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72642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A . 用火烧烤食物B . 使用打制石器C . 种植粟D . 过群居生活2. (2分)“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下列思想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 . 因材施教B . 温故知新C . 仁政德治D . 有教无类3. (2分)孔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后来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A . 丝织技术B . 活字印刷术C . 雕版印刷术D . 造纸术4. (2分)2015年是清政府废除一种旧有的选官制度110周年,这种选官制度曾经在中国沿用了1300多年,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制度正式诞生于隋文帝时期B . 唐太宗创立了殿试和武举C . 明朝考试范围仅限四书五经D . 戊戌变法时废除了该制度5. (2分)每个时期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迹。2013年9月,北宋遗风 ,汴绣艺术精品展在广东举行。在此次展览中,你能欣赏到的佳作是( )A . 史记B . 天工开物C . 清明上河图D . 三国演义6. (2分)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B .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C . 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D . 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7. (2分)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明清时期( )A . 民族融合的加强B . 中外友好交往C . 君主集权的加强D . 思想控制的加强8. (2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历史人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A .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B . 张之洞、康有为、李大钊、孙中山C . 林则徐、孙中山、李鸿章、康有为D . 统一战线的道路9. (2分)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B . 天津条约C . 马关条约D . 辛丑条约10. (2分)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 .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发展资本主义11. (2分)2013年8月,国民党党史馆举行第七次搬迁。有趣的是,党史馆乘机“秀”出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当时毛泽东每月支领120元大洋,约为当时北大、清华教授1个月的薪资。毛泽东领取国民党的薪水应该是在( ) A .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 .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C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 . 解放战争时期12. (2分)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成,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3. (2分)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的板书设计,该课题应是( )A . 北伐战争B . 抗日战争C . 解放战争D . 抗美援朝14. (2分)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 . 土地改革的完成D . 三大改造的完成15. (2分)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与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 )A . 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 . 解决了国家政权问题C . 实现了土地所有制的转变D .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16. (2分)农业稳,天下安,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商鞅变法,奖励农耕 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 B . C . D . 17. (2分)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有( )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 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民主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A . B . C . D . 18. (2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 )A . 否定宗教信仰的思想B . 倡导由开明君主执政的思想C . 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D . 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性的思想19. (2分)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本国的时代特征,它们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 )A . 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B .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C . 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D . 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制20. (2分)袁伟时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稿一书中说,17441852年的108年间,日本翻译西方书籍的学者共117人,译书约500部。这相当于中国在戊戌变法前翻译西书的总数。该材料主要体现了( )A .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B . 日本完成脱亚入欧的主要途径C . 日本完成近代化转型的主要举措D .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保证21. (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带着他已宣布的战后和平计划出席了巴黎和会,但他带回美国的包括国联盟约在内的凡尔赛和约遭到了参议员的否决,威尔逊试图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在美国( ) 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 国会对于总统的行为有制约作用 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需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总统没有与外国缔结条约的权力A . B . C . D . 22. (2分)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福特一开先例,美国其他公司也一拥而上。这些外资企业在苏俄的创办受益于( )A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执行C . 赫鲁晓夫改革D . 戈尔巴乔夫改革23. (2分)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下列各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冷战”开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形成A . B . C . D . 24. (2分)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它们反映的同一主题是( ) A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B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C . 美苏冷战中的对峙D .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25. (2分)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这一趋势的表现是( ) A .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B . 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C .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消失,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D . 中国海尔公司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二、 综合题 (共2题;共35分)26.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摘编自百度文库材料三:材料四: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说,指出:当今世界上有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日本五大力量中心。他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瓢凉水浇下来”?(2)据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与会的亚非国家的?(3)读材料三,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取得的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新中国的外交则取得巨大成功,其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7. (15分)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问题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一战”爆发时,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的目的是企图用武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即拥有大量的殖民地以解决其发展资本主义所需的市场等问题);“二战”爆发时,再次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的目的仍旧是企图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德国首先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 (2)列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三次闪击事件。三次闪击事件后,世界上所有的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什么宣言?结成了什么联盟?它对战胜法西斯起了什么作用? (3)德国首先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它达到挑动战争的目的了吗?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2题;共35分)26-1、26-2、26-3、26-4、27-1、27-2、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