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 现代文阅读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694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 现代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 现代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 现代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 现代文阅读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年夜春歌,完成下面小题。年夜春歌居京琐记从维熙我真不知道它有多么充沛的精力,在午夜三更时刻,冬天的蝈蝈在我的书房里,一口气吟唱了几百声。那是春节午夜守岁时发生的事情:当北京的大钟报告狗年来临、鞭炮响成一片的时候,书斋里传出它吟唱新春昂扬而欢快的春歌。说来像是一个童话:初夏时我曾养过两只蝈蝈,到了冬至后的11月中旬,两只蝈蝈像是有“虽非同时生,但愿同时死”的情约那般,一块静卧于蝈蝈笼子中,结束了它们的歌唱生涯。死前它们还有一个相同的生命特征,像人走进天国之前身体都要衰老一样,先是哑然失声,后又掉了双腿,最后才蜷曲着身子在蝈蝈笼子中安息了。不知为了什么,在那几天我曾有失去两个小小稚友的感觉。之所以如此,我觉得这两个来自乡野的小小歌手,不仅激发我返老还童股的乡恋之思,还给了我写作的灵感。俄罗斯文体学家巴乌斯托夫基斯曾说,童年是作家的精神摇篮,它将像影子一样追随作家的一生。因而我写作时,心里常有回到故乡田园之感。特别有意思的是,两只蝈蝈鸣秋之时,正逢我的孩子一家从美国回来探亲,这两只小小歌手,给孩子们带来过无限的新奇和惊喜。我的两个孙儿围着蝈蝈笼子观望了很久,然后好奇地询问:“爷爷,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会叫得这么清脆?”我反问他俩:“难道美国没有这种虫儿?它叫蝈蝈。”他俩回答不知道,他俩在美国十多年了,没有在田野里看见过这种会唱歌的蝈蝈。我看他俩爱不释手,便把两个蝈蝈笼子,搬到了他俩睡觉的房间,在一片秋歌声中,我对两个孙儿讲述我经历过的童年:无边无际的青纱帐,醉红了脸的高粱,杂草丛生的绿河滩两个孙儿还是娃儿时便跟随父母去了美国的,他们对中国的黑土地知之甚少,因而那两只蝈蝈的歌声,不仅是我们老少两代人的享受,还成了我们祖孙之间沟通文人历史的媒介。那段时间,两个娃儿成了蝈蝈的饲养员,把胡萝卜、南瓜、黄瓜、菜心塞进蝈蝈笼子。记得在临别北京之前,还特意向两只蝈蝈告别,说要不是美国海关不让昆虫入境,一定把它们带到美利坚。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影响如此之大,以至在它们死后,为安葬它们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将它们用花纸包好,埋在了书斋的橡皮树下,算是对两个乡野歌手的厚葬吧!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我们居民楼上有一个喜欢饲养花鸟鱼虫的老者,他说他曾听到过我家里传出蝈蝈呜叫之声,在寒冬降临之际,给我送来两只穿越冬季的名贵蝈蝈。与夏秋蝈蝈相比,它们的体态虽然娇小些,但呜叫之声却不比夏秋的蝈蝈逊色。特别让我感到惊喜的,它们都有躲避严寒的温暖之巢那是用葫芦精制而成的,让我十分感动的是,老者不仅送来冬日的蝈蝈,连同两个蝈蝈葫芦,也要一同送给我。我还拿出几十元钱,塞给这位芳邻。哪知他反而对我瞪起了眼睛:“你认为这点钱就够了?你有空到潘家园虫鸟市场去看看”我知道冬天的虫鸟,价格十分昂贵,便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强塞进他的手里说:“真是谢谢您老了,有空我一定去那里转转。”他有点急了,把钱拍回到我的手心说:“你太小瞧你的邻里了,我只是想增加一点你的书斋雅趣,好能多给我们写出点讲真话的文章来!”我还想说什么,老者扭过身去,走进了电梯间。这一刻,我才明白了芳邻送我冬天蝈蝈的用意。今年的北国冬季,大风吼叫,寒气逼人,让我最为惬意的时刻,是在窗外飘雪的日子,当天地与楼宇一片银白时,那蝈蝈的歌声,仿佛在演绎着一个雪国的梦境:窗外白羽翩翩,书斋里它歌声绵长,让人感到活在一个纯白无瑕的天地之中,实在是另一种精神享受。其中,让我最为动情的,是节日期间孩子们从大洋彼岸打来拜年电话的时候,蝈蝈鸣春之声穿插于鞭炮的轰鸣之间。我告诉孙儿:“今年北京允许放鞭炮了,你听见了吗?”他说:“我听见了,还有一种声音是什么?”我说:“你猜猜?”“爷爷,我听出来了。”孙儿说,“好像是是蝈蝈在叫。”我说:“今天你听到的,不是你们夏天在北京时听到的蝈蝈的歌声了。那是冬天的蝈蝈在唱歌!”“中国冬天还有蝈蝈?”“有。”“爷爷,让我好好听上几声。”我把电话听筒,移到蝈蝈穴居的葫芦旁边,让孙儿尽情倾听来自北京的鸣春之声,孙子高声笑了起来:“真好听,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真的。”我告诉他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新春童话。它孕生于中国的民俗文化,它的母体虽然在乡野,但经过老北京人精心培养,让它们在冬季存活,并让它们在冬季放开歌喉。它不仅带给爷爷快乐,还为爷爷写作助兴加油,成为爷爷书斋中的一道风景(选自从维熙散文精选集)1 . 文章讲述了“我”与蝈蝈之间的两个童话,每个童话又分别展现了两个场景。阅读文章,按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第一个童话_蝈蝈在入冬时死去,我厚葬了它们。第二个童话_2 . 文章从年夜里蝈蝈的吟唱写起,有何好处?