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82248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九 年 级 语 文 试 卷(卷面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友情提醒:本试卷中所有试题答案必须作答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1 基础知识与运用(35分)1诗文名句默写。(10分)(1)博观而约取, 。 (苏轼稼说送张琥)(2)君子之交淡如水, 。 (庄子山木)(3)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4)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5)衣带渐宽终不悔, 。 (柳永凤栖梧)(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7)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鄙弃尘俗,避世退隐情怀的句子“ , 。(8)请写出两句与物候相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 。2.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却令人心往神驰。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拾级而上,冷冷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有改动)(1)给加点的字注音: 拾级而上 迸跳 (2分)(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挑出并改正。 改为 (1分)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心往神驰: (2分)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中国女排重回奥运巅峰,让无数国人倍感振奋,纷纷弹冠相庆。B.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相比,任何个人的成就都是沧海一粟。C.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正是由于社会各界推波助澜,盐城创建迎评氛围才十分浓烈。D.秋日的大纵湖如诗如画,不少游人掏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照留影。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2016年春节前夕,盐城市发布禁止在中心城区燃放烟花爆竹。B.为了避免两个节目不发生时间冲撞,奥斯卡主办方决定延期举行颁奖典礼。C.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全国人民奋发有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源泉。D.新教育实验的目的就是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5.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的特例, 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生活的时间将比在神州九号、神州十号上生活的时间更长。而天宫二号完全是小型空间实验室,主要为了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科学家和航天员将在这里开展各种工作和实验。天宫二号将解决一定规模的、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A. B. C. D. 6.名著阅读(6分)(1)下图与格列佛游记中的一个情节有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2分) (2)“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穿上杠房或喜轿铺所预备的绿衣或蓝袍,戴上那不合适的黑帽,他暂时能把一身的破布遮住,稍微体面一些。遇上那大户人家办事,教一干人等都剃头穿靴子。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连最后残留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什么事都随着他的希望变成了那么回事。” 上段文字选自 。(填名著)文段中“连最后残留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是指 。(填情节)此时的“他”已成了一个 的人。(4分)7综合性学习(8分)如梦如幻的璀璨华灯之下,山水与歌舞合璧,传统与现代相融,东方与西方交汇。9月4日晚,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在西湖唯美上演,并向全世界进行电视直播。整台演出以天为幕,以湖为台,以桥为景,其艺术超越语言与国界,展现出美丽中国的盛世图景和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激起了国人无比的民族自信。某校九(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寻美西湖,礼赞祖国”的语文实践活动,邀你一起参与。【聚焦媒体】请依据以上材料,拟一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2分) 【礼赞盛会】如果说G20杭州峰会是一次漂亮的主场外交,那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则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绝佳舞台。有人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主场外交星耀全球显大国风范。请你依据材料划线部分,对出下联: (2分)【窗外声音】如果校报主编打算办一期专刊,请你写两个栏目名称,你这样命名: (2分)【真情志愿】文艺演出的现场,有一位叫詹姆斯的外国朋友打算去杭州下属的桐庐县富春江游玩,向你打听富春江山水的主要特点,请你结合与朱元思书,浓缩概括一下,向他作简要介绍。你可以这样说: (2分)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列诗歌,回答89题。(7分)泽 陂诗经陈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沦。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元为,中心娟娟。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注释】陂(bi):水边的地。伤:女子自指的代词,意思是“我”。 寤寐,醒着和睡着。涕:眼泪。泗:鼻涕。滂论:大雨般地淋下。蕳(jin),兰花。硕大:高大。卷(qun):美好的样子。中心,心中。娟哏:心中忧愁。菡萏(hndn):荷花。严:庄重,端庄。8本诗在句式结构上,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特点?有何表达效果?(3分) 9试从手法、情感方面,说说本诗与关雎的相同之处。(4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014题:(16分)(甲)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捕蛇者说)(乙)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注】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 即墨:地名。下文“大行”“轩辕”“武关”也是地点名。 侵虞:侵犯。 应候:顺应时令。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苛政猛于虎 ( )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3)岁苦支备 ( ) (4)裸露僵踣 ( )11.下列与“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A辍耕之垄上 B永之人争奔走焉C今以蒋氏观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2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停顿。