再次,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先有武侠而今仙侠,先有科幻而今玄幻,先有历史而今穿越,网络文学的新形态让创作者脑洞大开,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层出不穷;而它的语言更“接地气”、故事更“生活化”、人物更“多元化”,与传统的类型的文学名著大异其趣,分庭抗礼。如此,又挤压了名著在现代人阅读中所占的比重,让它沦为一些人调侃的“治疗失眠的利器”。或许还有更多的理由,但我们不能坐视“名著远去”,特别是年轻人。年轻人需要读一读名著,因为它所关怀和弘扬的是永恒的主题。作家周国平说,“读名著像给一个人的精神打底子”,精神的根底不正不牢不壮,附丽其上的人生也就扭曲、摇摆、空洞。年轻人需要读名著,因为它是我们祖先的文化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精神遗言,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是准备去休息的士兵向前来换哨的士兵的命令”。阅读名著就是阅读时代,阅读生活,借由它,我们穿透历史,继承文化的血脉。年轻人需要读名著,但艰涩高深、卷帙浩繁的名著有时就像天上繁星,璀璨夺目,却难以亲近。“循循善诱”才能“欲罢不能”,好的导读和辅助才是叩开“名著之门”的钥匙。创作者、出版者、教育者都应该想方设法去搭建一座通向名著的“天梯”,让年轻人踮起脚尖就能够着漫天的“繁星”。(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引用了一则关于中学生名著阅读的调查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B . 第段,引用马克吐温对名著的定义,是为了说明当今社会人人都不愿去读名著。C . 名著内容与今天社会状况差别太大是人们不愿读名著的一个原因。D . 周国平说读名著可以给一个人的精神打底子,可以传承祖先的文化记忆。(2) 下列关于读名著的名言,与第段的名著是“我们的祖先的文化记忆”的说法不吻合的一项是( ) A .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B . 阅读优秀的书籍,就是和过去时代中最杰出的人们书籍的作者进行交谈,也就是和他传播的优秀思想进行交流。C .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D . 读书应具有学习和求知的欲望,也说是说,要用人类的天才积累的知识财富充实自己的头脑和心灵。(3) 结合全文,请你谈谈怎样才能让年轻人“够着名著”。 9. (25分) (2019九上遵义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张西武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自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哈。”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极力渲染天气的炎热,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又烘托了“我”高考落榜后烦躁、郁闷的心情。B . 文中第段写“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是指“我”还没有从高考落榜的阴影中走出来,心情烦躁,对未来和前途一片迷茫。C . 文中第段两个划线词“激动”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一致,都是因“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而生发的兴奋之情。D . 文末最后一段抒情议论,卒章显志,升华主题。(2) 阅读全文,理清“我”情感(心情)变化的过程。 烦乱_微醉_(3) 文章以开在心灵的荞麦花为题,有何妙处? (4) 说说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七、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9溧水模拟) 班级学习小组计划利用休息日,骑行去有“江南小延安”之称的白马镇李巷村,探访红色李巷,学习革命文化。请你根据右边的示意图写一段话,选择最优线路,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70字以内)。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9罗平模拟) 请以“钟声响起之后”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说真话,抒真情,不抄袭,不套作。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地名、校名和师生姓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2题;共6分)2-1、3-1、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4-1、4-2、4-3、4-4、4-5、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5-1、6-1、6-2、6-3、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7-1、7-2、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8-1、8-2、8-3、9-1、9-2、9-3、9-4、七、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