请加以分析。3 . 第二段中作者称蝈蝈为“小稚友”“来自乡野的小小歌手”,你从这些称呼中读出了什么?4 .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结尾处作者为什么把蝈蝈称作“书斋中的一道风景”。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向一棵树鞠躬王崇亚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做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 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砖垛,要活成精呢!”我看见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5 .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B第段画线句写出了榆树安分守己,不得不屈从命运的生存态度。C作者的情感变化是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D作者构思巧妙,托物寓意,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十分契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6 . 第段说“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7 . 请根据文章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8 .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9 . 本文第段画波浪线部分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使用了相同的插叙写法,请比较它们在写作意图方面有何不同。(链接材料)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课文紫藤萝瀑布)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孙道荣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边走边看。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品: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冷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纯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象征着诚信和信任的黑板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 告 诉 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10 . 请根据文章的内容,以“黑板”为陈述对象,完成下表。情节主要事件开端无人知的小山村店里的黑板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发展(1)_高潮(2)_结局经过我们的宣传,黑板成为山外人慕名寻访的对象11 . 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12 .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2)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13 . 文章以“镶嵌在墙上的黑板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妈妈的心三毛去年春天,我在美国西雅图附近上学,听说住在台湾的父母去泰国旅行,赶快拨了长途电话。有一种项圈在台北就有卖,只是价格贵了很多。看了几次都没舍得买。听说妈妈要去清迈,那儿正好是这种项圈出产的地方,当然急着请求她一定要为我买回来,而且要多买几副好送人。长途电话中,做女儿的细细解释项圈的式样,做母亲的努力想象,讲了好久好久,妈妈说她大概懂了。启程之前,母亲为着这个托付,又打了长途电话来,这一回由她形容,我修正,一个电话又讲了好久好久。等到父母由泰国回来了时,我又打电话去问买了没有,妈妈说买了三副,很好看又便宜,价格只是台北的十八分之一,言下十分得意。接着她又形容了一遍,果然是我要的那种。没过几天,我不放心,又打电话去告诉妈妈:“这三副项圈最好藏起来,不要给家中其他的女人看到抢走了。”妈妈一听很紧张,立即保证一定密藏起来,等我六月回来时再看。过了一阵,母亲节到了,我寄了一张卡片送给伟大的母亲,又在母亲节这一天,打电话去祝福、感谢我的好妈妈。正想着呢,台湾那边的电话却来了,我叫喊:“母亲节快乐!”那边的声音好似做错了事情一样,说:“项圈被妈妈藏得太好了,现在怎么找都找不到,人老了,容易忘记,反正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了。”我一急,也不知体谅人,就在电话里说:“你是个最伟大的妈妈,记性差些也不要紧,可是如果你找得出那些项圈来,一定更有成就感,快快去想呀。”那几天,为了这三副项圈,彼此又打了好几回电话,直到有一天清晨,母亲喜出望外的电话惊醒了我,说:找到了。“好,那你再去小心藏起来,不要给别人抢去,下个月就回来了。”我跟母亲说。等我回到台湾后,放下行李,立刻向母亲喊:“拿出来给看看,我的项圈。”