(2分)盖 一 岁 之 犯 死 者 二 焉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又安敢毒耶? (2)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14甲乙两文都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乙文还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分) (三)阅读下列议论文,回答1518题。(12分) 信胡耕 人言即信。 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选自汉字悟语,有删改)15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信口开河 B亲其师,信其道 C通风报信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6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7 文章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3分) 18当前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4分)【链接材料一】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链接材料二】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蒸饭匠 李靖在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的院子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当第一顿午餐许多人都围在一个大木桶前盛饭时,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首先是那氛围就很特别。有人打开木制的桶盖,热气涌上来。盛饭的人都要排队,用铁铲铲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大家赞不绝口,你一言我一语。“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蒸这个饭有讲究,要不停添水,跟一般的煮饭不一样。”“那个老师傅蛮有名的。他会烧。”我扒了一口米饭在嘴里,有木头的味道,也有空气的味道,(A)木香渗进了米粒的每一个分子,吞一口米饭,就像吞进阳光晒过的空气,太好吃了。饭后人们都围坐在木桶四周,听老人讲蒸饭的秘密。老人滔滔不绝,面带微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木桶见底的米饭掀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制的筛子,蒸屉般兜住了上面的米。“噢!原来下面没有底!”大家惊呼。老人说这个蒸屉是他特别找来的,这样蒸饭不粘锅,透气。(B)他娴熟地用锅铲捣了捣米饭,就像农民给土地松土那样自然。第一晚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干光了。第二天,我就走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起了天。老人姓孙,叫孙广禄,是溧水沙河孙家圩一带的人。问到他年龄,我吓了一跳,78岁,比我爷爷小10岁。但也年近80了,他竟然独自蒸几十斤的米,力气不小。他说做这一行已经有十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弄过(蒸饭),但直到60岁退休,才拾起过去的技艺,并越做越精,在县城做出了名。除了农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有教堂里的做礼拜。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做饭。最多的时候600人,每年圣诞节24、25号两天,他要蒸180斤的米。一个木桶最多60斤,从凌晨开始,一桶一桶地依次蒸,到中午11点半,准时开饭。蒸一桶米,“规规矩矩要两个半小时,”他说。老人当然有自己的章法。他说什么事都要有规划、讲原理。掌握了原理去做,才会做得好。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满满的都是学问。此时,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毫不怀疑了。院子里做菜的厨师,需要料理不同食材,煎炸烹煮,轮番上场;而78岁的老孙只面对一样东西:米;只用一个手法:蒸。这就是我感到最特别的地方。蒸一桶米饭,需要耗费的人工不小。别看他最后的成果就一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老孙说他当了二十多年会计,也经营过饭店,当过农民,但他最想做的是一名老师。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曾经读过一整本水浒传给村里的瞎子听,至今他还能流利地背出许多诗词。他最不屑的,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老孙说,有了文化和知识,他就掌握了原理,也就能做得比一般人好。包括他自学会计怎么算账、学习蒸饭怎么蒸得好,都是因为自己摸索出了规律。而规律来自于一样东西:实践。他也劝诫我,写作也是要实践。写东西的人,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得好。练字也是一样,必须天天练。在老孙的说法里,什么都是“对称”的。对他来说,最对称的是个“人”字,也最难写。在我们交谈的三天里,爷爷葬礼上的哀乐和悲鸣声不断,一直是我们对话的背景。那场面是有点奇特的,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蒸饭这门技艺,我想是老孙寄情于别处的一种方法吧。专注去做好蒸饭这件事,令他获得了成就感,也可以短暂忘却人生的宿命。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用笔记下他说下的那些话,专心听他讲一生的故事,也在弥补我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也在转移我失去他的痛楚。我们俩就在这样一个悲哀的场合,找到了许多共鸣。走的时候,老孙收拾好自己的铁锅和木桶,放到了小三轮车上。我把小本子还给了他,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他说他看到我好学,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在爷爷的葬礼上,认识了这名蒸饭的老人。(C)悲伤虽然弥漫在心里,但作为一名倾听者,我感到了踏实和宽慰。 (选自读者2016第21期 有删改)19.文章以爷爷的葬礼开篇,有何用意?(3分) 20.品味语言(6分)(1)第段中“第一晚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干光了。”一句中的“干”字极富表现力,请品析其妙处。(3分) (2)试从修辞的角度,在(A)(B)两句中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3分) 21.文中的蒸饭匠老孙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概括其人物形象。(3分) 22.除了写老孙,文中还写了葬礼上做红白喜事的众人和厨师,有何作用?(4分) 2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文末(C)处划线句的理解。(4分) 三作文(60分)24.自盐都区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区以来,全区中小学掀起了新一轮“营造书香校园”的热潮。阅读已然成为师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徜徉在散发着墨香的文字中,我们欣赏着风景,感悟着美好,收获着幸福 请以“行走在阅读中”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内容上进,情感真实。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7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