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82600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感念老师阎连科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给列宁写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而我,已人至中年。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1 . 第段“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中的“种瓜得瓜”指什么?2 . 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3 . 张梦庚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 . 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是景物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耐心成就人生之美徐文秀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就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甲)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乙)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丙)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09日,有删改)5 . 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6 . 根据文意,把下面三则材料恰当地放回文中甲、乙、丙三处(只填字母)。A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B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C“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甲)处:_(乙)处:_(丙)处:_7 .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2)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8 . 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分析其作用。9 . 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阅读纪念白求恩,完成后面小题。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10 . 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白求恩的年龄和来华路途?11 . 文中两节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12 .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话是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为“”,请谈谈哪种表达效果好,为什么?13 .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14 . 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学完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后,该如何来反驳他。二、文言文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后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5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走(_)(2)援(_)16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17 . 简要概括“余嗜学”的表现。三、句子默写18 . 古诗默写(1)可怜身上衣正单,_。 (白居易卖炭翁)白日放歌须纵酒,_。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江山如此多娇,_。 (毛泽东沁园春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论语十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孟子富贵不能淫)我如果爱你_,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致橡树)(2)课外阅读积累。洛阳城里见秋风,_。 (张籍秋思)在红岩的故事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_,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_,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四、诗歌鉴赏阅读古诗黄鹤楼,完成下列各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9 .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_,抒发了_之情。20 . 下列对诗歌的分析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颔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B颈联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阳光、绿树、芳草、沙洲,境界阔大,色彩鲜明。C尾联以抒情作结,傍晚烟雾升腾,江面凄迷,凝眸远望,不见故乡,愁绪顿生。D本诗所写景象前后三变,先是朦胧凄迷,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神异渺茫,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五、名著阅读21 . 名著阅读。请根据海底两万里或你阅读过的其他科幻作品,谈谈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关系。22 . 骆驼样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表达了深切同情,批判了。六、综合性学习23 .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参观博物馆,是了解知识,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一)故宫博物院于今年9月推出了“赵孟頫书画特展”。图片为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归去来兮辞,请你欣赏这幅作品,并回答问题。(1)赵孟頫这幅书法的书体是。(2)这幅书法作品中“方”字的第笔是“丿(撇)”。(二)7月15日,“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展览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一个个方正的院落,一条条笔直的胡同,一ln ln灰色的屋瓦,一片片墨绿的树荫,一群群飞翔的鸽子,一声声“您”的呼唤成就了最初的北京印象。而四合院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渗透着数千年薪火传承的文化印记。四合式院落作为传统居住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北京城也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四合式院落构成。此次展览从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型制之美、色彩装饰之美、秩序规矩之美、生活情趣之美和记录创意之美来突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通过此次展览,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北京城与四合院的历史,还能。展厅中还设计了好玩又富有知识性的互动装置,如拼出你心中的四合院、图书巨无霸、穿越古今的多媒体体验等。此展虽藏品不多,但陈列方式别j一格,其中营造的场景复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老北京院里院外的田园景色。(1)对文中画线字音字形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一粼粼树荫(yn)别具一格B.一粼粼树荫(yn)别俱一格C.一鳞鳞树荫(yn)别具一格D.一鳞鳞树荫(yn)别俱一格(2)结合文章及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第二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描绘亮丽的颜色和纹饰感受四合院特有的怡然情志欣赏四合院齐整的布局学习老北京的规矩礼仪A. B.C. D.(三)首都博物馆准备招募“读城”项目的学生志愿讲解员。下面这段文字是实习生小张写的招募令。这一文段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还有一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爱北京读懂四合院“读城”项目之学生讲解员招募令你听过爷爷奶奶讲述的四合院趣事吗?你走进过真正的北京四合院吗?你想知道四合院对于北京意味着什么吗?欢迎你加入爱北京读懂四合院学生讲解员招募计划。这里为你提供最专业的讲解培训,最生动的现场学习。希望你能与我们一起来“读城”,期待你成为一名优秀的博物馆讲解员,成为北京的文化小使者。快来报名吧!(1)标点修改:(2)句子修改:七、作文24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在我们的记忆里,总是铭刻着一些美丽的画卷,成为我们心底最美丽的风景:那些画卷上,有名山胜水,风光旖旎;有身边景物,精巧细腻;有震撼人心的情景,发人深省;也有细小寻常的故事,催人泪下。不管时间如何流逝,他们总是留在我们记忆深处,难以忘怀!请以“记忆中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3、二、文言文阅读1、三、句子默写1、四、诗歌鉴赏1、五、名著阅读1、2、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