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656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有关传统文化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中元节、灯节。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包饺子、迎厕神等。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B有关春天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C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二、字词书写2 .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字依次写在田字格内)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rng( )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l( )过心田,冲走污gu( ),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xi( )想。三、现代文阅读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材料二)人一生的时间表(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项目吃饭、睡觉学习、工作娱乐、休闲交通做家务其他年限29年18年12年6年6年1年占比40.3%25%16.7%8.3%8.3%1.4%(材料三)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一分钟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路很长。而回来是,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精神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3 . 围绕“时间去哪儿了”,三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请逐一概括。4 . 指出材料三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5 . 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活 着余 华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来源:学_科_网Z_X_X_K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1)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6 .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7 .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8 . 第节写“那人”和“旁边的人”的表现,有何用意?9 . 结合文章,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四、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蒲松龄博采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选自邹弢三借庐笔谈)(注释)罂(yn):口小腹大的盛器。苦茗:浓茶。具:准备,备办。陈:铺设。粉饰:指文字上的加工润色。蒇(chn):完成。10 .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B为村中童子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坐于上/其一犬坐于前D如是二十余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1 .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12 .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蒲留仙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13 . (题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_(2)是日更(gng)定矣:是:_(3)雾凇沆砀沆砀:_(4)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更:_五、句子默写14 . 古诗文名句积累。(1)十五从军征,_。(十五从军征)(2)_,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3)无限山河泪,_。(夏完淳别云间)(4)晏殊浣溪沙中“_,_”两句,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5)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范仲淹的“_, 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_”,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_”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六、名著阅读15 . 某中学图书馆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帮助填写一张卡片。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傅雷家书书名:作者:推荐语:七、作文16 . 写作走过十多年的春秋,经历过阳光和风雨,回顾过往发现:我们从来都不孤单。亲人、老师、同学、朋友一直伴我们左右;自信、勇气、欢乐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请以“有你相伴,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2、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2、五、句子默写1、六、名著阅读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