听见我讨东西,母亲轻叫一声,很紧张地往她卧室走,口中自言自语:“完了!完了!又忘了这一回藏在什么地方。”父亲看着这一场家庭喜剧,笑着说:“本来是很便宜就买来的东西,给你们两个长途电话打来打去,价格当然跟着乱涨,现在算算,这些电话费,在台北可以买上十副了。”说时,妈妈抱着一个椅垫套出来,笑得像小孩子一样,掏出来三副碰得叮叮响的东西。我立即把其中的一副寄了去美国,给了我的以色列朋友阿雅拉,另外两副恰好存下来拍照片。两个月之前,新象艺术中心又叫人去开会,再三商讨歌舞剧棋王的剧本。我穿了一件大毛衣,挂上这条项圈,把另一个放在大信封里。当我见到担任棋王歌舞编排的弗劳伦斯华伦时,我把信封递上去吓她,果然给了这位美丽的女子好一个惊喜。当她上来亲吻我道谢时,我将外套一拉,露出自己戴着的一条,笑喊着:“我们两个一样的。”只留了一条下面铸成心形的项圈给自己,那是妈妈给的心,只能是属于孩子的。(选自读者2015年第14期,有改动)14 . 围绕“项圈”,补全文章的相关情节。得知父母去泰国,(1) 父母在泰国,(2) 母亲藏得太牢,(3) 有一天清晨,(4) 回到台湾,母亲掏出三副项圈。15 . 从文找出与文中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结合文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16 . 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1)等我回到台湾后,放下行李,立刻向母亲喊:“拿出来给看看,我的项圈。”(2)说时,妈妈抱着一个椅垫套出来,笑得像小孩子一样,掏出来三副碰得叮叮响的东西。17 . 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18 . 有读者提出文中多次写到母女打长途电话,显得重复啰嗦,建议删去一些。你认为该不该删?请简述理由。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东方朔救乳母葛 洪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愎b:固执任性。愍mn:哀怜。19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但屡顾帝顾:汝宜速去宜:20 .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告之于帝B旁人言之何陋之有C我当设奇以激之无从致书以观D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21 . 体现东方朔“设奇激之”的句子是( )。A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B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C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D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2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23 . 东方朔不直接向武帝求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资:盘缠。审问:详细考究。审,详细。稽:探究,考察。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勉:勤勉,努力。24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媵人持汤沃灌(_)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_)(3) 同舍生皆被绮绣(_) (4)则孤陋而难成(_)25 .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26 .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甲)文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交流,囿于个人的小天地里,就会孤陋寡闻或学习效果不佳。D(甲)(乙)两文都告诉了我们:读书要仔细并刻苦钻研书中的含义和其讲述的道理。27 .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_28 . 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从中你获得了哪些读书或做人的启示?(不少于3点)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9 . 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1)至于夏水襄陵(2)自三峡七百里中30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沿溯阻绝。绝:_ 或王命急宣。或:_不以疾也。 疾:_ 则素湍绿潭。湍:_31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意思。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2 . 文章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3、4、二、文言文阅读1、三、对比阅读1、四、课内阅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